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珂瑜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雅溪学校 323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整个社会一方面更加重视小学的基础教育和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也对小学德育教育和核心素养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特别是如今中国逐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意愿与要求不断增大,更需要国民本身素养的不断提高和加强,尤其是即将接任祖国新时代发展重担的新一代。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从娃娃抓起,从小学的基础教育和德育教育与核心素养下的文化传承抓起。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德育教育
引言
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核心素养的教育观念引领下,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正以蓬勃兴起之势改变着学生的精神成长世界。传承语言文化,创新德育教育,这是提升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具体体现。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德育的价值
所谓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期间循序渐进的积累可以满足终身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品格与能力,其充当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的集中化表现,也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必要条件。核心素养被划分为文化基础、社会参与和自主发展等内容,其中文化基础是人文韵味以及科学精神,即学生理解和运用人文科学知识的能力与价值倾向;社会参与是人的基础属性,学生要树立一定责任感和担当,积极加入到实践创新中,在解决自身和社会等问题中创新思想,锻炼技能;自主发展也就是学生健康生活,学生在学习期间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评估与整合学习进程,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小学德育工作,教师必须将德育工作自觉融入到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积累理论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的熏陶和启发。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学科教师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德育职责,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没有提高,忽视了德育工作的渗透,导致中小学德育工作效果差。首先,一些教师仍然存在传统的观念,认为自己是课堂上的权威,可以对学生发号施令,没有关注到学生的情绪和感受,这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次,一些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阻碍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再次,一些教师的德育工作存在教学方法不科学的现象。目前,一些教师通过集体活动来开展德育工作,但是这种方式只能让学生了解到德育的表面内容,无法深层次体会德育工作的内涵,也无法在实际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言行。还有些教师认为德育就是管束学生,这不仅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还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丰富德育教育形式
在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当丰富德育教育形式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学生外驱德育向内驱德育转变的目的。主题班会仍然是目前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小学班主任应当充分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及实际需求为学生设计内涵丰富的班会内容,也可以根据不同节日设计不同的主题班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班会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有策略的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校园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德育教育工作除了在课堂上开展之外更应当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开展各种校园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课余时间得以充分利用,还可以在积极和谐的校园氛围中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顺利进行。德育教育管理人员应当定期组织不同规模的校园活动,例如演讲比赛、歌唱比赛、校园运动会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校园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成功与失败,在良好的活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造校园氛围,关注文化建设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顺利开展小学德育工作,教师就必须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集体精神和探索热情,让他们在校园文化的影响下健康全面地成长。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可以从校园建设入手,在走廊墙壁上、楼梯台阶上、教室内、校园内等粘贴一些德育名言和德育故事,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环境熏陶。教师还可以在花坛、草坪上树立禁止踩踏的标志牌,培养学生热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渐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学校可以开展“传统文化节”“校园运动会”“班级友谊赛”等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德育,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此来健全学生的人格和修养。
(三)家校合力,实现德育教育的高效性
在传统的小学教育过程中,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足,认为学生只有在学校里才能受到各方面的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只关心学生吃穿住行,不能发挥家长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作用。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教育中,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时,把德育教育放到了素质教育的首位。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的交流,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了解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用实际行动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增强道德意识,具备乐于助人、热爱劳动、与人为善等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家校合力,家长和班主任进行了有效沟通,他们通过相互合作,根据学生道德素质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有效的指导策略,使学生能够在班主任和家长的共同指导下提高道德素质,推动德育教育的深入进行。例如,对于孝顺父母的德育教育内容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求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为父母分担某些家务劳动,尝试为父母做饭,并且与父母展开深入的心灵沟通。小学生在完成上述德育任务的环节中,内心将会感受到孝顺父母的深刻内涵,并且做到自觉转变日常行为方式。教师对于小学生家长给出的反馈信息应当予以重视,增强家校沟通的力度。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
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投影技术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在学科课程中应用的成功经验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来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与效果。教师可以将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融入PPT课件之中以激发学生学习新股,在保证德育课程趣味性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德育教育人员也可以建立校园德育教育主题网站,选择小学生感兴趣且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课程内容供小学生自主选择,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创新教学手段,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将德育与各学科教学融合,为学生树立榜样和典型,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英才。
参考文献
[1]陈明珠.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德育策略探讨[J].吉林教育,2019(48):51-52.
[2]陈秀玲.探究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生德育策略[C].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66.
[3]孙丽辉.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教育[J].科普童话,2019(34):185.
[4]陈瑜.核心素养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开展的具体方法探究[J].小学时代,2019(20):79-80.
[5]杜江芝.浅析核心素养下如何有效进行小学德育教育[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