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竞
北京北亚骨科医院 北京 房山 102445
【摘要】目的:分析多向透刺针灸推拿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效果及并发症率;方法:根据治疗方式将从我院选择的100例肩周炎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n=50)和治疗组(n=50),两组治疗方式分别为传统针灸推拿疗法治疗和多向透刺针灸推拿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14.00%),而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4.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肩周炎患者治疗中,相比于传统常规针灸治疗方式,采用多向透刺针灸推拿疗法治疗,利于提升对患者病情治疗效果,且可提升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多向透刺针灸;推拿疗法;肩周炎;并发症率
肩周炎会导致患者产生疼痛、活动受限和关节僵硬等严重不适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中必须采用适合方式,加强对患者病情控制。目前,针灸已经成为骨科疾病临床中常用方式,对患者病情可起到良好改善效果,但不同针灸方式使用效果不同[1]。而此次研究根据治疗方式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肩周炎患者进行观察,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应用效果,重点分析多向透刺针灸推拿疗法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从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中根据治疗方式选择100例作为治疗观察对象,以治疗方式为依据分组并建立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均为50例,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1.36±2.17)岁,病程5-52个月,平均病程(23.91±3.18)个月。治疗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7-73岁,平均年龄(51.67±2.24)岁,病程4-53个月,平均病程(24.02±3.06)个月。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统计分析结果为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推拿疗法:取患者患侧肩髑穴、肩贞穴和肩前穴等为主穴,并使用30号毫针,以平补平泻手法进行针灸,留针30min,并配合使用推拿方式进行治疗,持续推拿2-3min揉按,1次/d,以5d为1个疗程,间隔2d进入下一疗程,共治疗3疗程。
治疗组采用多向透刺针灸推拿疗法:选择患者患侧肩贞穴、肩髑穴、肩前穴等为主穴,以局部阿是穴为配穴,针灸针使用30号毫针;针灸中先取肩前穴采用夹持法直刺进针,并将刺入深度控制在45-55mm,具体深度根据患者胖瘦程度进行确定;快速透刺关节缝,并对毫针轻捻转约30min,然后推针,并使用相同方式对肩前穴、肩贞穴进行处理;多次透刺后,将针尖退至皮下,再次向患肢下方刺入约35mm,最后使用捻转平补平泻法加刺阿是穴,得气后维持30min留针,每次10min。推拿方式与对照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评分:参考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有关肩周炎症状评定标准评分,采取计分法,以肩部疼痛、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和肌肉痉挛等为评分指标,其中,重度为6分,中度为4分、轻度为2分、正常为0分。
(2)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红肿、皮下出血、局部皮肤过敏并发症发生率,发生率越低治疗方式使用安全性越高。
1.4疗效判定
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确定,其中,显效:患者临床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异常;有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或基本恢复,关节僵硬等症状不明显;无效:与上述描述不符。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和检验法,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png)
3讨论
肩周炎是骨科临床中常见疾病,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约为2%-5%,而其具体发病原因和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发病后会出现关节功能受限、疼痛等情况,且病程时间较长,会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临床中应采用适合方式及早对患者病情进行控制[3]。
中医对肩周炎治疗研究已有悠久历史,有关理论认为,肩周炎属于肩痹范畴,其致病机制为气血不和,风寒湿邪以及经络痹阻,在临床治疗中应以祛寒止痛和舒筋活血为主。而针灸治疗方式可满足对患者治疗需求,利于改善患者局部血循环,并起到舒筋通络和松解黏连等作用,有效缓解患者不适[4]。但不同针灸方式在实际使用中应用效果存在差异,相比于传统针灸方式,近年来临床中推广应用的多向透刺针灸治疗方式,进针相对较深,对患者刺激力度更大,更加利于提升对患者治疗效果,同时配合推拿治疗方式,利于加快消除患者炎性反应[5]。
本次对肩周炎患者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关节僵硬、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14.00%),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4.00%),两组差异明显(P<0.05)。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对肩周炎患者治疗中使用传统针灸推拿治疗可起到一定效果,但治疗方式使用中会对患者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与之相比,使用多向透刺针灸推拿疗法,既可加快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又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方式使用安全性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将传统针灸推拿治疗应用于肩周炎患者病情控制中,可起到良好效果,但与其作用效果相比,使用多向透刺针灸推拿疗法进行治疗,利于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升治疗效果,且可提高治疗方案应用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秦志华.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04):83-84.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J].2002.
[3]丘思平.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2):105-106.
[4]梁淑芳,陈晓传,罗庆波.针刺加艾灸配合推拿松解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J].内蒙古中医药,2020,39(12):96-97.
[5]吴丹.肩周炎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推拿护理的护理效果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13):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