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涛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二十五中学 黑龙江 鹤岗 154102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发展中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儿女的精神支柱,对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魅力的重要资源。初中阶段的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顶梁柱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希望,学习和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学生的重要学习任务。初中语文教育中的诗词歌赋、语言文字等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是一门与传统文化教育息息相关的学科。初中语文是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基于此,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需要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充分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意义;有效途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我国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信息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再是单纯的进行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传播,更是要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进行深入学习与理解,要能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认可感。语文学科可以说是语言与文化的结合体,在语文教育中,文化和语言都是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缺一不可,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脱离了文化教育而过于注重语言教学,就会破坏整个语文学习体系的结构,语文课堂也会变得更加枯燥乏味,缺乏活力,自然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及人文修养也得不到有效培养板。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都具有重要帮助。对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势在必行,教师要积极思考和研究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
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现代教育改革体系下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之外,更要注重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以及社会主义道德素养的培养,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要让学生能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智慧,让学生能够重视和关注当代的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性的文化,不断吸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营养,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贯彻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但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品行以及人文素养[1]。由此可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新课改推动当代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能够让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意识。
2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2.1在教学形式上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教师想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渗透,就要一改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要从教学形式着手对传统文化进行充分渗透[2]。比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品鉴和诵读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初中语文“《论语》十则”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开课前的十分钟,教师可以选择与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相似的读物引导学生进行诵读,由于只有短短十分钟的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短篇的经典读物引导学生进行诵读,比如可以引导学生朗读《三字经》中的经典段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诵读和背诵《论语》中的经典段落或者是句子,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句子,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的感受到我国古代习俗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之处,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这种见缝插针的经典著作诵读教学模式,长期下来,学生不但能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学习到经典著作中的精神品质,让自身的个人素养得到不断的完善。
2.2通过趣味性的探究活动,进行传统文化渗透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的年龄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并且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借助相关平台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和潜能,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以趣味活动为载体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在“醉翁亭记”这一古诗文的教学中,由于古诗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学内容,古诗文的表述形式与现代文有很大的不同,古诗文的文章内容晦涩难懂,学生在古诗文的学习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抵触和厌倦心理,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融入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对古诗文中的字词进行深入挖掘和探究[3]。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古诗文是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元素,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有关古诗词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竞答比赛,引导学生对之前学习过的或者是没有学习过的古诗文进行收集和研究,组织开展古诗词接龙大赛、古诗词朗诵比赛等,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或者是个人的形式进行比赛。在丰富学生对古诗文知识积累的同时,学生也能够彼此分享和交换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让课堂教学起到一举多得的教学作用。
3结束语
总的来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和义务,更是践行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必要途径,将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进一步落实语文教学目标,同时还有助于推进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以及更为健全的人格。基于此,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充分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并且要立足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找准传统文化教育的切入点,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充分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以促进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叶锋.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新部编教材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 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10):133.
[2]罗梅. 文化延承教学相长——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策略[J]. 新作文:教研, 2020(6):0030-0030.
[3]白丽云.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014(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