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佳赟
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学生的心理千变万化,就业的形势错综复杂,为了让毕业生以健康的身心状态投入到社会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关注并全力实践就业心理调适,不断总结经验,为高校人才的整体质量提升做出贡献。本文主要分析就业危机视角下高校毕业生心理问题及解决途径探析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工作;心理问题
引言
市场主导、政府调节、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企业双向选择就业机制的制定,艺术类本科生学校学生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面临很大的压力,学生依靠自己的技能在就业市场上经过竞争获取就业机会,已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
1、艺术类本科生学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
1.1焦虑心态
焦虑是因为心里紧张、心理矛盾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的体现。心理学表明,过度焦虑就会影响人的日常生活,形成很严重的心理障碍和疾病。常年的高校扩招,激烈的就业竞争是毕业生形成就业焦虑的关键原因,但这并非所有原因。许多毕业生在择业时期望值太高,期望可以专业对口,可以有较高的工资和较好的福利待遇等,这类期望使之在就业时会比较急躁,经常会心急如焚、全面出击,以期及早日找到适宜的工作,但是由于缺少对就业环境的冷静观察和对自身求职的理性分析,通常是不得要领,造成最后就业焦虑心理的产生。
1.2自卑心态
自卑是因为受暂时性挫折而出现的一种心理问题,这种障碍通常会限制自己才能的展现。艺术类本科生学校毕业生在择业时如果受挫,就极易形成自卑心理,通常会表现出重新择业时的不敢勇于推荐自己,担心被用人企业拒绝,在面试过程比较紧张,唯唯诺诺,担心回答不好,如此一来他们既无法展现自己该有的能力,还会掩盖自身优点,自信心还会大幅度减弱,自尊心受挫,造成过低评价自己的情况。
1.3摇摆心态
艺术类本科生学校毕业生在择业求职时,内心会存在许多心理矛盾,这体现在毕业生求职过程表现出的各种摇摆心理:期望自主择业,但是害怕承担由于自主决定错误而引起的风险;渴望竞争,但又因缺少勇气而临阵逃脱;胸怀远大抱负,但通常由于现实环境的严峻而不敢积极追求。主要表现出毕业生同时和多个用人企业联系,在多个企业间很难取舍。还有一些毕业生已经与某个企业见过面,双方均较为满意,但是一直不愿意签约,还在继续寻找最好的企业,最终由于拖延时间而丧失机会。
1.4就业盲从心态
盲从心态也叫作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部群体行为的干扰,而在自我的知觉、判定、认识方面表现出满足于大众舆论或许多人的行为模式,而实验显示仅有一部分人维持了单独性,未被从众,因此从众心态是艺术类本科生学校毕业生遇到的心理问题,表现出毕业生缺少独立思想,在就业、择业时未考量自身的气质、性格、长处等。
2、艺术类本科生学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存在问题的处理策略
2.1心理预热,让学生提前做好角色转变
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在就业前帮助学生进行心理预热,让学生有充足的思想准备,让他们认识到职场不是校园,周围的人不再是同学、教师、家长,学识、行为所获得的反馈也与学生时代大相径庭,心理落差是一定会出现的,且会是一种常态,不能够因为得到了自己认为不好的评价就情绪低落或失去信心。走入职场,不要过于理想化,要冷静地思考和判断问题,要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主动接受社会的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结果。
此外,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价值,这种价值需要在长期以来的社会工作中被逐渐发掘,一毕业就进入好企业、大平台只是个例,大多数毕业生都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逐渐在工作的领域有了一席之地。找工作不要急于求成、好高骛远,稳扎稳打,才能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通过这样的预热,帮助学生建立了心理预警机制,让其认识到就业不是学业,竞争是残酷的,选择了职场,要站在从业者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不能还停留在学生时代的思维模式之中,要将困难和挫折视为常态,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意志力,成为优秀的职场人和行业精英!
2.2情绪管理,让学生拥有积极阳光心态
大多数心理问题的初期或表象都以情绪的波动为主,在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高校学生中较为常见,诱因如面试失利、旁人讥讽、自我攀比、家人的不合理要求等。学生出现情绪问题后,个别学生的反应会比较激烈和突出。这时,教师应该及时进行干预,在不良情绪存续的峰值期与其进行深入交流,找到引发不良情绪的根源、诱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情绪疗法和一些心理调控方法,帮助学生尽快地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获得正面的、积极的情绪,重新树立信念和信心。遗忘调试。离开诱发情绪问题的环境,在舒缓的环境中,也就是舒适区中对其进行疏导。离开激发不良情绪或介质,即便是短暂的,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不良情绪的侵扰,再经过辅导,帮助其走出心理困境和误区,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现实,重拾积极情绪。暂时的离开就是为了能够真正放空自己,让学生明白情绪就好比装满水的瓶子,因为进入腐败的树叶发霉了,只有瓶子里的水倒掉重新刷干净,瓶子才能恢复清洁干净。音乐调控。不良情绪来源于我们自身认知对外界事物现象的不合理解读。音乐调控,是采用和谐舒缓的音乐,这种已经剔除了消极因素的纯粹能量,通过听觉的物理作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和内分泌功能,感受高水准的音乐艺术对身心的洗涤和情绪的打磨,同时建立一种合理的身心反应模式,让学生面对不良情绪时找到正确的调节方式。
2.3挫折调控,让学生不再畏惧职场挑战
高校学生处于青年中期,生理成熟但心理的成长还不够成熟,当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量所谓的负面反馈时,多数学生是很难保持乐观的。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为学生做好挫折预防,包括转移注意力、适当的反驳、自我转化、适度宣泄、自我安慰等心理调适方法,让学生选择对自己有效的方法进行自我调控。转移注意力。将对消极的情绪的注意力转移到具体的物件或其他自己感兴趣又力所能及的行为上,使相应的不良情绪和压力在新情境中为愉悦情绪所替代,相应的身心反应也随之消除,负面情绪反应明显减低!这种方法,对正处在就业期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就业不是捆绑压力和责任,不能一根线绷到紧,张弛有度,才能事半功倍。适当的反驳。一般用于处理外界不合理的语言及行为刺激,如来自同学的嘲笑和讥讽、来自家长的苛责和谩骂,来自就业单位的苛刻评价等。应当培养学生适当积极的反驳能力,不能一味地听从他们的评价甚至恶意到攻讦,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反驳,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阐明自己行为或语言的真实意图,消除不必要的误会,纠正对方对自己的不合理评价,导引自己的思维向积极正向的方向发展。适度宣泄。情绪如漫溢的水坝,需要及时的疏导。原有家庭关系、师生关系的剥离等因素都容易导致心理问题。所以,应当鼓励学生进行适度的宣泄,这种宣泄不能够对自己和周边的人产生破坏性的影响,不能打破心理平衡或超出个人能够承受的阈限,可以借助专门的宣泄结构或宣泄室,在合理的监控下完成,达到排解心理压力的作用。
结束语
艺术类本科生学校学生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实现自身的奋斗目标,顺畅度过就业阶段,就必须依靠社会、学校、学生的协同努力,避免陷入就业误区,一直维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及正常心理,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邓桀.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心理调适[J].大众文艺,2019(9):213.
[2]夏艳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33):134-135.
[3]杨欣材,贺鹭.高职学生就业压力及心理健康的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2):185-186.
[4]陈小峰.影响高职生就业的心理问题调查及调适策略[J].教育现代化,2020,7(54):189-192.
[5]俞国良,王浩,赵凤青.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学生的自卑与超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7):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