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芳宇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 雅溪学校 323000
摘要: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实现高效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从德育教育入手,利用班级管理工作和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能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班级任务,打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还要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受到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实现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德育;有效策略
引言
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析,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但是不乏有一些行为习惯是错误的,而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成员之一,要对德育教育的工作的开展做到足够的重视,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做一个于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人。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小学教师,首先要学习新时期新的教育理念,采取一系列有助于学生进步成长德育教育方法于课堂之上,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未来。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从事小学教师的实践经验,对如何提升小学教师德育教育工作质量作出以下几方面论述。
一、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德育阶段的教学在目标设定方面有些脱离实际。目前部分小学的德育教师,在教学目标拟定方面喜欢“高大上”,这看似没错,但实际与小学生的发展阶段完全不符。因为这种脱离了实际情况的目标设定,方式是不正确的。主要原因在于小学生的年龄小,他们在理解能力以及自律性方面等较为薄弱。所以作为小学德育教师,要学会的就是“接地气”,在目标设定方面需要以学生的实际为基础,以生活为根本。同时,有的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时,其教学过程太简单了,这样就陷入了一种教学误区:认为德育越简单越能让学生更好掌握。而不知道德育其实是培养学生的品质,并非是理论知识可以替代的,更不能只是说一说事实或讲一讲道理那么简单。这其实对于德育教育是一种误解。而在这种不正确理论的引导下,教师所开展的德育简单而又平淡,完全未能对于实践操作。最后一点就是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太单一,采用单一的教学法,教师和学生双方本来需要有互动的都一笔带过,未能让学生主动尝试解决问题。且小学德育教学内容有着极强的单一性,每一个学生其心理素质以及接受能力完全不一样,部分教师常常忽略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个体的事实。在开展有关德育教学中,所讲解的内容不具有阶段性,常常是“一刀切”的方式,这样教学的内容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失去了自我。
二、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平等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首先要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上,这样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并且愿意与教师平等交流和沟通,教师也更容易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虽然小学生年龄小,但是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人格,也有了强烈的自尊心,教师要给他们足够的尊重,特别是学生的隐私也要重点保护。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关系,可以让道德教育开展得更加顺利。例如,班级当中有成绩好的学生,也有成绩差的学生,教师不能因为成绩好坏就对学生差别对待。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流,并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采用平易近人的方式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平等态度。
(二)、创设真实教学情境,促进德育教学
相关研究指出,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的经验是形成良好品德和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如果想要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就需要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其中涉及学生在校、家庭、社会等不同环境中发生的事件和问题,让学生在真实化情境中受到情感和文明礼仪教育,把握德育教育精髓。例如,教师为学生编创情景剧,挑选学生模仿或演示他人制作的短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人物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并明确自身遇到相似事件时该如何解决。又如,在学习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和谐知识时,除了为学生呈现大众遵法守法正面案例,也要呈现违法犯罪等反面案例警示学生,叮嘱学生时时刻刻都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与此同时,学生还可根据教师呈现的案例畅谈在日常生活看到相似案例,并想象假设自己遇到相似事例该如何判断以及做出选择。再例如,教师为学生创设思乡情境并告知其联想远在他乡的同学、朋友和亲人,可运用发短信、打电话、发邮件、视频聊天等方式联系。此外,在讲解到帮助他人文明礼仪知识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以下情境:其一家中有长辈来访,主动为其奉茶;其二在马路上看到老人或其他人摔倒应主动扶起;其三主动打电话邀请小朋友参加自己的生日宴会等,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感悟自己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更能在此过程中唤起内心情感,实现预期文明礼仪目标。
(三)、加强良好习惯的培养,提高道德意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使他们能积极投入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长和进步,提升他们的道德意识。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时,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1.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需要认真探究和思考才能高效完成学习内容,为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打基础。2.培养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遵守课堂纪律是尊重教师的表现,培养他们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不做干扰教学和同学的行为,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3.培养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给予帮助,让他们在相互帮助中建立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通过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具备了较高的道德意识,他们能自主约束自己的行为,促进道德意识的发展。
(四)、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素养的培育与提升过程中,需要重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理念的灌输与引导。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前期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提高自己的德育素养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什么作用,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与提升的过程中逐渐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德育学习方法与德育表达措施。另外,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还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并且结合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与培养,从而了解学生的内心,挖掘学生的内心,探索学生的内心,开发学生的内心,进而让学生将整个内心世界都袒露在教师面前。这样,学生在寻求帮助的时候也会更加方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处于建立和完善思想认知的重要阶段,教师实施德育不能局限于文化课程,还要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不同,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教育不能以偏概全,而是要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并且要照顾到这个阶段学生的自尊心,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提升学生的德育质量,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好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1]魏周文.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激励策略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184.
[2]蔡新娥.孝道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策略的研究[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9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9:206-208.
[3]王风宸.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策略浅析[J].才智,2019(10):45.
[4]袁利平.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8):104.
[5]加布代.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