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娟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十三中学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 154600
摘要:进入初中阶段,随着学生知识储备日渐丰富,其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标准也在日渐提升。构建高效课堂,打造高效教学,已成为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得以达成的关键所在。而高效课堂的实现,必须与学生发展需要与认知特性相一致,与教学内容和知识特性相契合。趣味性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引入,则最大限度满足了这一需要。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中,应该加强对趣味性教学的应用与践行。以促使学生在诸多趣味性元素、资源、活动的驱动下,积极投身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让学生在多元性、丰富性、探究性认知生态内释放发展夙愿,获得认知提升,更好学习语文。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应用策略;初探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趣味性教学在呈现形式、活动组织、发展特性上更加符合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特性。一方面,面对诸多趣味性教学元素的刺激,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探究语文问题、感知语文魅力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将会得到彻底激活,既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又有助于自身认知潜能的开掘;另一方面,在趣味性教学的驱使下,初中语文教学的视域将会更加开阔,很多原本比较复杂、疑难、深奥的知识、问题、内容,也会因为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丰富性、趣味性而显得更易被学生所理解、消化、吸收,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显著提高。因此,为了切实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发展性、实效性,丰富性,教师应该以高效课堂打造为追求,将诸多与初中语文教学相契合的趣味性资源、素材、活动、媒介等深度应用至初中语文教学,帮助学生在趣味性教学的辅助下逐步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开启全新认知发展之旅。
一、设置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趣味性问题,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
几乎每一篇语文课文,在选入教材之前,都经过了层层筛选,多次论证,其在语言、思想、情感上更加符合初中学生认知特性,且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开放性、探究性,既是对学生思维的开掘,又是对学生情感的丰富。为了切实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应该以具体文本为基础,加强对其内涵、外延、定位的研究与探析,进而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出诸多趣味性问题,组织学生在思考、探究、辨析中深度理解蕴含于作者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情感,促使学生带着浓厚兴趣、饱满热情、迫切夙愿与作者对话、和文本交流。一是设置多元性问题。将课文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融合起来,带动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已有经验与具体知识,开展问题分析,实现思维迁移,于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实现认知发展。二是设置丰富性问题。结合某一主题,采用教师追问、学生设问、师生探问等方式,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帮助学生在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中多角度、全方位理解课文主体思想,实现认知蜕变。进而帮助学生掌握更为科学的语文学习技巧,让学生在思维、情感、认知升华中诱发情感共鸣。例如,在《卖炭翁》教学中,针对难点内容: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教师可以即时设问:(1)卖炭翁衣着单薄,但却希望天气更加寒冷,为什么?(2)卖炭翁的内心想法和现实之前是否存在矛盾?这一看似与生活现实相矛盾,又深入揭示当时社会“黑暗面”趣味性问题,便会于无形之间触动学生思想与情感神经,也更加激发了学生探究、分析的积极性与迫切性。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组织学生的多角度剖析中理解“卖炭翁”的悲惨遭遇,既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又促进了学生思维迁移。
二、融入能够拓宽学生视域的趣味性媒介,增强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主动性
诸多现代化信息技术、工具、资源、素材的不断涌现,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打造注入了新鲜血液。因此,教师可以以趣味性媒介为辅助,将其适时、灵活、充分应用至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生态,使原本比较抽象、复杂、深奥的教学内容显得更加通俗易懂,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又提升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一是在图文并茂中丰富学生想象和联想。
可以借助图画、视频、微课等媒介素材,将教学内容转换为集声、影、图为一体的认知刺激,帮助学生彻底摆脱传统教学辅助下“黑板+粉笔”的枯燥学习生态,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理解语文内容插上飞翔的翅膀,让学生在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内学习语文,提升能力。二是在动静结合中增强学生理解与感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构与整合,将原本静止的文字转换为活跃的音符,实现语文教学的动态化、多样性,引导学生在课内高效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外即时寻求师生互动,突破时空限制,高效学习语文。例如,在《小石潭记》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在丰富想象与多元联想中感知“小石潭”的美丽景象,教师可以制作出配音动漫,将课文中所描述的“小石潭”美景予以呈现:鱼儿在清澈的石潭中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这一教学呈现方式,既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又提升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构建可以促进学生发展的趣味性活动,提升学生感知语文内涵的自觉性
面对诸多丰富且多样的趣味性活动刺激,很多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也会切实增强。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打造中,可以将诸如游戏、演讲、话剧等活动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积极探究、深度参与中感知语文内涵,学习语文知识。一是加强对实践性趣味活动的组织,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采用课外郊游、观摩等方式,丰富自己的认知体验,在现实与课文相结合的过程中更好学习语文。例如,在《春》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春游”的方式,结合课文中所描述的草、花、风等特性,让学生在郊游中将其与课文进行对比,在自然之美与课文之美的切换中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和情感。二是加强对参与性趣味活动的组织,针对不同课文在语言、构架、风格等方面的特点,组织对应的话剧表演、朗诵比赛、话题创编等活动,还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作业,引导学生融合鲜活认知情境,充分理解语文学习的内涵,增强语文教学的吸引力,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科学性、趣味性。
四、结论
总之,面对新时代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打造过程中的诸多挑战与机遇,教师应该加强研究与分析,并积极应用有助于初中语文教学更好开展的诸多趣味性教学元素,为学生更好学习语文知识、逐步提升语文素养注入无限活力。同时,在趣味性教学方式选择上,教师应该从学生认知特性与发展需要出发,使诸多与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相契合的趣味性工具、活动、资源等深入学生视域,给予学生多元而丰富的认知刺激,让趣味性教学更好服务于初中语文教学发展,更好服务于学生认知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关会.趣味性教学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8(21):47.
[2]潘冬梅.趣味性教学在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7(34):93.
[3]李妍玲.趣味性教学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17(27):64-65.
[4]顾艳.趣味性教学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