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秀娜
辽宁省朝阳市第十八中学
摘 要:兴趣是爱好的前提,学生发现了语文的乐趣,就会产生对语文的兴趣,从而喜欢语文学科,乐于研究语文知识,所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论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培养,多方面地促进学生成长。不能让学生对事物只产生一时的热情,要持之以恒,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教学的魅力。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进行多方面的探讨,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一、营造融洽的师生氛围
教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媒介,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敏感时期,容易产生各种负面情绪,教师应经常与学生交流,并用真情感化学生,使学生敞开心扉,向教师倾诉内心真实的想法。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各类问题,让学生没有后顾之忧,能够踏踏实实地学习语文。初中生有很强的好胜心,希望获得教师的关注和表扬,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阐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对待学生应该一视同仁,不能仅凭学习成绩判断学生的人品,要从多个角度正确认识每个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秉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成人成才。学生会从教师的言行中会感受到教师的善意和关怀,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习中慢慢发掘语文的乐趣。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谋而后动”讲的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事先都要有所准备。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学习目标学生就容易盲目学习,导致降低学习效率,影响学习质量。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多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互相尊重,加强理解和信任,使其亲师重道,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避免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弯路、错路。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其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例如,《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通过描写黄河磅礴的气势,由对黄河的颂扬转到对中华民族的颂扬。教师要引导学生设立学习目标: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充分了解壶口瀑布的景色观赏点;仔细欣赏对文章景色描写的语句,领会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对景物的描写;学会联想和深入思考,体会作者借助自然景观的描写进而抒发人生感悟的思想感情。学生有了学习目标,学习的道路上才会有方向感。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地体会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埋设伏笔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埋设伏笔、留下悬念的方式,为下文的课程讲解作铺垫,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古典文学和评书讲演中,往往用“想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等语句埋设伏笔,能够引起读者或听众的好奇心理,从而加深印象。以庄子的《北冥有鱼》为例,标题明明是写鱼,阅读正文为什么又描写成鸟了?这样的伏笔埋设就引起了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庄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鲲的体积不知有几千里,由鱼演变成鸟后,其背部也有几千里。用奇特、夸张的手法描写了鹏拍打水面,振翅而起,盘旋飞翔于万里高空之上的场景,引人入胜,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想。紧随其后,引申出鲲鹏展翅高飞所需要的条件,从而让学生领会到世间万物的变化,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处于不同条件的束缚中。万物的自由都是相对的,无规矩不成方圆。
四、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心理及情感变化
阅读一部作品,学生不仅要从语言文字上理解文章内容,还要从整篇文章的描述中把握作者的心理及情感变化。作者把自身情感利用语言文字写成文学作品,作品中的每个词语、标点都是其心理或情绪变化的真实体现。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文章时,不能一目十行地进行浏览,要透过作品中的每个字符与作者的情感表达相互交融。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情,使学生通过文章在心灵上有所感悟,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该诗歌的韵律及节奏需要靠阅读和背诵进行感受。教师通过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及历程,即杜甫在浣花溪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才盖成一间茅草屋,勉强有了一个居住之所,教师要在此时引导学生体会到文人生活的艰辛;岂料一场秋风卷走了屋面的茅草,漆黑的夜里又赶上一夜倾盆大雨,打湿了衣服被褥,自身是百感交集,引出了作者“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无助感;作者由自身的遭遇,联想到了受苦受累的芸芸众生,由此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歌。学生对作者心理历程变化的感同身受,在激发了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能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五、促进教学内容生活化
语文来源于生活,每篇课文都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有感而发,进而创作出来的。所以说教师应该将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穿插生活场景,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以用录音机播放潺潺的流水声,让学生想象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场面,并配合课文的解说,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不仅能够加深课文印象,还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再比如,在学习《理想》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都有哪些理想,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产生“语文就在身边”的感悟,从而乐于学习语文知识。
六、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语文知识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一堂语文课都具备不同的特色,让学生看到各种形态的语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对比法,即将类似的两篇文章放到一起;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即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播放课文;还可以用角色扮演法,即让学生进行课文表演。这些方法都为学生创造了参与机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日益丰富,吸引学生好奇目光的方式更加多样。教师通过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与培养,这需要不断地在实践教学中投入精力,总结教学经验。只有学生对事物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进行学习,初中语文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促进学生全方位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