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玲
西宁市城中区玉井巷小学 青海省 西宁市 810000
摘要:小学阶段,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数形结合思想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关键内容,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教师应将数与形充分结合并在教学中渗透,系统性、科学的开展教学活动。基于此,本文对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渗透;探讨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数学中“数”与“形”的概念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数”与“形”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彼此相互转化、相互对应[1]。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目标通常为培育学生对于几何、代数等内容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数形结合方法并逐渐形成认知,将对后续的数学学习产生较大帮助。因此,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提升数学思维的重要因素[2]。
一、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理论概述
“数”、“形”作为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生建立数学思维的重要基石[3]。数,在古代指技术,目前为数量;形,在古代指形状,现在为空间。“数”、“形”通常表现为对立且统一的关系,是数学学科发展的内在因素,又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4]。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时常需要将已学数学知识、题目中已知条件进行相互关联,找出与所求问题的内在联系,从而解决问题。数形结合思想凸显概念间的关联与对立,使两者能够相互转化,即几何问题数量化、数量问题几何化。
二、数形结合思想渗透至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分析
1.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
数学理论知识抽象性较强,初次理解难度较大,通常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扰,但作为小学阶段教学与学习的重点,需要学生完整掌握。借助数形结合思想开展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使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简洁明了。例如,在进行《圆形的周长》讲解时,可利用数形结合思想首先对圆周长的起源、发展等进行解释,并对如何一步步演变为当今小学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讲述,促使学生能够了解知识的根源、发展与转变,全量化认知该知识点,
2.有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
数形结合思想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该思想,将抽象的数学内容转化为清晰、具体、明确的图形,增强学生的直观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该思想,提升相应的能力与意识。因此,数形结合思想本质上为学生解题提供了一整套方法论,帮助在遇到难题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提升自身解题能力。
如在《正方体与长方体》章节教学时,课程主要涉及了正方体、长方体的顶点、面、棱等知识。教师通常采用的方式为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正方体、长方体进行动画等方式展示,此种方法虽能够较快地使学生了解此知识点,但是等到课下练习时仍存在多数学生不能有效分辨各个内容,造成对正方体、长方体的相关知识点混淆。因此,教师应当借助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将学生们所熟知的平面图形以板书的方式进行讲解,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同时还可促进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充分地认知,使其对正方体、长方体相关知识点产生深刻了解。
3.有助于学生掌握隐形数学规律
数形结合思想需要教师对学生引导与讲解,更需要学生积极配合、自主学习。
因此,在学生遇到问题与新知识点时,教师更多时候应当发挥引导作用,促使学生使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隐形数学规律是学生通常难以理解、较易忽视的重要内容。数形结合思想为理解、记忆该类型规律提供了解决方法。在教学开始前,教师首先应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在课本中选取存在隐形数学规律的内容点,从而在开展教学时能够清晰找到哪些部分需要充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数形结合思想对隐形数学规律进行讲解,但并不是所有的隐形数学规律都采取统一的方式,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接受程度不断调整,从而确保学生带着积极地学习兴趣理解知识点。
三、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树立数形转化的思想
小学阶段学生将会初步接触到几何图形,存在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将几何与代数划分清晰界限,此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方面易产生阻碍作用。同时,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产生较大压力,对数学成绩的进一步提升造成抑制。数量关系为数、空间形式为形,两者包含了数、式、方程、图像、曲线、图形等,几乎组成了全部的数学符号。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树立数形转化的思想,从而锻炼学生充分发挥“数”与“形”各自的优势,以数形结合方式进行解题。
2.注重实践训练
小学数学学习需要进行大量的题目练习,这些题目主要对代数问题、几何问题进行考察,虽然题目内容相对简单,但其中所涉及的数形结合思想较为重要。此种思维锻炼方式在中学数学中更加明显。小学作为学生养成良好思维的重要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此阶段为学生打好基础,加强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引导与教学,强化学生在实践练习中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针对题目讲解时,不应只对解题方法、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与回顾,更应对数形结合思想与实践案例题目的关联进行解答,将内在逻辑关系解释明了,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成长。学生思维的培养是长期过程,不应急于求成,只有带着数形结合的思想持续不断地渗透在学术教学中,通过实践训练,有效地培养学生获得该项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3.设定课程目标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与心理方面均处在成长的初期,此时对学生采取正确的培养方式,使其能够关注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获得较优的素养教育,将对个人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巨大帮助。因此,教师需要设定合理科学的课程目标,将理论知识、重难点、数学思维等有机结合,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开展数学教学。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提升数形结合思想教育方法与技巧,进一步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数”与“形”有机的结合,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得学生能够较易理解并掌握数学重难点,将复杂内容简单化,通过图形、数字等方式进行解题。本文首先对相关理论进行概述,并分析了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理解理论知识,提升学生解题的能力,帮助掌握数学中隐形规律。最后,本文提出相应策略,即梳理数形转化的思想,注重实践训练,设定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春梅.浅析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A2):59-60.
[2]吴学军.数形结合 引思激趣——论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35):17-18.
[3]张冬梅.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28.
[4]陈晶.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J].山西教育(教学),2019(1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