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反思探索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姚晓娟
[导读] 在当前这一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幼儿园阶段教学工作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

        姚晓娟
        内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第一幼儿园
        摘要:在当前这一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幼儿园阶段教学工作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育部门还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指示。即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民间游戏去引导孩子,以保证可以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并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养成相应的综合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并开展民间游戏,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结合孩子性格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本文就对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反思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幼儿园课程;整合思考
        传统文化在当前这一社会多元化发展背景下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在社会多元化发展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利用合理的方式制定教学计划,以保证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正确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利用民间游戏去激励学生,这样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被民间游戏带动去正确了解传统文化,并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
        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优势
        (一)有利于保存、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随着近几年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出现在人民群众面前,这就导致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冲击,很多群众甚至出现了对部分传统文化不重视的表现。所以在这一发展背景下,有关部门就将这一问题重视了起来,同时在学前教育过程中也融入了传统文化教育,以保证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正确了解我国文化历史,同时正确看待我国传统民俗文化,避免出现孩子因为受外界影响而逐渐淡忘传统文化的问题,进一步推动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1]。
        (二)拓展幼儿教育资源
        在学前教育过程中,课程的设计需要贴切生活还要营造出相应情境,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孩子起到引导作用,那么在这一社会发展背景下,就需要合理对学前教育课程进行设计,以保证能够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帮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融入传统文化,并利用民间游戏提高孩子参与兴趣,在灵活生动的课程教学中让孩子了解到传统文化,进而有效提高孩子认知、探索、创新等综合能力[2]。
        (三)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与规律
        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十分多样,并且内容也相当丰富,很多文化中都带有十分鲜明的地区与民族特点,比如常见的一些民间游戏、节日、文化遗产等等。并且这些传统文化都能够通过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展现出来,这对正处在发展阶段的孩子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不仅如此,在传统民俗文化中的一些游戏活动也带有教育意义,例如孩子们经常玩的“过家家”,这一游戏就通过戏剧性的方法将孩子带入到活动中,同时还能够使孩子在活动中不断变换角色,这样孩子在活动中就能够有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感知能力、社交能力等综合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传统节日引导的方式帮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比如在引导过程中就可以结合春节来引导孩子,很多孩子认为春节就是吃饭、拿红包、穿新衣服,那么此时教师就需要像孩子传授春节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如团圆、辞旧迎新,教师还可以为孩子讲述“年”的由来,进而有效推动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二、传统文化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策略
        (一)传统文化教育与各个领域整合
        在教育引导过程中,教师首先关注的就是传统文化与语言领域的结合。因为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但是传播需要通过口耳相传,所以在发展过程中语言就成为了需要关注与培养的重点。在实际引导过程中教师就通过童谣的方式去激励孩子,通过与孩子年龄特点相符的方式提高孩子语言能力,这样孩子不仅可以在学习中了解到大量词汇,还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所学词汇不断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3]。不仅如此,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还传统文化与社会结合了起来,因为学前教育阶段是培养孩子性格与道德素养的重要时期,那么在引导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利用带有价值性的内容去激励孩子,并利用开展活动方式去培养其正确道德观念。那么教师在引导时就可以为孩子讲述传统民间故事“孔融让梨”,使孩子能够在故事中了解到谦让、谦虚的意义,同时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保证孩子能够形成相应的思想道德观念。
        (二)传统文化教育与生活、游戏课程整合
        教师在引导与文化渗透过程中,还可以为孩子开展相应的传统文化活动,以通过孩子感兴趣的方式让其了解到传统文化,并参与到其中,那么教师就需要通过生活化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传统文化的渗透质量与效率。那么在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游戏,“扔沙包”或是“跳格子”,并在活动中为孩子播放童谣,进而营造出合理的课堂氛围。最重要的就是在引导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游戏与课程的联系,进而通过合理的方式去制定引导计划,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方式去设计传统体育游戏如何在教学中开展,进而有效提高孩子活动与协调能力。与此同时,在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孩子动手能力来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在引导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特点较为鲜明的窗花制作来引导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孩子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创新与审美能力,以保证孩子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提高传统文化渗透效率与质量,最终为孩子未来学习生涯与身心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4]。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了解到,在当前这一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学前教育应如何有效设计相应的教学计划,同时也了解到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民间游戏渗透进来。那么在实际引导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将传统文化与民间游戏的特点重视起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并结合不同领域的知识来丰富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进而有效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孩子能够在学习中养成正确思想观念意识,并为孩子未来人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巧敏. 探究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有效运用[J]. 福建教育研究, 2019(3):79-80.
[2]项爱娟. 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创新教学探究[J]. 新课程.综合, 2019, (9):148-148.
[3]郭霞.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实施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34):70-70.
[4]汤立梅. 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相融合的应用价值[J]. 启迪与智慧:中, 2020(5):19-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