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张乾
[导读] 小学生语文个性化的阅读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为基础

        张乾
        辽宁省北票市大三家镇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生语文个性化的阅读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为基础,从而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等各方面的差异,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来组织语文教学,唤醒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育方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进行心灵沟通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感受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等不可抗力,很多语文教师习惯于以自己为主体来成段地讲解每一篇课文,使得小学生自己的阅读初体验被抹灭了。因此,教师要采取一定的策略来保持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从而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
        一、尊重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何谓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从而去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阅读的学习氛围,真正地把阅读教给学生,而不是形式上的“请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问题”等。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他们自己才是阅读的主人,不要为老师是从、为书本是从,更不要跟在老师的身后,做老师的小跟班,而要学会去做一个自觉、主动而又深度的思考者和行为者。主导学生思维的不是我们的教师要我们读什么、怎么读,而是我们自己想读什么、应该怎么去读,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书的主人。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文章《匆匆》时,引导学生在阅读后,说说自己喜欢那些句子,并且谈谈关于时间的看法,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阅读理解。由于这些感悟都是发自内心的,并且所选的内容是自己选定的,每个学生的阅读都是非常积极主动的,都有个性化的理解。课堂中呈现出一个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活跃气氛,真正体现了“以生为主”的新理念和新要求,这也为学生实现在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体验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把课堂上的阅读还给了学生。
        二、激发阅读的兴趣和求知欲
        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的小学生只有自己有了阅读的兴趣和欲望,他们才会抓住阅读的机会和材料,进而从中获取某些信息,体验到一种自我满足和愉悦的心情。所以,只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乐于与作品中的文本进行接触,这才是教师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心理和重要前提。这就要求教师经常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的实际反馈情况等,来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情趣盎然中敞开心扉,积极表达内心独特、别致的的阅读感受。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六年级的《为人民服务》时,可以不直接开始讲这篇课文,而是先让每个孩子都畅谈自己的理想,如何为人民服务并且站在讲台上为大家进行描述一番,孩子们都兴趣昂然、欢呼雀跃地在说着。有的说,长大了要当老师,培养很多优秀的学生;有的孩子长大了想当天文学家,为全球的人类解答更多的宇宙奥秘;有的说想当政治家、军事家,为百姓谋福利;有的人却想当清洁工,为城市的人们创造清洁的环境的等。每个人的理想都不同,都在尽情地描述着自己的人生,教师可以一一地给予了肯定和支持。用这种方式引入当天的学习更加能够唤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看一看我们课文中是怎么描述的?”,顺利地开启了今天的课程。
        三、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和方法的传授。


        阅读是语文学科教学中必备的一种语文素养,而阅读经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要在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全方位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适时提供一些技巧和方法的传授和指导。比如,引导学生在准确、流利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更好地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象和情愫。在《桂林山水》一课的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观看关于桂林山水旅游区宣传片,并设身处地的想象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磅礴气势,然后进行朗读情感的自然抒发,实现更深刻的阅读感受的获得与文章纲要的把握等效果
        四、注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提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为了避免自己备好的教案之外的“节外生枝”,教师常会通过一些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问题来把学生引入自己的“结论预设”中,从而按照教师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其实,这一切都忽略了学生的初体验。很多教师习惯于用刻板的教条主义以及所谓的标准答案去束缚小学生的思维,对他们进行“教参捆绑”,使得有些学生的个性思维被一次次地禁锢,最终扼杀在了摇篮里。实施个性化的阅读教师要珍视学生的阅读中的独特感受,这样他们才能畅所欲言。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桂林山水》的时候,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感。朗读其实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掌握规范的语言、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我把教学目标中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改为了“尝试着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朗读课文”,使得学生能够在读完课文后拥有自己的感觉和理解,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方面的个性化发展。接着我又“说说你自己的想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允许我的课堂出现不同的声音,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五、选择适合自己的合理阅读方式。
        个性化阅读反映了阅读本身的客观规律,是一种科学合理的阅读取向。小学生个性特征十分鲜明,好动的、好静的,开朗的、内向的共同存在。教师要做的就是尊重学生对于适合自己阅读方式的选择决定,并且对于其阅读方式给予可行性分析,对于合适学生本身阅读的给予充分支持,对于不太合适的给予合理的改进建议。比如,在《鸟的天堂》一课的阅读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身阅读方式的选择,提供包括小组齐读、合作分读、教师范读等阅读方式供学生选择。由此,一种民主而又和谐的课堂阅读氛围就被营造出来,继而能够帮助学生张扬自身个性,使其畅所欲言。
六、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在整个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做一个旁观者,还必须发挥其引导、解难、评估等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倾听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经验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评、互评、总结等方式,使自己对于阅读内容的思考实现良好的归宿。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意识到,个性化阅读要想顺利实施,必须保证阅读数量。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课外阅读等其他阅读形式扩大自身的知识面。比如,在《詹天佑》一课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课下搜集本文主人公的其他事迹,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探究和阅读兴趣。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进行自我建构的重要过程,好的阅读是令人感动,直抵孩子心灵的。因此,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致力于个性化阅读教学,带动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实现个性的充分张扬,促进思维充分拓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