浅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单斯雯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素质教育也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
        单斯雯
        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长征校区   2233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素质教育也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提高中国综合教育实力的重要发展途径,作为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社会观念的基础课程体系,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能够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并通过有效性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水平,并帮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
        引言:
        当前中国教育体系处于改革发展的阶段,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下,各个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紧抓对于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作为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与法治课程就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学会自主管理,并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帮助下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能力强劲的高素质人才。
        一、核心素养价值
        在新课改实施之后,素质教育被提上日程。为了让学生能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观念被应用于各个教学体系中,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我国综合教育实力的迫切要求。在相关专家进行研究之后,确立了六大学生核心素养,总结来讲可以合并为三大类:第一是文化基础,重点强调学生需要具备人文、科学等领域的知识技能,具备扎实的文化底蕴;第二是自主发展,学生要能够有着明确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习惯,并能够发掘自身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是社会参与,这一点重点强调的是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场所不能只局限在学校环境中,还需要能够与社会保持足够的联系,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自我成长。
        二、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当前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状态可以发现,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但当前关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规划中还存在一些教学难题有待解决,这就直接制约了该门课程的发展,具体来讲分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当前教学常态都是以学课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所以需要这门课程具备时效性,仅依靠教材来进行授课就不能满足时效性的需求,再加上教师还不能充分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社会热点有限,导致教学目的流于表面。不能够发挥真正的教学意义。
        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再加上素质教育对于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所以当前在小学教学内部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且科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
        第三,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习惯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这就直接导致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足,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难以激发。道德与法治课程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只有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提升,才能够实现课程的教学意义,但是学生自我探究动力不足,也就很难实现自主发展。
        三、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学开展建议
教师要想有效改善当前的教学困境,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并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帮助下落实新课改目标,优化教学策略。
        首先,作为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主线,并尝试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课本教材会讲述学生从幼儿园升到小学的时候会面临的各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探讨什么东西可以带到学校,而什么东西不能带,在完成讨论之后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让学生在经过讨论之后能够对小学生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教师可以在一旁引导发言,并在学生回答完毕之后借由学生的思路,开始讲解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例如在教导学生要保护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展示海洋污染照片、西北荒漠地区荒芜的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破坏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家园,以此来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最后,教师可以借助教材内容开展多种趣味游戏,让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游戏环节中加强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同学之间的配合加强班级凝聚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素质教育是一个漫长的教学过程,而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想实现有效性教学,需要教师能够及时转变自身教学思维模式,借助多种教学资源和学习教学经验,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并让学生能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不断提高核心素养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年保.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 000(009):P.1-1.
[2]李玉玲. 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任务[J]. 读天下(综合), 2019, 000(012):P.96-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