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提问让小学数学课堂走向深度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王美玲
[导读]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

        王美玲
        辽宁省凌源市四官营子镇中心小学
        摘 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变“厌学”为“乐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 自主提问    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程标准也提出: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着力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和批评争论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变课堂上的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实现素质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大多数老师上课的特点是:老师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就忙于应付,重视结论轻视过程;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只关注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那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越来越少了。学生没有问题就不善于思考,就不会用疑问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就不会有创造性。因此,我们应给学生创造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首先,老师应使学生明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道理。其次,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其分析;对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摸索,大胆创新。
二、引导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对“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的提问
弄清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定理的涵义及其中隐含着的条件、公式的适用范围及公式的变形,是学好小学数学的基础和前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训练,重心逐步转向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后,,有的同学就问“当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时也可以用2a.a+4ah表示吗?”。显然象这类问题就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2、对“解题过程”的提问
解题是学习数学的一个方面,但单纯做题,既不思考,也不提问,效果一定不好。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对你自己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当你有目的地向自己提出问题时,也就变成你的问题”,而“假使你能适当地应用这些问句和提示来问你自己,它们可以帮助你解决你的问题”。根据波利亚的解题表,我给学生归纳出下列的提问:(1)已知一些什么条件?2)所求解的问题需要什么条件?(3)还缺少哪些关系?(4)可以从哪个角度来架设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5)以前曾见过它吗?(6)能否用一个相同或相似的模型去替代它?(7)是否有一些特殊情况可帮助分析?(8)你能解问题的一部分吗?(9)用了全部的条件吗?(10)你能检验结果吗?(11)能否用不同方法得出结果?在教学中我经常按这些问题向学生发问,因而不少学生也逐步学会了按这些问题进行自问自答,这样大大提高了解题的能力,也培养了提问题的能力。.
3、对“数学思想方法”提问
怎样分析、综合?怎样联想?怎样总结?如何探索?如何转化?如何构造数学模型?……可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是非常多的,学生模仿、实践的机会也是很多的。

例如在长12.4cm、宽7.2cm的长方形之中,剪半径是1cm的圆。究竟能剪多少个呢?由于学生对长方形和圆的面积很熟悉,许多同学就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圆的面积是错误分析的,此时我告诉大家能否动手画一画,剪一剪,很快就找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三、营造良好的氛围,给学生一个敢于提问的“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尤为强烈。”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教与被教、管与被管的关系,变“ 要我学”为“ 我要学”,变“ 厌学”为“ 乐学”。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我们要努力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要鼓励学生敢思敢想,不轻易的否定学生,哪怕他的想法不太成熟,甚至与老师的预设相差甚远时,我们也不要轻易地去否定他,要肯定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我们可以用一些简短的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的发言如:“你脑袋转动的真快呀,但是如果考虑的再全面一点就好了”、“把题目再多读两遍吧,也许你会有新发现哦”、“不要着急,组织好语言慢慢说,相信自己肯定能行!.....”。当学生就某一问题争论很久没有答案时,老师不要急于评价他们,可以说老师的想法和你们不太一样,想不想听?或者说老师也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可以吗?同时对于那些胆子小,平时不敢开口的学生,教师要经常鼓励他们:“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怎么想的,你就怎么说,说错了也没有关系的” 、“你是个很有想法的孩子,很期待你能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独特见解哦”。通过积极性的评价语言,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开放、平等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学生敢思、乐思、敢想、敢问。
四、提高引导艺术,给学生一个勤于提问的“心”
        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运用语言去引导、激励、带动学生自主提问。如:“你们有什么发现吗?”、“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如果让你来当小老师,你想怎么考考大家?”、“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等等的开放性诱导问题,会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思考,提出可以启发思考的数学问题。对于学生的提问,我们要少用带有导向性的评价语言如“不错、正确、非常好、不对、错了”。这样的评价往往会使学生过多关注问题的对错,而忽视了回答本身的价值。教学中我们的评价语言,要积极一些,具有导向性,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哦,但是如果能结合题目中的信息去思考,应该会非常棒哦”,“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但是如果考虑问题再全面一点就更好了”,你的发言很精彩哦,如果能经常听到你的高见就好了”,“这种想法很独特,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独特的思路,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吗?……通过这样的评价语言,不但肯定了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又表扬了他们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是一条发展儿童思维,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还要创设空间,通过积极的评价手段,让学生乐于提问、勤于提问,让学生做课堂提问的主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