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亮
山西省临汾市东关学校 山西省临汾市 041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得到了明显的进步,在这种环境下体育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由于不同学生的身体因素不同,因此在体育学习中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状态,学习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对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全员进步,教师便需要灵活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本文对此做了深入研究,首先阐述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意义,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分层次;课堂教学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素质教育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小学教学中,除了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之外,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这种环境下分层教学理念被广泛应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也是如此。将分层教育理念应用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引导,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为特教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小学体育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法的意义
1.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由于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不同,因此性格特点、学习习惯也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有的人喜欢体育运动,有的则讨厌,个体差异十分明显。这些不同的差异是影响学生在体育课上表现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可以有效的实现因材施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积极性,有助于促进因材施教的落实。
2.有助于促进全员进步
对于任何一个水平的学生来说,分层教学的实施可以使其得到有效的培养,不仅能照顾到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同时还能兼顾体育成绩较好的学生,有助于实现人人受益。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转化潜能生,培养优生,发展中等生,克服了以往体育课中“抓中间,丢两边”的弊端。另外,该种教学方式还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和内在潜能,从而有效的解决体育教学中的种种矛盾,最终使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3.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不同水平和不同特点制作教学计划,完善教学目标,规划教学内容,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相应的进步。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的机会,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中丰富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每个学生在学习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可以将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类管理,针对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的解决,可以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有助于增强学习信心
将分层教学应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充分考虑到身体素质较差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增强学习自信心,从而避免学困生出现放弃学习的问题,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来说,则可以进一步强化其体育技能,从而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更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动力。
二、分层次教学在小学体育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关于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
1.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每个班级中的孩子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化特点,能力也不尽相同,甚至是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在把握全体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准确的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任务十分重要,可以说是一位教师最基本的能力。整个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例如准备是否充足;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学生有无存在认知偏差等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都要及时把握,遇到问题立即调整,处理得当,这样才能保证全体学生都能高效及时的完成课堂任务。此外,由于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在不同学习内容的表现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对此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个特点,积极对其进行指导和帮助,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帮助学生实现全员进步。
2.分层划分学习小组
要想更好的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划分学习小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所有学生的整体水平,同时注意到每个学生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学习状态、体育水平的不同进行合理的隐性分组,确保每个小组中学生的水平相当,且包括各个水平线的学生。这样一来组内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帮助到水平较差的学生,同时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榜样作用,更能让组员之间进行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促进整体水平的平衡,最后取得共同进步。
对此,教师结合学生平时的体育水平划分了学习小组,设计如下:
(1)首先确定层次的设计:分别为A、B、C三层;
(2)然后每个小组四到六名学生,过程中保证小组成员的个性特征具有一定的异质性,使得每个小组都有体育水平优、中、差三个水平的学生,确定每组内A、B、C三层水平的学生共存。
(3)结合各组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自身能力选择每组的小组长。
3.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特点来设置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过程中注意与学生展开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建议,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化特点。之后以教学目标为核心来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比如在学习“篮球”这一运动的时候,对于一些篮球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其自主进行5V5比赛,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体育素养;对于一些篮球水平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其进行简单的传球游戏,通过有趣的训练来吸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于一些篮球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其自主进行带球训练,以此来帮助学生强化自己的运球技能,并在训练中感受到乐趣。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4.采用多种评价模式
在实施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基础上,公平、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保证教学活动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和高效性,真正意义上打造灵动高效的体育课堂。
比如在学习“跳绳”这一运动的过程中,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很多教师都习惯将学生在同一时间的跳绳数量作为评价标准,但是一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较差,因此难以满足教师的标准。对此教师考虑到这一问题,适当改变评价方式,对于身体素质较高的学生提高跳绳数量要求,反之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则要降低数量要求,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动作标准性、课堂学习态度等方面,这样一来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技能,发掘学生的潜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分层次教学的实施迫在眉睫。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来开展分层次教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设计,设置合理的课堂教学任务,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全员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海灵.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体育分类分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6,26(06):45-48.?
[2]水波.新课改背景下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新课程,2015,(06):118.?
[3]张红学,山林林,高海荣.新课改视域下大学体育课程分层次教学的实验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7(1):76-80.?
[4]周新.浅论新课标下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体育师友,2017,40(0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