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课堂四“趣” 探数学之“理”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策略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宋建
[导读] 趣味教学是课程改革工作推进中不断发展的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宋建
        (浙江省仙居县步路乡中心小学,浙江 仙居 317305)
        摘要:趣味教学是课程改革工作推进中不断发展的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不断地创设教学中丰富多样的乐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因而,小学教师需要不断地创新趣味教学的方式,积累相关的教学经验,促使教育教学工作得到发展。文章以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为例,探究趣味教学策略及其有效运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理;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时期学生的特点:思维活跃能力较强,学习能力基础较差,理解能力也不足。但是,数学是一门既严谨又复杂的学科,理论知识不仅偏多,计算公式也是复杂多变,使得学生在学习时不仅学习不到知识,还感觉枯燥乏味,造成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受挫,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而且,小学阶段是为数学学习打基础,是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时期,如果不运用符合学生阶段特征的教学模式,仍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一定会对学生之后学习数学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来探究数学的趣味教学,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有意思。
        一、趣味:让数学更加精彩有趣
        (一)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趣味性教学是一种服务于学生的教学,它能够真正地从学生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现阶段特点出发,在分析与掌握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找到适合此阶段学生心理和身体特征的有效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简而言之,趣味性教学不失为是一种“投其所好”与“寓教于乐”的教学。小学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形象的事物,直观性思维为主导,玩心较重,如果教师能够在数学教学中将有趣的事物与课堂知识相融合,寓游戏于学习,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出内心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量,而且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助推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趣味性的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对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趣”让教师摆脱枯燥乏味且一板一眼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发现教学的乐趣,促使教师对教学保持研究的激情。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能够促使他们自身从教学的教材、教学策略、教学的对象等多方面进行更为细致而深入的教学研究。在不断地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不断地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钻研更多的教学方法,把更加丰富多彩而有趣的教学策略运用到自身的数学教学中,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快乐学习,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也能够在教学探究中发现数学教学的乐趣,寻找到更多有趣而有效的教学策略,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让自己数学教学的专业素养更上一层楼。
        (三)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品质
        趣味性教学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载体和方式,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小学数学中一些比较抽象或者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知识表现出来,把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降低下来,在直观生动中加深数学知识的认知。同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趣味性教学能够激发学生自己提问、动手、动脑、猜想、模仿、观察与实验等活动的进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构建,以发现问题出发,经历分析整理问题,解决问题、整理答案等一体系活动,体会自我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挖掘自我学习能力。依托趣味教学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也能够不断提高,从而促进数学课堂教学品质的提高。
        二、趣味:让数学课堂更有魅力
        趣味性教学模式对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也启示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思考如何进行趣味性教学的创新,以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发展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这也成为了笔者一直努力的方向。在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与不断地吸收借鉴相关成果的过程中,笔者得出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创设课堂教学中的“四趣”,让数学课堂更具魅力。
        (一)创问题之趣,探数学疑问之理
        问题在教学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它是教学中的一把利器,问题本身的性质在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上就有一定优势,它能够引领学生不断思考,在循序渐进中学习数学知识。而小学阶段的学生遇见问题是藏不住的,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总是要问一问的。因此,教师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巧妙设问,以疑激趣,让学生能够在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比如在小学数学二年级的除法教学时,教师为了拓展学生们对于除法的知识与运用,可以设计与学生现实生活中会碰见的问题:比如小明去找同学玩,他带了4个苹果,打算分给伙伴们一人一个,可是在与朋友们碰面后才发现同学在路上又遇见了两个同班同学,这时候,小明的苹果应该怎么分呀?学生们面对这个问题,略一思考便开始踊跃发言。A学生说:“老师,我知道,把苹果切开呀!”学生们就又开始对于切开这个角度开始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有的学生说:“把苹果都切成两半,那就是2×4=8, 8÷6个人=?嗯,好像不是。”接着又有的学生提出:“平均分成3块,那么3×4=12块,12÷6=2块,这样可以!”教师表扬了他,学生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这时教师又问同学们还有别的办法吗?学生开始窃窃私语,不一会儿,有的学生提出:“老师,我知道了!还可以将每个苹果平均分成4块,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分4块!”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并且表扬提出了切开分的那位学生,谢谢他给大家提供了思考的方向,同时也对分法不正确但是反应非常快的学生进行鼓励,这时,整个课堂气氛非常好,学生们也尝到了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乐趣。
