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吴慧慧
[导读] 积极构建“自主、合作、探究”课堂,让学生能够自主全面发展

        吴慧慧
        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 226200
        摘要:积极构建“自主、合作、探究”课堂,让学生能够自主全面发展,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主要目标。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是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学科深入学习的重要载体,在小学阶段乃至学生的终身发展中扮演中重要角色。本文主要基于核心素养背景,探讨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利用有效的时间构建高效率的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提问;情境;情感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教学中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从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积极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让学生能够自主全面发展是重要目标之一。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是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学科深入学习的重要载体,在小学阶段乃至学生的终身发展中扮演中重要角色。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组织有效的提问,课堂上做好引导者和组织者,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氛围环境和做好引导,从而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奠定基础。
        一、新课改的小学教学要求
         (一)在教学中不断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课堂的教学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和学校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课堂效率为根本目的,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课堂模式。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就是让教师和学校根据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可行性的,并行之有效的创新性办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热爱学习。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盲目地纸上谈兵,创新课堂模式或者教学方法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性的改革。
         (二)尊重教学和学习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包括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变革,是经长时间的沉淀而产生的。经过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洗礼,中国的教育模式才发展成为今天的样子。为了适应未来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任何时期的教学模式都是正确的,但不代表是符合时代的,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教学模式必须要根据时代的需求进行创新。学校的学习是有规律的,从死记硬背到科学巧记,这些都是经过岁月的沉淀总结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无论是教学还是学习都必须讲究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才能使事物正常发展,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
         二、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课堂教学模式老套
         课堂教学模式老套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几乎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模式都沿袭了旧有的形式,而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创新发展。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不足就是课堂教学模式老套的问题,在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单方面地输出无法让学生积极地吸收。在被动接受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只是机械地背诵或记忆。这就失去了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初心,语文知识的传承是教学生做人和生活,而不是让学生机械记忆课本内容。
         (二)硬件设施配套不完善
         多媒体的应用确实推动了小学教育的发展,但是一大部分学校还没有相关的硬件配套设施。多媒体的应用仅仅是硬件设施的一小部分,这一小部分也不是所有学校都拥有。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学校,没有新媒体,甚至没有篮球架和体育场。要想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首先就要完善各项配套设施。

只有软件或者只有硬件都是不够的,硬件和软件的配套发展才能使小学课堂教育稳步前进,创新发展。在一个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的环境下,教师能有更多创新的灵感,学生会有更多学习的积极性。所以配套硬件设施不完善,是当前小学教育的最大弊端。
         三、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1.课堂导入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通过课堂导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讲解往往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趣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更带动了课堂氛围,从而提高老师上课的课堂质量[1]。课堂导入是否优质取决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老师通过平常对学生的了解进行导入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的所在,以此作为课堂导入的切入点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立马集中到课堂中来。视觉效果的冲击往往能够在瞬间抓住学生的眼球,老师可以通过动画或者课堂游戏等方式对课堂氛围进行控制。但课堂导入的时间需要老师进行控制,老师在上课之间可以对课堂导入的内容和时间进行规划,在不耽误课程进度的同时进行课程导入能够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提升课堂质量。
        2.引导学生温故知新
        老师在上课时罗列的知识需要学生不断的进行复习,才能让学生进行深刻的记忆并且运用自如,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都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课堂作业能够让学生更快速、更深入理解是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举一反三[4~6]。优质的课堂作业是优质课堂的不可或缺的。老师针对自己所讲的知识点,找出相应的题目或是想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作答,在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对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渗透度,引导学生温故知新。课堂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让学生能够在换思维方向的同时理解知识点、运用知识点。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自主吸收的同时找到新的契合點,从而加深课堂的印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3.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在小学时期的学生稍微有些叛逆,可能对家长的话不太认同,但很听老师的话。老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应该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亲和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老师的性格和决定是否认真学习相对应的科目[3]。老师需要拉近跟学生之间的距离,塑造自己的形象,做好学生的榜样,给学生呈现一个励志、积极向上的形象,带领学生积极的学习。老师不需要高高在上,也可以跟学生作为朋友的去交流,对学生进行关心和爱护。让学生不仅在下课时期能够专心听老师讲话,在课堂时间也能专心的听讲,让学生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4.弘扬传统,继承优秀文化
         弘扬传统,继承传统文化是新时代讨论非常激烈的话题。语文课堂的学习绵延千年至今,语文的内容大多是中国传统文化。语文的学习根本上来说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为了让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发展,语文课堂必须要高效地传输传统知识,让学生高效地接受。在传统文化顺利传承之后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语文课堂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要,所以语文课堂的教学不容忽视。同时,不断地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提起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同时重视语文课堂内容的学习。要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有使命感和自豪感。
        综上所述,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是十分必要且合理的,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应有之策,也是提升语文课堂质量的有效措施。在实际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从主观和客观上共同落实新课程标准,根据班级内群体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并对方案的落实加以阶段性考察。同时,教师也要重视对学生个性的激发,要帮助学生挖掘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项长期发展的过程,任重且道远,教师要与时俱进,审时度势。
参考文献:
        [1]钟洁.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教研版),2014,39(08):166-167.
        [2]靳艳琴.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B,2013,12(08):83-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