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述评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1期   作者:张瑞娟
[导读] 目的:当今社会是一个老龄化严重的社会,研究表明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占比逐年上升,
        张瑞娟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625000
        【摘要】目的:当今社会是一个老龄化严重的社会,研究表明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占比逐年上升,2019年已达总人口的11.47%。为健康养老,发展康养社会,对老年人的心理、身体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梳理和总结研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文章和观点,以找到研究脉络,为新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基础。以往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研究视角既有积极心理学又有消极心理学;二是老年人对自杀的态度受到到文化、宗教习俗的影响而差异很大;三是对“老年抑郁心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老年抑郁量表的信效度检验;二是各种干预措施的效果研究。
【关键词】心理健康   抑郁心理   老年人
        本课题界定老人为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人。当今社会是一个老龄化严重的社会,研究表明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占比逐年上升,2019年已达总人口的11.47%。为健康养老,发展康养社会,对老年人的心理、身体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梳理和总结研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文章和观点,以找到研究脉络,为新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基础。
        一、通过文献研究和梳理发现 ,已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两大研究视角:“积极心理学”视角主要集中在研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消极心理学”视角主要研究集中在“发现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成因”。
        在万方数据库里期刊上搜索“老年心理健康”,检索到8903篇文章,其中期刊文章为7230篇,学位论文985篇,会议论文561篇,科技成果120篇,科技报告4篇。医药卫生类最多,达6109篇。属于心理学科的文章共有164篇,其中以发展心理学类最多,有126篇。有关这一课题的985篇学位论文中,四川省内的有62篇。现有的关于老年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从两大视角进行:一是积极心理学视角,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人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等内容;最新的研究开始将其归纳在主观年龄和成功老龄化等课题上。越来越多的研究将主观年龄作为个体生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识(Joann M Montepare, 2009)。成功老龄化理论认为,在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个体应该在保持生理健康的同时,也要保持心理健康,且能维持和谐的社会关系,最终享受有意义的老年生活。一是消极心理学视角,主要研究集中在“发现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成因”,如孤独感、抑郁情绪、失能感和无助感以及经济、情感和心理依赖等方面。消极心理学视角的研究还细分了老人的种类,如独居老人、空巢老人、丧偶老人等,对他们的研究与前面的心理主题有些是交叉的。关于“四川地区老年心理健康”的研究不多;许改玲曾做过老年人脑血管病的研究;雅安的张大金,曾研究过老年职工在实际工作中的社会心理状态。达县地区老龄委办公室的蒋锡才,曾研究寡居老年妇女的特殊心理。
        (二)老年人对自杀的态度受到文化、宗教习俗的影响而差异很大。
        以“老年人对自杀的态度”为搜索项,检索出15篇文章。国外研究提示不同人群对自杀的态度因文化背景、宗教习俗等原因相差甚远。【1】国内对自杀态度的研究多局限于医务人员、学生等特殊群体【2】。李建芳研究认为:农村老年人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及家属、安乐死持更多的肯定或理解态度;吴云涛的研究认为:农村老年人遭受影响生活能力的灾难或事故、曾遭受身体上折磨的创伤经历和现在或以前有过长期影响正常生活的消极感受或情绪(抑郁、恐惧和焦虑等)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提示对老年人群进行创伤经历的筛查进而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是防止自杀意念产生的有效途径。
        (三)对“老年抑郁心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老年抑郁量表的信效度检验;二是各种干预措施的效果研究。
        以“老年抑郁心理”为关键词检索出4200篇文章,绝大部分(3163篇)集中在医药卫生类;心理学类只有39篇。心理学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抑郁量表的信效度检验,各种干预措施的效果研究。如张慧等(老年抑郁量表在四川老年人中的信度和效度检验,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7月第36卷)的研究结果表明:GDS 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中国四川地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研究的一项工具。四川大学的汪秋玲、王雪2014年曾做过成都市社区空巢老人的心理现状调查,他们的结论是空巢老人中有抑郁症状的更多。曹恩杰 (辽宁省丹东市某养老院抑郁老人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中国健康教育2014年4月第30卷第4期)研究认为:采取健康教育干预对于减轻或消除养老院老人的抑郁情绪效果很好。宁长富等的研究得出结论,认为条件好、服务功能完善的社会化养老机构中老年人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抑郁情绪较少。老年公寓是一种可取的社会化养老方式。


