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相关症状分析及其在精神科临床上的治疗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期   作者:彭明艳
[导读] 目的:对偏头痛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并对心理治疗对偏头痛分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彭明艳
        昭通市精神卫生中心,云南 昭通 657000
        摘要:目的:对偏头痛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并对心理治疗对偏头痛分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开始于2020月8日,结束于2021年1月,研究对象为这一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0例偏头痛患者,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心理治疗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将50例偏头痛患者按照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将常规药物治疗应用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结合心理治疗应用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症状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和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将心理治疗应用在当前偏头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偏头痛;心理治疗;精神科临床

        引言: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以及生活方式不断的改变,精神压力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当前偏头痛相关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偏头痛是指患者的一侧或两侧颞部出现搏动性头痛,且反复发作,而偏头痛患者发病一般伴随着精神紧张和焦虑以及抑郁等症状[1]。当前还并未清楚的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理,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精神科临床的治疗和症状进行探讨,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20月8日至2021年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偏头痛患者共50例,按照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19岁和62岁,平均年龄为(42.15±3.52)岁;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18岁和61岁,平均年龄为(41.98±3.1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常规治疗方式应用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即药物治疗。将西比灵、尼莫地平和中药制剂等药物应用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药物剂量,治疗时间为4个疗程,每个疗程2周时间[2]。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应用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每次治疗时间为60分钟,每周治疗3次到6次,共治疗8周。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首先需要提高心理治疗的多样化,比如认知行为疗法、作业疗法和正念减压疗法等。治疗过程中首先需要给保持耐心尽量满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合理需求,帮助患者对环境进行熟悉,给患者温馨的治疗环境,并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将治疗成功案例向患者进行讲解,从而为其树立治疗信心,并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为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习惯。同时需要给患者制定定期运动的计划,监督患者在生活中落实,并引导患者每天进行放松训练,适当增加运动量,让患者进行正念冥想,并通过各种兴趣小组的建立来培养患者的兴趣,转移其注意力,提高其耐久力和持久性[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共分为显效、有好转和无效三个层次。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是研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为了明确数据内容,将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分为计量和计数数据,并纳入计算机软件SPSS?22.0中,以此完成相关内容的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的表达和检验分别使用均数±标准差表达、t检验。而计数治疗的表达和检验分别使用n(%)表达、X2检验。数据比较存在差异说明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达。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A、HAMD评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数据相比对照组差异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见表1。


3 讨论
在当前人们生活规律逐渐混乱的时间背景中,偏头痛患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目前已经约占人口的5%-10%,而女性比男性更多,主要原因是优于遗传、生活、疲劳和月经期等等,初期一般表现为抑郁、嗜睡和恐惧等,投退一步脑胀和头痛都是中期的主要表现,后期在患者身上主要表现为疲劳和倦怠以及焦虑等,如果患者在最佳治疗时间并未进行治疗就会对其生活和工作带来较大影响。而心理因素和偏头痛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通过对患者心理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焦虑感和紧张感,从而降低精神问题和心理问题。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和治疗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偏头痛治疗中采用心理治疗结合常规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焦虑心理和抑郁心理,并提升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燕.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用药规律及散偏汤对偏头痛模型大鼠CGRP、PENK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2]徐晓白,刘璐,赵洛鹏,曲正阳,朱玉璞,张雅杰,王麟鹏. 针刺治疗慢性偏头痛神经可塑性影响机制[J]. 中国针灸,2017,37(10):1134-1140.
[3]万梅. 蠲痛贴剂制备及运用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理论治疗偏头痛临床初步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