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策略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王志辉
[导读]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的教学策略尊重了学生的差异,

        王志辉
        辽宁省凌源市实验小学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的教学策略尊重了学生的差异,突出了学生的个性,营造了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生态”环境,极大改善了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变数学教学为生动活泼、动态生成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态生成; 精心预设
动态生成强调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学习过程。追求的是师生在课堂中精彩的互动过程,教学不是完全按照教师事先预设的按部就班进行,而需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师生的思维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体验不断加深,师生都焕发出学习的智慧和生命的活力。
        一、欣赏学生,是形成动态生成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是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和兴趣来参与课堂学习的。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把学生真正当做学习的主人。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肯定和赞赏。给学生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让学生如沐春风。只有教师欣赏学生、信任学生,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有了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一个个动态生成,相信就会不断的涌现。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我想:假如能给学生一个机会,就一定会还你一个惊喜的。
        二、精心预设,是优质动态生成的保证
        预设就是紧紧围绕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等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非常明显,预设带有教师个人的主观色彩。“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师必须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在精心预设的前提下,针对教学的实际进行灵活调度,追求动态生成,让课堂在预设与生存的融合中放出异彩。

        三、“动态生成性”的课堂
    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的非预设生成?使我们的教学更富有灵性,让学生个性在数学田园里生长。笔者的应对策略是:
1.巧用错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精彩的课堂缘于“动态”,缘于“生成”,一时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是精彩,过后的“豁然开朗” “茅塞顿开”是精彩,最后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更精彩。在教学中,巧用来自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对“错误资源”进行信息重组,会使课堂呈现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风采!笔者的做法是:(1)加强估算。针对学生错误资源,用估算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让学生通过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知道自己的过错。

符合新课程“重视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和能力的要求”。(2)将错就错。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探索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必急于指正,而让学生沿着自己假设的方向探究,直至推翻自己最初的结论,达到不攻自破的目的,让学生在笑声中感悟到错了,以利于最后改错。(3)对症下药。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教师先帮助他们找到错误的原因,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纠错欲望,从而让他们自主理解并改正,使深刻的思维品质得以养成。
2.以退为进――因势利导,原汁原味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理论指出: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造成个体间的智力差异。面对差异笔者的做法是:(1)规避盲从。非预设性生成信息既包含着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可能隐藏着某些数学规律所掩盖的片面认识,所以绝大部分学生是一时无法判断的,此时教师首先要规避盲从,要做出冷静的判断。(2)善抛问题。非预设性生成信息留给教师与学生的思考时间很短,同时它又是一种意外生成的信息。为了避免教师的失误,教师要善于学会把它作为问题抛给学生,一方面可以为自己赢得思考的时间,另一方面又能推动教学,确保有效的生成。
3.推波助澜――进入佳境,别有洞天
    课堂上,面对学生在思路上旁逸斜出、南辕北辙的 “歧路动态资源”,教师应及时抓住那些“亮点”,及时灵活调整教学方案,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这样才会使课堂折射出师生、生生互动的流光溢彩,才会让课堂进入佳境,让教学别有洞天!笔者的做法是:(1)及时捕捉珍贵契机。课堂是师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会有许多自然袒露出来的感受和体验,尽管它可能落在课前预设之外,但其中可能隐藏着创造精彩的契机。(2)大胆展开“额外”探究。由于好奇心、创造欲的作用,当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内驱力有时远远胜于教师起先创设的情境时,教师应马上改变原定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针对新的问题进行探究,让意外的生成推动学习向纵深处发展。(3)积极评价意外想法。课堂中出现预料不到的想法,来自于学生敢于质疑和善于求异的勇气,但这种倾向性的形成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多,特别是课堂中教师对其评价的结果。所以,教学中要放大学生的想法并给予积极性评价,促使教学“动态”朝优质化方向发展。
4.点化归真――绝处逢生,化险为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常会提出一些出乎教师意外的问题。这些偶发事件是教师始料不及的,也是无法回避的。最有效的办法是:(1)正视尴尬。尴尬的局面来自于学生对问题的曲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认知基础低于问题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来自问题本身折射出的歧义。因此。教师要以平常的心态去接纳这种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用无意或善意的原因去否定学生真诚的回答。(2)消除歧义。学生所有意外的回答都是正常的,经过课堂氛围缓和之后,必须把学生因为不理解问题实质而引起的歧义进行转移。(3)重整旗鼓。造成尴尬局面后,师生的思维会陷入无序状态,如果教师继续全然不顾仍推进预设的教学流程,学生的注意力、兴趣将无法指向学习的内容。此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重新调整,再次点明学习方向,推动教学流程走向预设的进程之内。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的教学策略尊重了学生的差异,突出了学生的个性,营造了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生态”环境,极大改善了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变数学教学为生动活泼、动态生成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全体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创造能力、实践能力明显增强,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使学生乐于到课堂教学中来体验数学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