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显标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初级中学 广东省 珠海市 519000
摘要:初中美术教育,属于人文教育。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美术技巧的教学,还要高度重视人文教育。本文分析了人文教育内涵,以及现代初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提出了建议,希望能为广大初中美术教师带来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育;人文教育;融合
伴随新课表不断实施,人文素养早已成为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美术学习,可促进学生感悟艺术之美,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培养出更丰富的人文观念及情感观念,满足当代社会对美术教育的严格要求。不可否认,在日常教学之际,学生及美术教师均认为美术课程远不如语数外等其他学科重要,甚至认为这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然而,在素质教育时代,美术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有着超高的价值。。尤其是当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后,极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一、人文教育思想内涵
相比其他自然学科,人文教育主要是在教育过程中用人的要素,极度关注人性,包含人的自由、人的尊严及人的平等等,以此促进学生认知人性。人文教育讲究“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自主能力与全面发展。在美术教学互动之际,要始终秉持互相尊重、信任的理念,力求双方共同进步。人文教育既强调文化生成,又强调人的主体性。正是因为人文教育,令学生对人类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教会学生尊重生命、自然与他人,令人类这个个体能以积极的态度及精神面貌去生存与发展[1]。在美术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目的在教学之极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助力学生成长为综合素养超强的新时代人才。
二、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育形式特殊,在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价值。历经几十年的教育与发展,美术早已成为成熟的学科,极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修养。然而,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为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带来了重重阻碍。首先,学生缺少学习美术的动力与性质,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迫于升学压力,很多学校与学生并未对美术学科给予高度重视,人为这门学科对学生升学及未来发展毫无意义,应为“升学学科”让路,长此以往致使学生丧失美术学习动力。与此同时,美术教师人文素养水准有待提升,成为了严重阻碍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关键因素。大多教师在美术课堂上都顾着理论授课,未曾做到人文关怀。立足教师角度,一部分教师本身就缺少人文素养,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并未追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导致美术课堂氛围相对枯燥、无趣。最后,学校针对美术教育的投资额度极少。伴随学校规模日益扩大,学校与学校间的竞争极为激烈。在各个学校办学过程中,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志。然而,美术教育效果的好与坏,并不直接关乎升学率,导致学校对美术学科教育越来越不重视,在投资方面自然不会占优势。投资方面的欠缺,导致美术课堂教学只能局限于传统教学方式,学生也只能在传统教学理念与方式下接收美术知识,最终形成教学上的恶性循环[2]。
三、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路径
1.创建人文化教学氛围
作为美术教师,应时刻保持“慧眼”,善于发现学生潜在的动力与美术学习潜能,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游戏、生活情境等方式布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挖掘自身的审美天赋。例如,在教学“风景画”技巧时,仅依据传统教材施教,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绘画想象力。所以,教师在授课后,一部分学生还是不知道如何绘画风景。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讲解风景画相关内容时,便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到校园操场上散步,感受微风拂在脸上的温柔以及浪漫的阳光……当学生接触大自然后,势必会释放一些内心压力。
这时,教师再根据学生掌握的校园风景元素讲解色彩、线条及构图等,便会刺激学生在大自然风景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从而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准,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独特的绘画作品[3]。在美术教学时,教师应时刻观察学生,引导其学会观察生活,善于描绘自己对生活的所见所感,以此触动学生表达美的欲望。鉴于此,教师一定要根据美术术科内容,选择独特的情景推进美术教学活动。
2.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
在美术教育、人文教育融合过程中,教师应一改以往严肃苛刻的教学态度,尝试着“蹲下来“与学生交流,与其成为知心密友,创建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例如,在传统美术教学时,学生仅仅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接收知识,常常“云里雾里”,一旦出现前后桌私语、传纸条等形象,教师便会严厉呵斥学生。然而,由于初中生普遍存在叛逆心理,如果一味地对其展开批评,难免会致使学生滋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从而更加排斥教师的美术课程,在某种程度上还会造成其与教师节产生巨大隔阂,从而影响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4]。为此,美术角色一定要将人文关怀放在首位,抱着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态度,切记不要一味关注教学结果,要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吸引学生自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从而改善美术课堂互动效率低、学习成效低的现象。
3.鼓励学生自主学美术
部分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时,并未具备主动学习的观念,认为美术并非必考科目,无需花费时间与精力深入学习。这样一来,也就导致部分学生对美术学和产生了错误认知,一度认为只要“照着书上画,画的像就行了”,严重制约了学生对艺术对美的理解与思考。面对这一现象,一些美术教师就应尝试创新教学思路。例如,在讲解“水墨画”技巧时,很多学生都存在“无从下笔”的状况。这时,教师便可以在宣纸上滴下一滴“墨滴”,然后用嘴朝向东南西北的方向吹“墨滴”,尝试着吹出水墨梅花图。如此充满趣味的演示,瞬时间便可吸引学生“眼球”,引起学生的跃跃欲试,最终吹出完美的水墨作品。这时,趁着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师便可以马上向学生讲解宣纸的特征以及毛笔笔锋特征,告知学生如何运用宣纸特征、宣纸特征来作画。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敲定作画目标及方向,通过合作学习实现绘画任务,最终展示画作作品,并分享作画心得[5]。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时刻鼓励学生、关注学生发展美术思维。事实上,一幅成功的美术作品,其灵感均来源于现实。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时刻保持对美术的热情,令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叹美术学习的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美术。
4.注重人文化评价学生
美术教师应时刻保持人文教育观念,全方位评价学生。要知道,每一名学生都足够优秀。为此,在评价学生时,要采取积极态度与语气,对其进行正面评价,以便能有效引导他们自觉加入美术学习活动。对于那些美术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教师应多鼓励,并实施个性化指导方案。另外,教师还应多多鼓励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认清自身的不足与优势,从而提高个人综合能力[6]。
结束语:总而言之,成功的美术教学可令学生终身受益。美术教学的价值,不只是在于促进学生获取美术知识,更在于促使学生在美术求知、美术探索过程中形成审美立场与良好的精神面貌,从而养成一种敢于追求、乐于探索的态度去对待各学科。鉴于此,为了全面提高美术教学效果,美术教师应注重整合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真正发挥二者相辅相成的价值,尝试转变美术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氛围,致力提高学生美术修养及人文修养。
参考文献:
[1]曹建华.浅谈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艺术大观,2020(12):68-69.
[2]朱海霞.通过人文教育的融合优化初中美术教学[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5):87.
[3]单玉静.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吉林教育,2018(32):25.
[4]侯倍楷.浅谈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美术教育研究,2018(04):153.
[5]蓝小利.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新课程(中学),2018(01):236.
[6]张政.浅析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考试周刊,2017(6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