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1期   作者:袁一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袁一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省滁州市        239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发展现代化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对乡村人才的培养。通过转变传统农民的思维模式,提高农民对现代化的机械生产设备的使用技能,结合先进的种植科学技术进行生产生活,提高农民的各项技术水平,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行分析,在实际培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措施,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

        近年来国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要确保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改善农村生活水平,建设高素质农民的教育培养体系。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解决乡村人才紧缺的问题的主要方式。区别于传统农民靠天吃饭的思维,通过全新的农业技术培训,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学习专业的种植技术,提高农民土地的生产效率,培养出适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对于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道路的发展。
        
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义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逐渐增多,部分农民开始外出务工提高经济收入,但是仍然有很多农民从事传统的务农工作,这就导致城市和农村的收入差距逐渐增加,造成社会上的矛盾问题。国家对农村的建设问题高度重视,提出了建设农村经济的“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的科技化水平,提高农村的整体经济收入。让更多农民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通过提供给农民专业的技术培训,组织农民参加各种先进的技术生产课程,引进国内外的农业生产设备,让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有了更大的学习进步空间,进一步提高生产种植的经济效益。鼓励农民通过技术培训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改善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减少农村外出务工人口,吸引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新型农业生产建设的事业中来。农民的种植收益增高,自然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留在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不仅可以和家人在一起,还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有助于提高农村的生活幸福指数,改善目前留守儿童过多等现象。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缩小农民和城镇的贫富差距,增加农民的职业自信心,减少社会矛盾。

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吸引更多优秀的大学生和高素质人才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上来,促进人才的回流,要通过各种体制的创新改革,不断出台更加利于乡村发展的政策。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制约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因素。

2.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不明确

        在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育的过程中,部分地区不能明确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目标。缺乏对人才的有效培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职业教育机构不能贴合农业实际情况。我国目前农业职业院校相对缺乏,在普通院校中的农业专业更是稀少,在高职教育中多数都以培养农村劳务输出为目标进行农业人才的培育,在课程的设计更多的倾向于城市化的工业内容,脱离农业实际情况。造成了农业职业教育机构不能够结合农村建设的需求。(2)农村职业教育机构展开的培训多数为农民输出进行的培育课程。不能够发挥吸引人才建设农村的效果。(3)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的人才为综合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农村教育机构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培养,但目前的农村教育水平相对滞后,不能够培养出符合标准的新型职业农民。很多教育机构的培养还处对农业生产的初级阶段,不能充分发挥教育机构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效果[1]。



2.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资源分散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资源分散,不能进型资源的集中管理,对农民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不利于统一的培训体制的建立。资源分散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统一的培训体制。在各种教育机构的培训过程中,都是各自进行专业技术的的培养,缺乏资源的整合制度,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培训体系。(2)缺乏资源共享利用功能。农村教育机构缺乏信息的交流平台,不能进型资源共享。(3)教育资源不足。对于农村的基础教育和其它的追也教育体系间,缺乏相对完善的教育设施和教育力量,制约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效果。

2.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保障措施不健全

        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过程中,对于资金和资源投入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农村的教育体制保障措施不健全,不能充分发挥出对人才的培养作用。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缺乏足够的经费和先进的技术设备[2]。要解决农村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更好发展,必须对农村的教育机构提供更多的教师资源和教育经费,减少由于保障措施不健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要是对于现有农村青壮年进行培育,提高新一代农民的综合素质水平,通过改变传统的观念,让年轻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身份具有更高的信心和认同感,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地位。建立健全保障措施,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发展。

3、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路径

3.1明确培育规划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过程中,明确培育规划,确定培育目标[3]。根据基层的调查工作,建立农村的家庭情况数据库,对于农村青壮年、返乡创业青年,养殖大户,以及其它符合生产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条件的人员,进行重点培育,尤其对于贫困家庭进行帮扶和教育培养。制定科学的培育方案,充分结合当地地理条件,考虑到个人情况差异进行培养。

3.2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教育体制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教育体制,整合社会各类教育资源,加大对教育体制的资金投入,形成具有规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提高教育的培训效果。鼓励各地区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建立新型的农业培训基地,聘请专业的技术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工作[4]。提供完善的试验基础设施,提高职业农民的教育效果,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建设先进的农场,使用农业科技手段进行农作物的种植,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3.3落实政策扶持

        对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落实政策的扶持。鼓励农民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进行农业生产劳作的升级。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各项职能,对于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资金补助、保险福利等政策的扶持[5]。将福利制度进一步落实到农民的实际生活中,为农民创业贷款进行补贴等,帮助农民实现生产的转型。

4、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培养体系,加大对农村教育体息的资金投入力度,落实政策扶持,充分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改变我国农民人才缺乏的现状,不断吸引更加高素质的人才投身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当中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让更多外出务工的青年可以留在农村,在农村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池波,韩占兵 . 农村空心化、农民荒与职业农民培育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13,13( 1) : 74 ~ 80
[2] 朱启臻 . 新型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13,30( 2) : 157 ~ 159
[3] 杨璐璐.乡村振兴视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浙江省个案[J].改革,2018,(2):132-145.
[4] 杨秀丽.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搜寻匹配模型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8,(13):20- 25.
[5]李玲子.加快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建议——基于 江苏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J].河南农业,2016(34):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