        除此之外,引入趣味数学问题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面对趣味数学题的思考兴致更加高,思维也更加活跃。

这是由于趣味数学题本身的设计就有一定的趣味性,相较于传统的数学问题,会更加吸引学生。在趣味数学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可以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例如以下几个形式的趣味题:马虎真的是个小马虎,考试时做加法把22看成了12,算出48,那么请问同学们,正确的结果是多少呢?还有教师以经典曲目提问“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到底几只鸭?”,然后给出题目“门前大桥下的小河中有一队鸭子在游泳。队伍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有两只鸭子在最后面的鸭子之前,中间那只鸭子前后都有一只鸭子,大家一起来数一数这队鸭子共几只?”还有在学习循环小数概念时,为让学生们更加清晰理解这一理念,教师可以反复唱“门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然后提问学生:“老师刚刚一直在重复唱这两句歌词,他们是不是一直重复出现的呀?”然后通过歌词重复循环出现来引入循环小数的教学,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循环小数。
        在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教学中,教师或是通过疑问激趣,或是通过趣味数学问题来进行教学,学生在思考相关的问题过程中,也尝试着解答相关的问题,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从问题的引导中,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在问题中不断地学习到蕴含的数学知识,探究到问题中的数学道理。
        (二)创活动之趣,探数学理解之理
        活动是数学趣味性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形式,近年来,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把学生数学知识学习与各类的教学活动开展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融入活动,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基于此,创活动之趣,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在“玩乐”中学好数学,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也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策略。
        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为例,教师可以运用七巧板和魔方来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是用七巧板还是魔方,让学生拼出长方形与正方形,对于魔方,教师还可以提出要求:学生需要运用魔方的一面中相同色块来组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在拼的过程中,学生们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给出一定提示,但是不能替代学生上手,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动手拼出,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得到成就感。比如学生A在拼的过程中关于长方形边的拼接特点有疑问,教师需要指导他长方形是对边相等的,然后他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有拼成平行四边形的趋势,这时教师需要指导他关于长方形角为直角,让学生能够正确拼出。
        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能够边动手边一步步地学习到关于长方形与正方形,比如边长特征与角的特点,在实际操作中真正地加深对于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
        (三)创合作之趣,探数学发现之理
        近年来教育教学中不断创新新型教学理念,合作即为其中之一,合作是促进学生团体协作,培养学生共享学习理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措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知识,在合作中体验合作交流的优点,在合作中能够有所收获,也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追求。
        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为例,教师可以开展如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分别把两张图片展示在黑板的不同区域中,一张为小华家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的菜园、一张是明明家长方形的果园,而他们住的地方却刚好与对方家的园子很近,小华与明明家的父母经常需要往返比较远的路程,思考如何减轻他们的负担。让学生分组并提出小组的想法,一组的学生认为他们可以相互交换整片土地,二组学生则表示可以双方互相交换相同面积的土地,但是因为没有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遇到了麻烦,教师让学生按组进行测算面积。三组学生用长×宽算出长方形面积后,提出数小方格来计算,因此会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长与长方形的长不仅相等,高度也相等,点出了两者的关系。而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图形演变成长方形,并让其自己在操作一次,学生们运用小剪刀进行不同方式拼接,最后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乘以高。在小组合作学习里,成员们通过集思广益,动脑动手操作,体验合作的乐趣,发现和推导出新的数学知识。
        (四)创技术之趣,探数学运用之理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教师运用网络技术,让学生在动态中感受数学的精彩。
        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学习物体和图形时,教师可通过用各式各样的动漫人物形象进行大屏幕演示,例如:“派大星”“阿童木”“喜羊羊”“小猪佩奇”等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动漫形象中包涵的不同图形,以卡通形象作为教学切入点,学生们更加有兴趣,同时在形象分析中,学生也能认识到更多的图形。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以卡通形象为参考,运用图形的巧妙组合,动手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组合形象或者物品,并投影展示。结束后,教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演示自己的组合图形和展示学生们组合的图形,学生们纷纷惊叹,并对这些图形进行拆解和辨认。在“轴对称图形”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比如教师在测量图形边长的时候,可以使用电子白板中的直尺工具,在图形中点的选择与连接中,运用动态方式来演示,同时还可以使用网格画板功能,给出几个图形,让学生上台画一画与左半部分对称图形的右半部分,学会运用网格来找到图形的中点。
        创以上“四趣”,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还能提升教师教学的效率与能力,发展专业素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还要不断创设数学课堂的“四趣”,让学生能够发现数学学习的魅力,感悟数学学习的精彩,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到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赵晓莉,趣味引领 妙趣横生——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年01期
        [2]何玖根,小学数学“趣、问、深、智” 教学法初探[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9年Z2期
        [3]王峰,小学数学趣导课堂的元素[J].成才,2020年0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