        在美国的护理措施分类系统 (nursing intervention classification,NIC)中,把“怀旧疗法”定义为:通过对经历事件、情感及想法的回顾,帮助人们增加幸福感,提高生活质量及对现有环境的适应能力[26],所以怀旧治疗对于治疗老年抑郁症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怀旧治疗可以提高老年人群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及晚年生活质量,对促进社会的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
        西财张丹从社会活动参与的视角来研究其对城市老年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社会活动参与对老年人自评健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郁情绪均有显著影响。社会活动参与越多的老年人抑郁情绪也越少。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积极地进行社会互动,可以增进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此外,本文还发现性别、 年龄、婚姻状况、医疗保险、吸烟、喝酒等变量均对老年人健康有显著影响。西财符佳城乡老年人群依赖状况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经济依赖的依赖水平最高,照料依赖的依赖水平最低,情感依赖的水平居中。城市老年女性和老年男性都是情感依赖水平最高,城市女性老人照料依赖水平最低,城市男性经济依赖水平最低。农村女性老人中,经济依赖水平最高,照料依赖水平最低,农村男性老人三个维度的依赖水平高低排序与农村女性一致。苏连超的城市独居老人养老照料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成都市主城区的调研得出结论:从心理状态来看,成都市独居老人孤独感较强烈,且男性孤独感强于女性。和君蕊城市丧偶老年人的生活适应问题研究,研究表明,丧偶老人的心理孤单感加剧,有抑郁倾向;代凯峰城市独居老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得出结论:城市独居老人患慢性病的数量、生活自理能力、孤独感、目的感和自评健康状况等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包括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老年人抑郁情绪检出率要显著高于北方和南方城市。这有可能与西部相对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较恶劣的自然环境有关。因此 ,当我们覆盖这些区域时,整体的抑郁问题检出率也随之上升。研究显示,有抑郁情绪问题的老年人发展为抑郁症的风险较高。 抑郁症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是老年人自杀的重要诱因。(喻婧,李娟《全国首次老年心理健康调查报告》,2011.10《中国社会公作》2011第29期)。
        二、对已有研究的梳理发现,现有的研究存在的不足有以下方面:
        (一)对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数量少、内容集中。对“四川老人抑郁心理”这一课题的研究多是医护人员研究患有某些身体疾病的患者的抑郁心理状况,也有研究汶川大地震后2年留守群众抑郁情绪的文章。四川大学的汪秋玲、王雪2014年曾做过成都市社区空巢老人的心理现状调查,考察空巢老人的智力情况和抑郁情况,他们的结论是空巢老人中有抑郁症状的更多。
        (二)研究人员也局限于少数人群,如国内对自杀态度的研究多局限于医务人员、学生等特殊群体。李建芳研究认为:农村老年人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及家属、安乐死持更多的肯定或理解态度;吴云涛的研究认为:农村老年人遭受影响生活能力的灾难或事故、曾遭受身体上折磨的创伤经历和现在或以前有过长期影响正常生活的消极感受或情绪(抑郁、恐惧和焦虑等)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提示对老年人群进行创伤经历的筛查进而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是防止自杀意念产生的有效途径。
        (三)研究视角过于单一,许多研究是一种消极心理学视野的调查、分析和提出干预措施。如曹恩杰研究认为:采取健康教育干预对于减轻或消除养老院老人的抑郁情绪效果很好。[4]宁长富等的研究得出结论,认为条件好、服务功能完善的社会化养老机构中老年人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抑郁情绪较少。老年公寓是一种可取的社会化养老方式。
        (四)研究所覆盖的地区有限,尤其是对广大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老年人的研究很少。本研究梳理的众多文献中没有发现研究四川老人对自杀的态度的研究的文章。
        三、展望
        今后的研究应该扩大覆盖面,对各地区各层次老年人的各种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进行全域研究,最好是能有一个专门机构如四川省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专门研究老年心理的机构,持续专业地做各种课题,对包括四川在内的全国全球的老年人心理健康一以贯之的关注和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可行性方案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The suicide patient:pdneiple*of 8sse· merit,treatment,and earle management.Washington 1)12:Am Psy· chiatrie Press,1995.
[2]余小鸣,叶广俊.医务人员对自杀态度的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lO(3):116一117.)
[3]张慧.老年抑郁量表在四川老年人中的信度和效度检验,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7月第36卷
[4]曹恩杰.辽宁省丹东市某养老院抑郁老人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中国健康教育2014年4月第30卷第4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