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锁孔入路显微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期   作者:黄德尧 黄钰凯 王文伟 桂黎 徐庆国 严智
[导读] 目的:观察分析脑出血锁孔入路显微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黄德尧1?黄钰凯2?王文伟1 桂黎1  徐庆国1严智1
        1四川省旺苍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四川广元   628200
        2西南医科大学医学影像系    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脑出血锁孔入路显微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接收的110例脑出血病人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5例。参照组病人选择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实验组则是对其实施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手术信息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实验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且实验组病人的不良反应情况也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其实施锁孔入路显微手术相较于传统的开颅手术具备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其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出血;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开颅手术;疗效
        脑出血常见的是高血压脑出血,属于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急危重症,一般认为该病是由长期高血压血压控制欠佳导致脑血管壁硬化,弹性减弱、玻璃样变性、微小动脉瘤或者是粟粒样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当患者因情绪激动、过度劳累诱发血压骤然升高,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疾病,严重的可危及生命。该病起病快、病情重、症状明显,具备极高的致死、致残率,需要及时的进行有效治疗[1-2]。临床上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案较多,少量的出血可以保守治疗,特别大的出血必需实施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才有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中等量的血肿可以通过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也可以开颅锁孔入路显微镜下清除血肿,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在内镜下清除血肿,传统的开颅手术创伤较大,特别是身体条件差、年龄极大的老年患者实施传统的开颅手术,不利于患者的后期恢复[3-4]。相对于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小切口锁孔入路显微镜下清除血肿优势明确,为提升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我院将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应用于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从2019年1月-2020年10月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共计110例,对其进行随机数字抽签,依据不同的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均为55例。其中参照组最小年龄为40,最大年龄为72,其年龄均值为(60.18±3.56),男性有29例,女性有26例。在实验组中最小年龄为41岁,最大年龄为73岁,年龄均值为(60.55±3.67),男性有30例,女性有25例。全部病人自身的一般病例信息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规则:①所有患者或者是患者家属均已完全了解本次研究的详细内容,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经相关审批予以批准;②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治疗的耐受情况,具备手术的耐受能力;③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④选择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的脑出血患者,出血量满足手术条件,且患者未出现脑疝。
        排除规则:①患者有重要器官严重受损情况或其他影响观察判断的疾病;②患者患有精神类疾病,如精神意识障碍,交流不畅;③患者为哺乳或妊娠期妇女;④患者为非高血压病造成的脑出血。
1.2方法
1.2.1参照组
        对参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颅手术。
1.2.2实验组
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小切口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具体为:(1)术前对患者的颅内血肿进行精确定位,选择合适位置实施小切口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并记录手术时间;(2)对患者实施常规麻醉后,实施对应的开窗,直径约2.5-3.0cm,根据患者的颅压情况决定是否先实施穿刺抽吸血肿;(3)避开血管区域,切开皮层,进入血肿,并对其实施清除,找到出血点对其实施止血操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使用GOS评定患者的治疗效果,将4-5分患者的治疗效果认定为显效,将3分患者的治疗效果认定为有效,1-2分患者认定为无效,显效与有效之和*100%为治疗有效率。
        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手术及术后恢复信息。
        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1.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s)进行计量统计,以(%)进行计数统计,t检验与x2检验,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实验组和参照组临床治疗效果
        由表1数据可知,实验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96.36%高于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7.27%,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

2.2比较实验组和参照组病人临床手术及术后恢复信息
        由表2数据可知,实验组病人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在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

3. 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共有2位(3.64%)显著优于参照组的不良反应7位(12.73%),X2=5.489,P=0.019。
3.讨论
        就本次研究可以看到,实施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患者的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都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其表明该手术方式相较于传统开颅手术的创伤有极大的降低,进而有效避免了手术的并发症情况,而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即证明该论点,最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也是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其说明在降低创伤的同时,该手术方式还提升了治疗效果,从而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其实施锁孔入路显微手术相较于传统的开颅手术具备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其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兰良兵. 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显微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效果对照研究[J]. 中外医疗, 2017, 036(003):47-50.
[2]童友良, 谢华锋.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与常规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对比分析[J]. 中外医疗, 2019, 38(36):69-71.
[3]陈盛勇, 刘光晃, 吴分浪,等. 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和传统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对比[J].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9,19(05):589-591.
[4]秦德广, 黄文勇, 杨灵,等. 锁孔入路与传统幕下开颅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小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 035(027):39-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