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学体育与德育有机融合的新方法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期   作者:董勇伟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包括小学体育教学。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加入德育教育内容,
        董勇伟
        (化州市南盛街道中心小学 广东 化州 5251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包括小学体育教学。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加入德育教育内容,使得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水平。为了将德育内容更好的融入进体育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就需要转变教学的方式,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教学当中,并在理念及教学内容上进行突破及创新。

【关键词】新形势;小学体育;德育;融合;新方法

小学,是培养个人素质的重要阶段,而培养的情况会直接对个人的素质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能够使得小学生健康成长及发展,作为教师,就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加强对学生道德规范的培养。体育是小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课程,并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体育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体育规则,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行为依据,而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就要遵守这个规则。由于体育课大多都在教室外面上,而小学生活泼爱动,也贪玩,因此自控力也就差一些,所以,在室外上课,小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就会体现出来,如在教师喊集合排队的时候,有些学生就会动作很慢,还有在做广播体操的时候也不按照规范做。所以,体育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注意每个学生的情况,一旦学生的行为不规范,就要及时指出并纠正,这样也避免给集体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1]。
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体育运动往往会涉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多人团体运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白自己和团队其他成员是一个集体,要对其他队友负责。同时,也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防范。更不能因为自己一时的鲁莽,损害集体的利用。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集体游戏,让学生尽快的融入到集体中,感受集体的温暖,以集体的利用为己任,与同学之间互惠互助,增加学生的责任感。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材内容的教学只是教学的一部分,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事物都有极强的好奇心,其模范能力也是特别的强,而在学校,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就是教师,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而有些学生没意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时,许多教师还是以教材内容为主进行教学,而忽视了学生身体上的锻炼,使得学生感到枯燥无聊,更没有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还有一些教师,认为体育教育中不需要融入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的内容班主任负责教授就行,这样的认知会使得学生的不良行为越来越多,从而思想道德水平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虽然有部分学校在倡导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但是因为不够重视,使得体育教师也觉得不重要,这也就使得学生在体育课上无法受到德育教育,因此,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及管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校和教师要认识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学校方面要树立平等意识,尊重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师表意识,感染学 生;树立民主意识,善待学生。 只有学校对德育教学充分的重视,才能体现出德育教学的重要性,才能使得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三、小学体育德育融合的新方法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接受德育教育,并且建立对应的规范制度,以便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管理,避免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从而养成不良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德育教育,如礼仪及安全教育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并且也要加强对学生的身体锻炼。在上体育课时,教师可以明确提出本次课的目的及要求,之后在结束的时候进行总结点评,这样也有助于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另外,也可以组织比赛,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还能让学生打扫教室及清理场地,培养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这样,有机的将德育教育内容与课堂教授内容进行了融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助于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

2.根据教材的特点注意引导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由两部分组成,理论和实践,理论部分设计的教学目标很明显。而体育这门学科,是为了让学生对体育能有个正确的认识,同时也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从而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而科学的锻炼方法,可以使得学生的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并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所以,体育这门课,其理论部分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
        体育教材的实践部分,是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属于体育运动的技术。每个技术动作特点不同,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下内容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
        比如,教授学生操作不同体育器材,以及完成各种训练项目,如跳跃项目。
这可以培养学生顽强及坚韧不拔的精神,而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项目,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如篮球等项目。跑步训练,可以使得学生的身体得到好的锻炼,也能使得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教授一些跑步的技巧,并告诉学生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免得学生在跑的时候,某一环节出现错误,进而使得身体受到伤害。另外,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克服怕苦的心理,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心理得到很好的调节,使得学生能顺利地参与跑步训练,这样学生的情绪就稳定了。另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转移注意力,来转移自己所注意的目标,这样既使得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身体得到了锻炼,也能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意志力得到锻炼。


3.培养高度责任感,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在教学时,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事故,这不但会影响到体育教学的进行,也会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甚至给受伤害的人带来巨大的痛苦。所以,在上体育课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注意安全防范,并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而教师也要让学生学会保护好自己,首先,在进行运动前,教师和学生一起检查场地和器材上是否存在着威胁到身体健康的因素存在,从而加强防范。在室外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做好防护措施,并在运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授学生如何保护自己,并在运动前做一些辅助性的练习,以防止在运动过程中身体受到伤害,如何保护自己。而教师也要教授学生一些在特定环境中如何保护自己的技巧,从而避免让自己受到伤害。因此,自我保护能力非常重要;其次,也要教授学生保护他人的方式及技巧,并加强这方面内容的训练,以免学生之后在救助他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受到了伤害。另外,由于体育课是在室外进行,所以在教授完教学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打扫场地及清洁器材,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保洁人员的不易。从而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品质,再也不乱丢乱扔垃圾,甚至损坏器材,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水平,并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品质。
        而在教学过程中,若发现有学生破坏公物的行为,教师应及时进行教育并制止,但对于那些爱护公物,并积极打扫卫生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肯定并在其他学生的面前表扬,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并养成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学不仅是教师帮助学生去掌握体 育的有关知识或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等,当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过体育教学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并培养其顽强及坚韧不拔的精神,并且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到德育的重要性,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文洁. 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J]. 灌篮, 2019, 000(011):126-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