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1期   作者:袁小芬
[导读]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学生能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知识
        袁小芬
        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华容镇周汤小学   436030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学生能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埋怨孩子贪玩不爱看书;老师抱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作文干涩无力;而每次习作时学生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些都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又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特点,有不少孩子被一些现代化的元素迷住了眼,不是沉湎于动漫世界中,就是置身于电子游戏里,很难静下心来去读一本书。导致了他们阅读量少,阅读的主动性不高的事实,作为他们的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每个学生都与书交朋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 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1。选,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放任自读。比如说卡通、幽默笑话、通俗小说也任其读之(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后,教师再相机引导)。2、讲,巧讲故事用悬念诱发阅读兴趣。3、展,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如故事会、童话剧/课本剧/我会读、美文欣赏等。同时也是学生展示自己的收获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4奖。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信任崇拜教师的心理特点,适时批评、表扬、不断激发阅读兴趣。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激发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要做到因材施教。
        二、创设阅读环境,营造阅读氛围
        学生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试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阅读环境。首先,营造阅读氛围,安排好读书的时间。

在我们班教室的走廊,张贴温馨的阅读暗示:“与书为友,走向优秀!”“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在教室里张贴永久性名言警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教室里还有“图书角”,学生可以随意借阅。每天早读课利用10分钟或每周安排一、两节课为读书活动课。在同学们面前或讲故事、背诗文;或当小老师考问伙伴、发布结果;或汇报阅读体会、求教大家;或美文共赏、抄读章节……每周都评出“读书小能手”并给予奖励。其次,家校联合,创设阅读环境。阅读习惯的培养仅仅依靠在校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内外相结合,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家长可以在孩子的床头、书桌上、客厅的沙发上,随意的放一些适合孩子看的儿童读物,让孩子随手都能拿到书看,为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提供优越的外部环境。
? 三、指导阅读,教学生如何读
读书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常见的几种方法
1)了解大意略读。略读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方法,适合故事类阅读。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
2)知全貌通读。对书报杂志从头到时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阅读的材料也没有明显的主次详略之分。从阅读的速度和阅读的精细程度来看,它介于精度和略读之间。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
3)抓住重点精读。适合人在阅读中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重点语段用情去琅琅地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像去读书。适合人物精神,美文欣赏类作品?
四、读、思、写结合,促使学生养成思考、运用的习惯。
?阅读更多的是为了运用。在学生阅读了一定数量的读物后,培养学生读思写结合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边读边思,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边读边写边思考,对于我们的表达、思维的训练,大有裨益。当教师发现学生的课外摘抄得以正确合理地运用时,我们则应及时地给予肯定、表扬,以促使学生运用优美句段的良好习惯。
?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非一朝一夕,需我们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学生,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具体情况逐步培养,由小积大,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