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410006
一、案例介绍
刘同学,男,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2011级经济学专业学生,来自湖南省衡阳县的一个贫困农村家庭,在他三岁多的时候,他目睹了自己母亲因和别人发生争执持锄头砸伤伤人并被投入监狱,父亲投资失败后,追债人三天两头到家里闹事,不到10岁的姐姐抱着瑟瑟发抖的他躲在角落里或桌子底下看着凶神恶煞的人把父亲打得鼻青脸肿。妈妈入狱的那三年,家里的亲戚像避瘟疫一样的避开他们家,村子里的人也对他们或冷嘲热讽或指指点点。
从小学到高中,他除了上学就是闷头干农活,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成绩并不好,家庭的不幸和他人的冷漠让他感觉不到温暖,高二的时候,班级一位女生偶尔和他说话,他就觉得这个女生特别好,于是就把这位女生作为自己的暗恋对象,高三毕业时,他胆战心惊的给女生塞了表白一个纸条,结果被这个女生羞辱了一顿,他内心中好不容易燃起的一点亮光被扑灭。当时他没考上大学,但别人异样眼光和嘲讽刺激着他更想出人头地,于是他到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参加自考辅导班,希望通过自考获得一个大专文凭,通过一年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于是他想通过工作来改变经济状况,在小县城的一家制作门窗的店铺干了一年,每月1000多的收入让他感到脱贫致富是多么渺茫,于是他决定复读,他没日没夜地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6月,他考取了湖南大学经济学专业。
2011年9月,刘同学来到学校报到,但他并没有多少喜悦,反而因和别人在经济、能力等多方面的差距及环境的改变让他变得更加内向和自卑,他觉得自己的神经网络好像被什么包裹着,黏糊看,整个人很迟钝,这与其他人的灵活自如形成了鲜明对比,这让他感觉很耻辱,觉得自己是同学中最傻、最没有见识的一个,就像村里的精神病人,感觉所有人都看不起他,他做什么都是错的,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笑话。这种耻辱感让他没有办法和任何人进行正常的交往,疼痛感,羞耻感,演变成为了对于人的完全恐惧。他感觉好像做出任何一个动作,说出的任何一句话都会成被人嘲笑,被人蔑视,他觉得没有办法通过心理调解来舒缓,这种恐惧让他完全失去了对于身体的控制能力。只要看到一个人都会让他双腿发软,不敢站立,特别是认识的人,最后他完全自我封闭。学院将其情况通知家长,家长带其到医院看病治疗,但效果不明显,他因大脑无法控制自身行为,无法正常的学习、生活,2011年10月,刘同学父亲为其办理了休学手续,带其回家的进行住院治疗。
2012年5月,通过半年多的治疗,刘同学的情况有所好妆,在他的一个亲戚的帮助下,他去了上海的一家物流公司做了搬运工。工作虽然有点苦,但在他觉得至少还能够挣到一点钱,养活自己,这让他感觉自己不再那么没有用,他的情绪也开始慢慢稳定。
二、案例分析
1、小时候家里发生的噩梦般的事情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这种阴影导致了他对人的不信任,有人际交往恐惧症,也注定了很难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和成长。
2、母亲的入狱、父亲的欠债被打和周围人的嘲讽、鄙视,养成了内向、木讷、自卑、与人交往恐惧的性格,而内心的极度自卑又激发他想要摆脱困境挣脱出来,希望能出人头地,从而给那些伤害过他的人一个证明。
三、 帮扶措施
1.心理疏通,点燃其希望之光。辅导员每周至少和他见面2次,询问他的各方面的状况,他表示自己不敢和人交流,学习也很吃力,辅导员就鼓励他要有自信,能考上湖南大学就说明他的学习能力是很不错的,同时在外面工作过两年,社会经验比普通同学要丰富,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至于其他方面的能力,只要自己愿意去培养,就一定能赶上甚至超过其他同学。有时候,在他不想说话的时候,辅导员就陪他一起坐着,有的时候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这种陪伴也让他感觉很舒服,因为他觉得自己不需要去遮掩什么,因为辅导员是真心的,能正视他的问题,认可他的现状,更相信他的进步,他每有一点进步,辅导员就表扬他,并请他吃饭以示奖励,在吃饭的过程中更轻松的聊天,让他慢慢的愿意脱下心灵的盔甲,敞开心扉。
同时,辅导员安排主要学生干部定期与他交流,班级有活动都会拉着他去,辅导员了解到他喜欢玩棋牌游戏,就安排同学们和他下棋或打牌,他玩得很好,在这种棋牌游戏中,他似乎找到了自信。为了缓解他的交往恐惧症,辅导员向其推荐了学会如何与人交往的一本书《行动的动机》,这本书介绍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三个阶段:认识、接纳和允许。他遵循书本所介绍的逻辑、步骤,假想他面前有一个人正逐渐靠近他,而他也愿意走向对方,这种可以控制的意念让他很惊喜,于是他开始对未来更有了信心,也慢慢的从交往恐惧中走了出来,他慢慢主动和同学交流。4年,刘同学的性格一步步开朗起来,学会了与人交流,最后完全融入班级,还收获了一批爱好棋牌游戏的朋友,毕业后,他经常会在网上和同学切磋棋艺。
