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治疗在产科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期   作者:吴松丽
[导读] 目的:分析产后康复治疗在产科的临床应用效果。
        吴松丽
        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湖北 宜昌  443000
        【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康复治疗在产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入组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产科产妇共70例,随机分组,研究组的产妇给予常规治疗,产后康复治疗组则在研究组的基础上增加产后康复治疗。比较两组阴道肌张力、肌电压水平、治疗前后产妇尿失禁ICI-SF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产后康复治疗组阴道肌张力、肌电压水平均显著高于研究组,治疗后产妇尿失禁ICI-SF评分低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产后康复治疗对产科有改善作用,可改善产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后康复治疗;产科;临床应用效果
        分娩后会有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无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都会对产妇产生一定的影响。科学合理的个体化康复可以调整产妇的心理状态,避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促进产后身体功能和器官功能的康复,使产妇安全度过产褥期,并能帮助产妇更好地适应母亲身份,照顾好新生儿。女性怀孕后体内荷尔蒙会发生明显变化,同时子宫增大会损害盆底肌肉,分娩也会损害盆底肌肉和神经。如果产后妇女恢复得不好,可能会出现子宫脱垂和尿急等并发症。本文入组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产科产妇共70例,主要研究产后康复治疗在产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组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产科产妇共70例,随机分组,其中,研究组年龄22~38岁,平均(31.31±1.52)岁。产后康复治疗组年龄21~36岁,平均(31.22±1.95)岁。两组统计学比较显示P大于0.05。
1.2方法
        研究组的产妇给予常规治疗。产后康复治疗组给予产后盆底康复治疗(1)心理行为指导。康复人员在手术前要与产妇做好沟通,确保产妇了解自然分娩、剖宫产的基本知识和产后康复的基本知识,消除产妇对分娩的恐惧,教育产妇放松自我,减少因关注产后疼痛、切口愈合等产生的产后抑郁倾向等负面心理,及时给予产妇科学的心理疏导和医疗救治。(2)饮食恢复。剖腹产的孕妇必须在手术后6小时才能进食流质食物。在此之前,如果产妇感到口渴,用温水湿润嘴唇。这些康复措施有利于产后肠蠕动的恢复。(3)疼痛护理。对于腹壁切口疼痛严重的产妇,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镇痛剂,以减轻产妇疼痛。宫缩疼痛通常在分娩后3-4天自动缓解,因此不需要药物治疗和特殊治疗。对于剧烈疼痛的患者,按摩子宫可以缓解宫缩疼痛。(4)指导产后哺乳和母乳喂养。乳房按摩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护理技术。产后人工乳房按摩可以减轻乳房疼痛,促进乳汁分泌。向孕妇广泛宣传母乳喂养知识,强化母乳喂养有益方面,系统强化相关知识。(5)盆底康复训练:选择几个重量不同但体积相同的阴道哑铃,清洗消毒后放入阴道内,产妇保持站立,通过收缩盆底肌肉握住哑铃,每天一次,每次15分钟。使用康复治疗仪进行产后康复治疗,引导产妇膀胱排空,消毒后将电极置入阴道,完成生物反馈电流的采集,根据产妇反馈实施相应的电刺激,I型纤维刺激频率为10~35 Hz,II型纤维刺激频率为15~70 Hz,指导产妇根据花样变化收缩和放松阴道,每次持续半小时。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阴道肌张力、肌电压水平、治疗前后产妇尿失禁ICI-SF评分(总分为21分,越低越好)、生活质量评分(0-100分,分值越高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SPSS26.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阴道肌张力、肌电压水平比较
        产后康复治疗组阴道肌张力水平136.24±21.12cmH2O、阴道肌电压25.21±4.01μV高于研究组86.04±12.12cmH2O、12.25±2.45μV,P<0.05。
2.2治疗前后尿失禁ICI-SF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二组病患尿失禁ICI-SF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P>0.05,而治疗后产后康复治疗组尿失禁ICI-SF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大于研究组改善程度,P<0.05。如表1.

3讨论
        分娩后,由于长期卧床休息和缺乏足够的活动,都会导致血液粘度增加,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分娩过程中,由于骨盆及周围组织过度膨胀,盆底弹性降低,容易导致产后尿潴留、子宫脱垂等妇科疾病。通过康复干预措施,孕妇可以尽快下床,既能尽快清除恶露,又能促进子宫恢复,预防产后疾病的发生[1]。
        产后康复干预的实施起到了宝贵的作用。在康复期进行阴道哑铃训练和膀胱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康复治疗,设置不同的脉宽和频率,直接刺激盆底肌肉和神经,唤醒受损的神经和肌肉,同时唤醒本体感觉,促进盆底血液循环,提高神经肌肉敏感度。通过生物反馈模拟视觉和声音信号给产妇,产妇根据信号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可以在没有设施的情况下进行盆底肌训练,可有效改善产后盆底功能[2]。
        本研究的成果中显示,产后康复治疗组阴道肌张力、肌电压水平均显著高于研究组,治疗后产妇尿失禁ICI-SF评分低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研究组,P<0.05。
        综上所述,产后康复治疗对产科有改善作用,可改善产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诸小丽,孙云,胡欣欣,应海琼,林超,高楚楚.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09):1631-1634.
[2]王晶.产后康复治疗在产科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9,6(04):102-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