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丹
辽宁省凌源市幼儿园
摘 要: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让孩子自己制作玩具,可以提高其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因此,作为幼儿园的教师,要注意转变观念,创新教育方法,帮助和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玩具,促进孩子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自制玩具; 动手能力;教育性能
在幼儿园教学的过程中,幼儿园会向幼儿提供很多种玩具,这既是幼儿年龄阶段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幼儿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的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制作玩具,让幼儿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动手的快乐和乐趣。
一、自制玩具的重要作用
(一)推动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
自制玩具有效解决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还不可以做到静坐听讲、通过教师的演示来学习的问题。还可以培养出一些新的能力,促进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在自制玩具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爱好来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造型,可以培养出幼儿的发散思维;自制玩具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材料或工具不能满足条件、想做的造型做起来很困难,需要重新设计等问题的出现,幼儿通过思考来解决,从而增加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制玩具的过程中,偶尔教师可以带着幼儿做一些有技巧的玩具,从而锻炼他们的模仿能力。
幼儿在制作玩具时,不断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实验,最终得到结果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出他们进行小制作活动应具有的基本能力。反复制作完成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出幼儿直面问题的能力、对未知结果的求知欲以及良好的性格。
自制玩具的过程中,幼师通过引导可以教幼儿拥有收集资料的能力,帮助幼儿辨认、理解、分类废旧材料,使幼儿了解各种材料的价值,从而养成低碳环保的意识等。
自制玩具可以是小朋友分组、家长小朋友合作完成、老师小朋友一起完成等多种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让幼儿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懂得谦让、友善、谅解等优良品质的重要性。
二、 自制玩具具有针对性
1.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设计自制玩具
“多功能弹簧”就是在分析幼儿对弹簧感兴趣的基础上设计的。制作者从各个角度选择、设计内容,提供系列玩具材料和操作方式,以努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教育活动。
2.从各类教育活动的需要出发设计自制玩具
幼儿园自制玩具大都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和发展目标,可用于科学、语言、音乐、健康等教育领域。如“聪明的搬运工”可用于科学探究活动,“多功能操作屋”可用于语言活动,“体育健康组合”可用于体育活动。又如“美丽的春天”是设计者根据创造性语言活动的特点而设计的,不仅具有教育活动所需要的基本形象,还具有可操作性和开放性,能随时增加活动所需的各种材料,满足幼儿语言讲述、创编故事的多种需求。
3.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设计自制玩具
如“奇智虫”是针对2~4岁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的,其可分可合的结构既符合这一年龄阶段幼儿平行游戏的特点,又能满足幼儿进行集体活动、发展社会认知的教育需求。其认知方面的学习内容包括认识各种表情、颜色,学习数数等,操作方式包括系纽扣、拉拉链等。这类融多种教育因素于一体的中大型婴幼儿玩具在现有玩具中较为缺乏。
4.从发展幼儿思维水平的目标出发设计自制玩具
幼儿园自制玩具的设计包括直观层面、形象层面和抽象符号层面等三个不同的思维层面,其主要作用是针对幼儿最近发展区提供支架式教育帮助,促进幼儿的思维水平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如“小小挤奶员”属直观层面的玩具设计,能帮助幼儿体验挤奶这一情境,模拟挤奶员的操作活动。“趣味操作盒”属形象层面的玩具设计,可用于幼儿语言讲述活动和各种智力活动。
玩具的表征内容和替代性设计是发展幼儿思维水平的重要方式。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针对幼儿思维发展的直观行动性、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与之相适应的图片形象可作为发展支架,从形象层面对所要表达的语言内容进行支持,对语言符号层面的抽象内容进行梳理,在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抽象思维能力。若在图片形象中融入直观展示的成分,使之成为立体的、可操作的形象材料,让直观和形象这两个层面结合起来,则更有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上述“美丽的春天”就是这样一种具有可操作性、形象性的玩教具。
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直观层面的替代性设计能帮助幼儿进行数概念的学习。如塑料棋子既是直观性的操作物,又具有替代性,可代表各种实物及颜色、数量等,有助于幼儿从直观层面入手进行抽象的数量关系的学习,促进幼儿思维水平的发展。
三、自制玩具具有创造性
幼儿园自制玩具在结构设计上更具创造性,既可以是对商品玩具的模仿或改造,也可以是不同程度的创造。如“多功能形体”的设计者根据系列教育因素设计,将原有的桌面智力玩具拓展成多功能的运动类玩具,可满足幼儿开展体育活动的需求。
四、自制玩具可充分利用因素控制的设计和教育策略
因素控制的设计策略可提升玩具的教育性能,挖掘玩具的教育价值,便于教师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发展。
1.利用因素控制的设计策略开展建构活动
“五彩棒”以两根棍棒交叉形成的十字棒为基本结构。其中包含两套规格大小不一的十字棒(A套)和一套大小相同但十字交叉点不同的十字棒(B套)。设计者通过对十字棒大小和十字交叉点位置的因素控制设计,实现开展建构活动的目的。
2.利用因素控制的教育策略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因素控制不仅包含在玩具的设计中,也包含在玩具的使用指导中。尤其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因素控制策略可以帮助幼儿进行探索活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如“快乐的鼓风机”,设计者通过提供不同的材料,帮助幼儿探讨风力与材料轻重的关系;通过机门开口数量的不同设置,引导幼儿观察风力的大小,开展探索性活动。幼儿园开展自制玩具活动能节约资源,改善办园条件,对有效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然而玩具的设计与制作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性工作,涉及选材、结构设计、制作、安装等方面的问题。玩具的生命力在于“玩”性设计,而“玩”性设计恰恰不是教师的专长,教师擅长的是在玩具结构中融入各种教育因素,体现教育需求,实现教育目标。相对于商品玩具,自制玩具的设计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检测手段,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影响玩具教育作用的发挥。而商品玩具的检测标准相对成熟,制作工艺相对先进,流通手段相对规范,在安全性能、审美价值、结构功能、玩性、趣味性等方面都有优势。因此,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幼儿园自制玩具要与商品玩具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挖掘现有商品玩具的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上利用自制玩具独特的教育作用,为幼儿发展提供支架性、引导性的帮助。
总之,在设计和制作教玩具的过程中,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关注身边的事物,用富有创造性的心理去重新感知它们,发现和利用各种材料,遵循教玩具设计和制作的原则,就一定能设计出成功的教玩具,为教学活动增添亮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