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对老年不同证型不寐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期   作者:李雪丽 朱春燕 高密
[导读] 目的:观察在不同证型不寐老年病人中应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李雪丽   朱春燕   高密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中医科,云南  昆明  650032
        摘要:目的:观察在不同证型不寐老年病人中应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取不寐老年病人40例,经中医辨证分型,完成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观察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不寐老年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不同证型老年不寐病人,应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有利于提升患者睡眠质量。
        关键词:耳穴压豆;睡眠质量;穴位贴敷

        引言:在现代医学中,“不寐”也被称为失眠症,主要特征为不易入寐,该疾病出现与营卫失调、阳不入阴有关,造成患者神机紊乱。如果患者病情较轻,则呈现入寐困难的特点,有寐易醒,并难以再寐,还会存在时寐时醒情况。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患者整夜难以入寐,并伴随焦虑、抑郁等症状,对患者正常社会活动影响严重[1]。相关研究表明,不寐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多见,而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将会增加患者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造成药物依赖,不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在停药后,还会引发反跳性失眠等症状。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中医治疗老年不寐患者,效果显著,借助中医辨证分型,合理选择药物,完成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本文于本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40例老年不寐患者中,根据不同证型,为患者提供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观察患者睡眠改善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老年不寐病人40例,男/女=29/11人,年龄(62.59±5.28)岁,失眠时间(9.65±1.62)年。经中医辨证分型,心脾血虚型10例,阴亏火旺型8例,心胆气虚型7例,胃气不和型5例,痰热内扰型10例。
        纳入标准:(1)经中西医诊断,确诊为失眠;(2)经PSQI量表评估,患者均高于7分。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2)由明确躯体疾病、精神障碍形成失眠。
1.2方法
        辨证分型:经临床辨证分型,将患者分为心脾血虚型、阴亏火旺型、心胆气虚型、胃气不和型、痰热内扰型,并进一步确定耳穴压豆穴位以及穴位贴敷穴位、药物。
        穴位贴敷使用:针对不同证型,将贴敷药物加工成粉剂,调和成膏剂,制成药丸。使用前,清洁患者皮肤,在穴位上贴敷药丸,并固定。使用时间为睡前,次日早晨结束,治疗时间为8~10h。
        耳穴压豆使用:将中药王不留行籽贴于胶布中间,在耳穴消毒后,将胶布粘贴在患者对应耳穴上,以顺时针方向按压,保持一定的力度,使患者有酸、麻、胀、痛感,并且力度要控制在患者忍受范围内,按压时间为5次/日,每次2min,以3~5d作为时间间隔,完成更换。如果出现潮湿脱落情况,应立即更换。
        两种治疗方法1个疗程均为14d,患者共接受2个疗程治疗。
1.3观察指标
        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估项目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应用、日间功能障碍等,评分共计0~21分,患者分数越低,说明睡眠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以中医角度出发,不寐也被称之为“目不琪”,在历朝历代争论颇多,《灵枢·营卫生会篇》《难经·四十六难》等文献均有记载[2]。当患者出现不寐后,多伴随不良情绪出现,对自身生活质量影响显著。该疾病在老年群体较为多发,在失眠的作用下,患者将会呈现血压升高情况,引发脑卒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等病症,加剧患者死亡风险。目前,针对不寐症,已存在大量文献论证了中医治疗的优越性,通过辨证论治,将患者按照不同证型,合理选择穴位以及药物,完成穴位贴敷、耳穴压豆,能够促进患者睡眠质量改善。
    结合本文研究,在40例老年不寐病人中,治疗后病人睡眠质量评分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老年不寐,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究其原因,不寐主要与情志所伤、饮食不节、久病体虚有关,由于脏腑机能紊乱、阴阳失调,导致发病。而在中医中,辨证论治属于重要治疗手段,通过将患者分为心脾血虚型、阴亏火旺型、心胆气虚型、胃气不和型、痰热内扰型五个证型,合理选择药物,可起到清热安神、滋阴降火、安神定志的效果。穴位贴敷主要为内病外治,治疗方法较为独特。其最早出现在《五十二病方》中,主要以整体观念作为基础,综合经络学说,将腧穴视为经络气血聚集处,在生理功能方面具有独特性。该治疗方法通过穴位刺激,完成经络之气激发,使药物经经络逐渐传入到脏腑中,有利于促进患者气血阴阳调节。耳穴压豆以耳穴着手,利用有效刺激,可实现大脑皮质功能双向调节,促进神经功能活动自主调节,并有序激活、抑制大脑网状系统,使患者逐渐从病理性睡眠状态调整为生理性睡眠状态。联合上述治疗方法,借助腧穴,实现通利达外,有利于促进患者健脾化痰、益气养血,改善不良睡眠状态。
    综上所述,基于老年不寐患者,借助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慧梅.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临床护理措施[J].智慧健康,2020,6(17):171-172.
[2]陈丽莉,李贺,曾瑶.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临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07):92-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