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思考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罗明春
[导读] 听说读写是贯通语文教与学始终的基本策略与重要方法

        罗明春
        成都市新津区普兴小学  四川省  成都市 611430
        摘要:听说读写是贯通语文教与学始终的基本策略与重要方法,而读的意识和能力,则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塑造与语文认知夙愿的释放。这使得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显得至关重要。然而,对于正处于认知起步阶段的小学学生而言,由于其思维、理解、认知能力比较欠缺,加之生活经验匮乏、知识积淀不足、身心特性所限,以致其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依然面临巨大挑战。而且,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字词的识记、积累,课文的背诵、记忆,段落的分析、讲解,对于学生阅读意识的培养不够关注,以致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认识、方法、技巧、兴趣等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阅读能力的培养自然无从谈起。基于此,教师应该以全新站位与多元视觉重新审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与意义,并通过对阅读方式的转变、阅读措施的优化、阅读路径的拓展、阅读情境的创设、阅读素材的整合等途径,于各个层面深度激发、培育、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更为科学、多元、丰富、深入的阅读体验中感知阅读之魅力,逐步提升自身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培养;思考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度推进,加之新课标的颁布、新课程的实施,以致社会各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注度、重视度也在逐步提升。但是,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与制约,以致在目前的很多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依然存在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欠缺、阅读发展受限等弊病,尤其是由于教师阅读教学指导方式不够科学、手段不够丰富、措施不够多元,导致很多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很难充分融入其中,只能在被动接受、简单记忆、机械重复中参与阅读活动,其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兴趣的激活,阅读意识的形成也处于搁置状态。对此,教师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与关注,并积极探索有效应对措施与方法,多设计一些与学生认知特性与发展夙愿相契合的阅读活动,进而引导学生深度融入其中,在实践、参与、体味、探索、感知中认识到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以逐步提升自身阅读能力,开启全新认知发展旅途。
        一、灵活构建趣味性阅读情境,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只有融入丰富、有趣、欢悦的阅读情境,学生的阅读兴趣方可得到全面调动与充分激活。而在诸多创设阅读情境的方式与途径中,游戏情境无疑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阅读体验途径之一。而且,将游戏活动引入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可以让学生在蕴含娱乐性、趣味性特性的情景课堂内开展交流、互动,获得语言表达能力、语文理解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开展一些抽象性较强的阅读内容教学时,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对阅读方式适时进行创新、优化,创编一些辅助性游戏情景,组织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开展语文知识学习、参与语文阅读活动,获得对于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实现自身思想认识的延伸拓展。例如,在开展《寓言两则》中《掩耳盗铃》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铃铛”“盗铃者”“路人”等游戏角色,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游戏化方式对课文情节再现,在课堂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和联想,融入一些丰富的肢体动作与外在表情,使“盗铃者”滑稽愚昧的形象生动凸显,在更为丰富的认识体验中学习寓言故事,理解其寓言特性与表现形式,在浓厚阅读兴趣的激发下提升自身阅读能力。


        二、科学设计丰富性阅读问题,增强学生的语文理解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更喜欢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获得认知夙愿的释放。因此,教师应该以阅读问题设计为驱动,灵活掌控阅读教学中提问的难易度,使所设计的阅读问题紧扣教学目标,并具有启发性、创造性、延展性。一是在问题难度把握上,应该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尽量使提问与学生“最近发现区”无限贴近,达到最大限度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提升的目的。同时,在答问引导中,应该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与反应,既要兼顾整体,又要关注个体,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探究、思考、回答的机会。二是问题引导方式上,应该将知识、能力、素养等目标全面贯通至问题领域,使提问兼具启发性、创造性、探究性为一体,促使学生在已有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参与至课堂学习的各个领域,获得语文综合素养的深度塑造。例如,在成语故事《买椟还珠》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探究性问题:你对楚人装饰盒子的行为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此时,学生的思维将会切实得到激活,有的学生提出高档的盒子配上珍贵的珍珠,方可实现价值匹配;也有的学生提出只注重外在修饰,不关注事物内涵,有失诚信。对于学生的看法,教师不做深入评判,只是在认知站位方面给予一定引导,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新,又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更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使阅读教学的开展更具科学性、探究性、针对性,更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高效组织多元性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多元活动为引领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势必会切实彰显语文阅读之活力与价值,更会于无形中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充分培育。因此,教师应该以阅读活动组织为驱动,不断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路径、手段,让学生在读中思考、思中阅读,从不同层面感知语文之美,以切实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热情。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类朗读活动的开展,从优化朗读方法着力,组织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伴音朗读、模仿朗读中融入自身思想、情感,读出节奏韵律,感悟朗读文本的内涵、思想、情感,获得语文阅读兴趣的提升。例如,在开展《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爱与信念创造生命奇迹的力量,教师可以采用组织分角色扮演深情朗读的方式,开展课文朗读,读出废墟前父亲的恳求、急切、崩溃神情,读出生命通道挖通后听到儿子说话后的放心、激动、欣喜之情。待到学生在朗读中对课文情感获得一定理解后,教师在自主学生集体大声朗读,并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融入朗读之中,在朗读中继续品味救的艰难,感悟父爱的伟大。为促使学生阅读能力提升与培育而提供助力,奠定基础。
        四、结论
        总之,阅读之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发展、认知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与现实意义,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已成为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着力强化的重点议题与关键内容。但是,由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过程,其得以发展的关键与教师的科学引导、学生的积极实践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构建语文课堂阅读生态时,应该以学生为基础,并结合具体阅读内容与教学目标,尽量使阅读活动趣味化,阅读方式多元化,阅读指导科学化,阅读手段丰富化,对学生在思想、情感、认识上给予全方位、多角度刺激与感染,以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带着浓厚的阅读兴趣、饱满的阅读热情、迫切的阅读夙愿积极参与阅读教学活动,在深度阅读、充分参与、多元实践中逐步提升自身阅读能力,获得认知迁移与发展实现。
参考文献:
        [1]范玉琴.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12):23.
        [2]司贞萍.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9(36):268+2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