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推理能力培养对策探究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曹静
[导读] 推理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全力培养的基本意识与能力之一

        曹静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小学  湖南省长沙市 410013
        摘要:推理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全力培养的基本意识与能力之一,其既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加之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推理性、思维性很强的学科,使得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其数学思维、理解能力、综合素养方可得到切实培育与充分强化,既有助于学生认知发展的提升,又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时,应该以核心素养要求为辅助,全力渗透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与塑造,并借助诸多具有针对性、实践性、科学性、发展性的教学活动,切实拓宽小学数学的育人路径,不断优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充分优化课堂教学的措施手段,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深度实践、多元探究中获得推理能力的增强与发展需要的满足。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推理能力;培养;对策;探究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数学感知、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五大维度,且可以衍射至三个基本层面,一是指引学生形成理解数学文化的意识;二是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能力、获取数学知识;三是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欣赏数学的态度。而核心素养下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与塑造,也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与任务之一,其既影响着学生的认知发展,又制约着学生的核心素养塑造,更决定着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与效能。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在思维、认知、理解等能力上比较欠缺,以致其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必然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引与有效驱动。基于此,教师在践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推理能力培养时,则必须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在切实遵从认知规律与育人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出与学生认知发展相契合的教学活动,并结合学生认知现状对其予以优化、创新、变革,使学生在更为宽泛、多元、丰富的认知体验中获得核心素养的塑造与推理能力的培养,为切实彰显小学数学育人功能,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能而提供助力,铺设道路。
        一、全面优化教学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推理兴趣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推理性、逻辑性较强,以致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其推理能力的培养方可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塑造也会水到渠成。而且,由于小学学生普遍好奇心、求知欲比较迫切,对于数学学习中所涉及的问题、知识、内容等也有着很强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应该以情境创设为辅助,将广受学生所喜爱的故事、游戏、问题、素材、资源等引入数学课堂,让学生在不同情境的感召与驱使下带着浓厚兴趣、饱满热情参与数学问题的探索、思考、解答,投身数学公式、概念、定律的学习,在教学情境中激发其认知潜能,增强其综合素养。同时,面对不同教学情境的刺激,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加活跃,更利于其推理兴趣的激发与调动,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也会产生积极作用,更利于数学教学效能的提升。例如,在开展“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朝三暮四”这一成语故事为引领,将故事以动漫视频的方式予以呈现,使学生在观摩视频中快速进入学生状态,并结合视频内容提问:故事中的猴子们聪明不聪明,为什么?这时,学生便会纷纷按照自己的逻辑开展推理,并利用算式演绎的方式论证自己的观点。在潜移默化的情境驱动下获得对于“加法交换律”的深入理解,既激发了学生的推理兴趣,又助推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二、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培育学生的推理意识
        猜想是最为基本的推理方式之一,其可以让学生在假设、推导、论证中探寻事实真相,在验证猜想中获得推理能力与推理意识的强化。

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推理意识时,可以以猜想为驱动,通过科学而丰富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更为充分的猜想空间、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归纳、总结中获得推理意识的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科学的猜想并非毫无根据的异想天开、无端想象,而必须以事实为基础,并结合数学知识、问题、素材的特性来设想其规律、特性。这使得教师在鼓励学生猜想时,应该加强对科学猜想方法的引导与渗透,让学生既不脱离实际,又敢于大胆猜测、质疑、探索,并在科学、合理推导论证中验证自己的想法,为推理意识培育提供保证。例如,在开展“能被3整除的数”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点为辅助,组织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可以被“3”整除的“数”的特点,并设计三个个位分别是1、2、3的数字,组织学生进行推导、分析,在“猜想”中验证自己想法的正确性、科学性,在不断的“猜想”与“验证”中实现对学生推理意识的培育。
        三、高效设计各类实践作业,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所有数学理论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的考验。只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方可让学生在塑造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获得推理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以实践性活动为引领,结合所学数学知识的特点与内涵,多设计一些推理性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推理,在推理中强化认知。而且,随着学生实践活动的逐步深入、丰富,其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推理能力的发展也会得到全面强化,更利于学生认知迁移与发展实现,也会对小学数学教学效能提升提供坚实保证。一方面,教师应该对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开展推理、进行探索,以巩固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多开展一些实践性活动,带动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数学推理的价值与意义,获得发展需要的满足。例如,在开展“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外自主制作一个屋顶是三角形的房子的手工作品,并在制作过程中重点研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结合探究性问题:当两边长度之和等于第三边的长时,能不能做出三角形的屋顶?让学生在实践与推理中深入理解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获得推理能力的充分发展。
        四、结论
        总之,离开了推理与逻辑,数学的生命力与现实性也将不复存在。而且,推理能力的培养,对小学数学教学效能的提升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影响。而且,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推理能力培养,也是新课改、新课标、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的基本育人导向与教育目标,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时,应该以核心素养下的推理能力培养为辅助,科学设计教学任务、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全面拓宽教学路径、不断丰富育人手段,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使学生在丰富体验与深度实践中带着浓厚兴趣、饱满热情、迫切夙愿参与各类教与学活动,为确保自身核心素养塑造与推理能力培养奠基铺路,使小学数学教学向着更为多元、丰富、宽泛的方向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娜.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0):109.
        [2]缪玲丽.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10):39.
        [3]骆婷婷.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推理能力培养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18(80):81.
        [4]欧阳美来.让推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推理能力培养对策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08):49-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