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实践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王茜
[导读] 目前,我国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完善,各种科技手段也开始应用于教学工作中

        王茜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西张二小学 陕西西安 712000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完善,各种科技手段也开始应用于教学工作中,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教育信息化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原有的课上教学模式,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尝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教育信息化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实践路径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实践路径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社会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小学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小学生的学习、成长、能力培养等,都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需要根据教育信息化特点,对教学方式做出改变。因此,联系实际分析教育信息化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实践路径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在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要求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有所改善,各项理论研究基本完成,为小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然而,受传统教育理念、教学观念的影响,先进教育理论内容在教学活动、学习活动中的应用状况却并不理想,整体教学水平难以显著提升[1]。一方面,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方向上作出调整,融入了信息化技术,但却过于依赖信息化教学形式,教学方式通常也都是播放幻灯片、资料等,不具备较好的灵活性,同时缺少与教材内容、学生自身的紧密结合,导致课堂教学难以较好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信息化教学实现的主要目的是要改变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由于小学语文教师对这一概念理解出现偏差,在课上过于注重依赖信息化技术,导致课堂上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而丰富的教学手法、教学内容,甚至还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判断力、注意力,最终影响到教学实效性。除此之外,信息化教学方式更多的是集中在课上,在课后环节难以起到较好的辅导作用,也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信息化,还需要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加以改进[2]。
二、教育信息化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转变实践路径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了解到教育信息化对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进一步优化有着重要作用,要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需要,合理进行应用,使其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情境创设就能够较好的丰富课堂,充实教学内容,更为主要的是利用信息化教育手段,学生能够在更为新奇、有趣的环境下,理解、掌握语文知识,避免枯燥乏味为学生带来负面学习情绪[3]。

比如,教师在讲授柳宗元的经典诗词《江雪》时,可先引导学生进行进行初步阅读,让学生想象古诗中描绘的优美情境,疏通古诗中的生词、意象,使学生对古诗内容有着初步了解,然后利用提前准备的多媒体动画、视频等,将学生带领到情境中,当视频中相继出现“雪山、孤鸟、人迹罕至的小路、孤舟、老翁”时,就更能激起学生对情感体验,使学生可以从自身角度出发,对《江雪》有着全新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优化教学方案设计
        虽然信息化教学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带来了较大便利,但若是应用不合理,很有可能会造成反效果,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清楚了解教育信息化的作用与应用时机,而后以此为参考、基础,制定相对完善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由于信息化的实现,做到了图文声并茂,着对于小学阶段学生听、说、读、写练习而言有着重要作用,需要教师将教材内容与信息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另外,为了保证教学方案设计合理性,教师还应通过多种路径、多种方式,深度掌握并了解小学生的个人兴趣、学习进度、个人能力等,满足教育信息化下的教学需求[4]。
(三)实现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紧密结合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较为核心的内容,对于学生能力提升与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构建更为具有个性化的课堂,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学习成绩、个人综合能力的整体性提升奠定基础。一方面,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课堂,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对语文阅读文本进行自主钻研,另一方面则是要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资料,或者是阅读朗读,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产生共鸣,最终达到深入理解语文知识的最终目标。
(四)借助网络平台突破教学瓶颈
        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下,教师多以讲授式教学作为主要手段,为学生讲解各种语文知识,并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巩固联系,使小学生能够形成短期的深刻印象,但由于小学生难以理解这些知识点,在学习上存在较多瓶颈,再加上小学阶段学生能力较差,无法较好的相应语文活动,增加教师教学难度。网络平台的应用,有助于帮助教师与学生突破瓶颈问题,改变原本课上教学形式,以更加具有创新性质的手法,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讲解,加快学生理解,同时将课堂延展至课外,扩大学生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效率[5]。比如,在写作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写作思路,教师就可以围绕文章主题,为小学生提供一些素材,以图、文、声多种形式进行具体展现,降低学生理解难度,而在学生写作完成以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之作简单的PPT或者讲义,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展现给其他同学并进行讲解,构建翻转课堂,提高教学实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科技时代背景下,教育事业也开始将先进技术融入课上教学,为学生带来更为良好的体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方案设计、实现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紧密结合、借助网络平台突破教学瓶颈等方式,利用信息化所带来的优势与便利,加快教学方式转变,实践新型教学方法,为小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云阳.信息化条件下小学语文课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26):296.
[2]冉惠芬.信息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神州,2020,(12):159.
[3]周贵兰.论教育信息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J].语文课内外,2020,(12):50.
[4]陈瑞.浅析信息化条件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J].新课程,2020,(21):18.
[5]杨柳娟.信息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学周刊,2020,6(6):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