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雨宏
云南省新平县第二小学
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多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挖掘利用各种生活化元素与题材,将各种生活化的事物应用到教学过程里,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给予学生最真实的教学体验,不仅和教学内容的编排设计非常吻合,而且可极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会让学生就知识的学习有更充分的理解体会,从而更好了解社会道德规范,实现教学目标。
一、运用生活化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只有很好地将生活化的教学积极引进课堂,才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尝试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比如,在组织小学生学习《我的好习惯》这部分内容的导入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反思,看看自己在生活中有什么好的习惯值得大家学习,又有什么不好的习惯需要改进,让学生自我表述。这样将课堂与生活积极融合,不仅可以很好地促进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渗透,还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自己,有利于其素质的提升。
二、引入生活案例,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
教师在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拓展和补充,通过讲述生活案例拉近学生与课本知识之间的距离,将枯燥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在课堂中愿意主动探索与学习。例如,教师在教会学生“如何宽容”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们讲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这个故事为主,让学生分析廉颇与蔺相如产生误解的原因。之后,再组织学生们对解决误会的有效方式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了解到相互谅解、宽容的好处。但是,也要让他们懂得,宽容不是迁就、妥协、退让,而是在平等相处的基础上,有可以宽容的底线。让学生真正学会关心他人、宽容他人、友善待人。
三、营造良好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学生总会在生活中遇到很多事情与教材中的内容互相矛盾,如果在学习道德与法制课程之后,学生依旧无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那么这门学科便失去了真正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号召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此外,由于孩子们年纪小,在课程中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不能准确认知教学内容,因此,需要营造和谐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改革,帮助学生将各种形式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思想上知道在公交車上要给残疾人、老人、孕妇等更有需求的人让座,但在实际乘车过程中却有人做不到。
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与教材之间的矛盾,教师可以创建“让座”的生活情境,并设计一些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们学会让座。这样,不仅能进一步巩固学生文明礼让的高尚品质,还能真切感受到让座前后的情感变化,从而达到此次教学的目的。
四、加强家校合作,有效促进课堂的生活化
在现代教育领域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很重要的举措。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加生活化,老师就要积极采用家校合作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使其在生活中明白道德与法治的真实意义,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例如,为了让学生学会感恩,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项作业——给父母洗脚,然后教师再通过微信软件与家长进行联系,让家长把孩子为自己洗脚的画面以小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很好地将学生的生活真正融入课堂,还有利于强大他们的内心,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是正确使用多媒体的体现,更是促进学生学会感恩的有效措施,还促进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
五、引入生活话题,凸显事件法治教育本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很多内容涉及到了基本的法律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开始逐步认识到有法可依。同时,在让学生理解法治知识的本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事件,更好理解自己需要在身边学会用法守法来保护自己。
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远离毒品》一课的时候,我呈现了生活中真实的事件,“一位小学生名叫乐乐,逃学来到网吧,认识了外号叫大头的青年,渐渐地在一起吃摇头丸,以至于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来自生活的真实事件,主人公也贴近学生的年龄层。在人物经历的播放中,学生感受到了真实的生活面貌。同时,还出示了《毒品法》的相关条例,让学生理解其实毒品离我们不遥远,如果自己不加以辨识,不注意去远离,自己的生命安全也是没有保障。又如,在前一段时间,“垃圾分类”是非常热点的一个话题,在上海市率先执行,应该将垃圾分成干垃圾、湿垃圾,这样更加便于分类、回收,而在分类的标准上也引发了全民的热议,假如分类错误的话则要受到相应的处罚。所以,在教学当中,为了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教师也可以将这样的话题进行引入,让学生进行相应的探讨,让学生说一说这一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好处等,使得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不断的增强,促进学生的意识、能力得到更好的生成。
可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对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也促进了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所以,在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构建生活情境、引入生活话题、贴近实际生活、注重生活实践,使得生活化教学得到实践,使得学生在这其中生成更多的愉悦感和体验感。
【参考文献】
[1]李艳春.小学通德与法制教学的生活化探究[J].小学电教,2016(1)11-12
[2]钱学森.如何让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回归生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5)
[3]刘思思.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策略探究[J].教学天地.2018(5):53.
[4]吴理娜.道德与法治趣味教学法研究[J].教学世界.2017(4):19.
[5]海容.真美美的道德力量[J].教学天地.2017(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