2.学习帮扶,排除学习障碍。由于思维比较迟钝,学习效果不好,刘同学第一学期挂了两科,辅导员就指定班长、学习委员和两名党员对他实施精准帮扶,班长负责督促他按时到课,督促他上课尽量不开小差或睡觉。学习委员指导他按时选课,碰到问题及时找教务老师解决,督促他按期完成作业。两名党员负责课程辅导,慢慢的,刘同学跟上了大部分课程,对于部分难度大的课程,一方面加强辅导,同时辅导员及时与任课老师沟通,希望老师们能特殊学生特殊对待,多给他鼓励和帮助,他慢慢克服了对这些课程的恐惧心理,2017年7月,他顺利修完了所有课程。做毕业论文时,他不会建立模型,辅导员老师就和论文指导老师沟通,指导老师指派一名研究生对刘正的论文进行专门的指导,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刘同学顺利通过论文答辩。当他拿到了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时候,他特别兴奋,跑到办公室向辅导员老师报喜,由于辅导员老师正在学校开会,他就将毕业证和学位证的电子版发给辅导员,辅导员老师立马为为他点赞并表示祝贺,刘同学回复:感谢老师一直以来的帮助和鼓励,我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顺利毕业,拿到了毕业证和学位证,我只能加倍努力感触成绩来回馈学校和对老师!
3.经济扶持,解决后顾之忧。刘同学父母都是农民,家里靠几亩薄地维持生活,学院在经济上对其予以扶持,第一,将其纳入贫困生库,通过国家助学金解决他的基本生活费用,辅导员还向学院反映他的实际情况,学院每年都给他2000-3000元的临时困难补贴,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让他能安心学习。为了让他提高能力,同时又增强他的自信心,2014年3月,辅导员为其介绍了一份在学生园区旁边的黄焖鸡米饭的帮厨工作,这份兼职对他来说非常合适,因为他有了收入,感觉自己有了价值,同时也觉得不再需要家里的供养,还可以和更多的人交往。这个工作虽然只做了两个月,收入不高,但他感觉很好。接下来,他利用休息时间在公寓食堂断断续续送了近三年的外卖,每年国家助学金、学院困难补助和他自己的打工所得,能让他的学费、生活费等基本得到了解决。
4.家、校、医院三方沟通,给孩子更多的关爱。为了更好地帮助刘同学,辅导员老师经常与其家长联系,及时交流刘同学学习、生活、精神面貌等各方面情况,同时督促家长定期带刘同学去医院复查,按时服药。老师建议家长应从身心方面对孩子多关心,家长也觉得很愧疚,认为孩子变成这样子是父母导致的,母亲的暴力、入狱,父亲的欠债等没给孩子一个安全、稳定、健康的成长环境,孩子对父母很抵触,怨恨父母,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紧张。老师希望家长给孩子多一点关爱,用真情打动孩子,不断减少孩子的抵触和怨恨,同给孩子一个宣泄的出口,让孩子把心中的恨意发泄出来,其父亲觉得这些办法可行。2014年国庆,刘同学请假回家,辅导员建议其与家人好好沟通,哪怕和家人吵一架把心里的郁闷发出来也比闷在心里好,他表示自己尽量试试。假期,其母亲故意找事责备刘同学,刘同学终于忍不住对他母亲怒吼起来,抱怨其母亲打人坐牢让他不但得不到母亲的关爱,还经常受人嘲讽,母亲出狱以后,对刘同学也不闻不问,他觉得母亲没有尽到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在他吼完母亲之后,他发现一直沉压在他内心的疼痛感突然减轻,心情也变得非常舒畅,于是,他开始学会了辩解、抗争,每经历一次,就觉得自己的内心得到了释放,辅导员老师就开始刻意与他辩论,让他表达,让他宣泄,每一次都有不错的效果。毕业时,刘同学不但能正常交流,脸上还经常挂着笑容,虽然找工作不顺利,但他觉得自己已经很成功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已经脱胎换骨了,坚信自己一定能找到工作!
2017年9月,刘同学正式到长沙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上班,去上班前,特意到学校向辅导员老师表示谢意,他说;学校和老师的恩情,他一辈子都会铭刻在心,他表示自己一定会好好工作,用成绩来回馈学校和老师,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切会越来越好!
作者简介:
周梦,女,1968年11月生,湖南武冈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周梦单位:湖南大学财院校区经济与贸易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石佳冲109号 邮编:4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