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装备制造业“芙蓉工匠”校企“双元”培养途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1期   作者:蔡艳1、胡智清1、熊建武2、刘少华1、陈黎明1
[导读] 湖南省装备制造业产业布局及智能化改革发展急需大批高级技术人才
        蔡艳1、胡智清1、熊建武2、刘少华1、陈黎明1
        (1.湖南衡阳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21002;2.湖南长沙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10208)
        摘要:湖南省装备制造业产业布局及智能化改革发展急需大批高级技术人才。本文首先论述了湖南省装备制造业“芙蓉工匠”的内涵,其次介绍了湖南省装备制造业“芙蓉工匠”校企“双元”培养模式,最后分析了相应的校企“双元”人才培养途径,以基于“芙蓉工匠”人才特质和高职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装备制造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芙蓉工匠”;校企“双元”制
    基于“中国制造2025”规划、湖南省独特“老工业制造”区域优势以及“新智能制造”核心城市群优势,在新一轮的装备制造业改革背景下,湖南省急需一批品质素质过硬、一专多能、积极创新的“芙蓉工匠”,这就需要湖南省高职院校在装备制造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提供积极配合和支持,探索并逐步完善校企“双元”“芙蓉工匠”培养模式。
    一、湖南省装备制造业“芙蓉工匠”的内涵
        “芙蓉工匠”是具有湖南特质的高水平工匠,是湖南的又一张品牌名片。装备制造业“芙蓉工匠”是专门指湖南省所培养的、独具精湛技艺的、为湖南装备制造业发展而付出不懈努力、奉献人生价值、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是湖南装备制造业转型、改革和发展所必须的新生代力量。湖南省是老牌的工业制造业省份,但是其围绕“长株潭衡”核心发展区所形成的智能制造示范点主要是为装备制造业这一战略新兴产业服务的,像高端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设备、高端电工电器等都需要卓越的技术人才。
    二、湖南省装备制造业“芙蓉工匠”校企“双元”培养模式
        湖南省装备制造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衡阳先进装备制造业职教集团的牵头单位,是培养装备制造业“芙蓉工匠”的重要基地,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是全国示范专业点、湖南省卓越高职院校重点专业群,学院已经与富士康鸿准模具、特变电工、南岳电控等衡阳领军企业开展了校企“双元”培养“芙蓉工匠”试点班,以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入合作,企业参与到高职装备制造业“芙蓉工匠”培养计划中,能够帮助学校完善育人机制、丰富育人内容、提升育人成效,最关键的是企业可以优先选拔人才,补充企业相关岗位缺口,实现校企双赢。
    三、湖南省装备制造业“芙蓉工匠”校企“双元”培养途径
    (一)校企资源深度共享,建立职业衔接实训基地
    开展装备制造业“芙蓉工匠”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教育时,须进一步推动校企资源的深度共享,比如企业可以获得学校的教育资源、人才资源和科研成果,学校可以获得企业提供的技术导师、实践场所、资金支持等,在高职院校和企业达成互利共赢的“共识”之后,高职院校装备制造专业可以及时建立起相应的职业教育衔接实训基地,目的就是实现职业院校学生和企业技术工人之间的顺利衔接。在实训基地中,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技术培训和岗位规范流程指导,并提供真实订单以及材料原料,只要学生能够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即可获得相应报酬,并能较快培养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


    (二)创新现代学徒制模式,构建新型“师徒”关系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装备制造业作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的试点专业,其已经开办了相应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联合企业来打造新型的“师徒”关系,以共同培养“学徒”类的职业人才。从某种方面来看,装备制造业现代学徒制模式与企业指派技术人员学习的模式有一定的类似,只是学生隶属于学校管理,企业起到的是辅助性作用,但是学生和相关联的企业“师傅”能够建立起密切联系和亲密感情,学生也更了解“师傅”所在企业的岗位及技术要求,他们日后在相应企业就业更为容易,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状态。
    (三)组织企业文化进校园,助力高职卓越人才培养
    在推进装备制造业“芙蓉工匠”校企“双元”模式开展时,高职院校还可与企业形成在文化方面的深入交流,组织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让湖南省排名前列的装备制造企业本身的品牌文化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比如当前湖南省致力于发展智能制造产业,相关企业必须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创作、攻坚克难、科研第一的战略理念和品牌文化,这些文化思想以及相关案例都可以成为教育学生的生动资源,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出装备制造业的卓越人才,从而培育出新时代所需的“芙蓉工匠”。
    (四)校企合作举办技能大赛,选拔优秀技术人才
    基于校企合作“双元”模式来培养装备制造业“芙蓉工匠”还可以通过合办技能大赛的方式,高职院校可以是主办方,也可以是承办方,一般来说,企业主要承担出资和设定比赛项目的任务,具体比赛设计及环节等需要校企之间进行探讨,并确定最终方案。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参加校企合办的技能大赛来检验自己的技术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技能大赛了解到各个项目中具备优势技能的“预备工匠”人才,而且企业可以在技能大赛中提供一定数额的奖金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四、小结
        综上所述,湖南省的装备制造业正在逐渐崛起,其对优质“芙蓉工匠”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在培养装备制造业人才时,必须考虑到学生未来就业发展,因此,构建校企合作“双元”模式是沟通企业与人才的桥梁,也是校企互利双赢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20(08):148-149
[2]胡冰,李小鲁.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对理性缺失下培育“工匠精神”的反思[J].高教探索.2020(05):322-323
基金项目:?(1)湖南省“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基地《湖南职业教育“芙蓉工匠”培养研究基地》;(2)湖南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芙蓉工匠”培养研究:以电工电器行业为例》;(3)湖南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工匠培养的“学训研创”一体化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作者简介1:蔡艳(1968-),女,汉族,湖南省益阳市人,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本科,副教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职业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2:胡智清(1969-),男,汉族,湖南省常宁市人,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教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职业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3:熊建武(1964-),男,汉族,湖南省安化县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职业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4:刘少华(1967-),男,汉族,湖南省常宁市人,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大学本科,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及相关理论研究。
作者简介5:陈黎明(1968-),男,汉族,湖南省祁东县人,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本科,教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职业教育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