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期   作者:韦其誉
[导读] 学生的解题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中重点培养的方面,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韦其誉
        (黄学增纪念中学 广东 湛江 524300)
        摘要:学生的解题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中重点培养的方面,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同时能够清楚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果,使教师能够通过更加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因此,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数学教师应该对此加强重视。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学生;解题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中,教师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更加不适应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学会对数学教学的有效方式进行探讨,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将数学思想同解题方法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数学考试成绩的提高。
一、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
        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建立在学生拥有良好数学基础上。只有学生拥有扎实的数学基础,那么学生就能够用更加有效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中的思想方法,从而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能够充分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从而对学生基础知识进行提高,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数学知识中的重难点进行筛选,从而明白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
        例如,在“圆锥曲线”这一章节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对这方面的解题能力,教师需要先帮学生们提高自身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对题目进行分析和理解,使学生能够加深对“圆锥曲线”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可以用经典的例题来帮助学生们理解知识,从而使学生们能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重视学生解题思想的形成
(一)通过数学概念来灵活解题思想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概念、公式和定理都是直接给学生的结论,因此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直接让学生接受这些数学结论,而忽视了学生对这些数学结论的探索。从另外的方面来讲,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主要目的就是掌握数学思维的方式,而通过概念和定义来完成数学题目的解答是我们在开展数学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解题思想。
        例如,在求函数求解析表达式和单调性判断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们充分掌握数学概念和定义的内在含义,从而利用概念和定义来完成解题。如已知f(x)=log2|x-1|,使得方程[f(x)]2-af(x)+b=0有六个不同的实数根成立的重要条件是什么?在解答这道题的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利用函数图像的定义来解答问题,从而减少题目解答的难度。
(二)通过函数思想来解方程的思想
        高中数学中有很多解题思想,其中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函数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程类型的题目是高考中的重点,所占分数较多,因此在这类题目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方程类型题目的特点是题量大,学生需要在考试的过程中快速准确地完成对方程题目的解答,才能够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需要充分掌握函数的性质、定理和概念等各种知识,从而将方程同函数结合起来,完成对数学题目的解答。
(三)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
        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形结合思想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使用次数也较多,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数形结合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提高,使学生能够通过进行比较来加快数学解题的速度。例如,在进行几何类型的数学题目解答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画图的方式来为自己的题目解答提供思路,从而采用更好地方式迅速完成对题目的解答。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能够用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来带动起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使各种教学方法能够灵活运用,使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掌握。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而数学又是一门艰难晦涩的学科,因此很多学生都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从而逐渐无法跟上数学学习的步伐。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数学学习平台,向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帮助,解答学生内心的困惑。在开展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应该采用更加真诚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原本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们锻炼数学思维,采用情境创设法来使学生进入到数学学习的情境中,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三、实践教学活动,化抽象为具体
        数学学习并不是依靠理论就能够提高的,而要通过学生不停地实践过程,才能够使数学教学工作都有效地开展。在开展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更加有效的方式提高数学实践效果,改变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更多的数学实践活动中,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同时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例如,在教学“椭圆”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玩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对该部分知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笔者在这部分知识教学的过程让学生们想办法用绳子画出一个椭圆,并且事先不告诉学生画椭圆的方法。学生一开始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于是开始向书本上寻求相应的答案。在对椭圆的相关性质进行了解之后,学生开始尝试着自己用绳子画椭圆。由于用绳子画椭圆的过程太过复杂,因此学生还是难以想出来。这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木工画椭圆的方式,然后让学生们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更好地完成对“椭圆”相关知识的掌握。
四、融入生活元素,丰富课堂教学
        在开展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加强数学知识同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拥有一双发现生活中数学的眼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有意还原数学本来的生活面貌,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理解数学本质,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入生活元素,使数学课堂能够变得妙趣横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和探索。比如说,在学习代数知识中的数列时, 教师往往会引用一则故事,来让学生思考。 这个故事就是古代印度的一位国王为了奖励国际象棋的发明者, 就问发明者有何要求, 发明者答道:“请国王在棋盘的第 1 个格子放入一颗麦粒, 在第 2 个格子放入2 颗麦粒, 在第 3 个格子放入 4 颗麦粒, 在第 4 个格子放入8 颗麦粒, 依此类推, 每个格子中放入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中麦粒数的 2 倍, 直到填完 64 个格子。” 国王一开始觉得不难, 就答应了, 可是越放越觉得不对劲, 后来大臣告诉国王, 要填完 64 个格子, 就是全国的粮食加在一起也不够,那是一个无法计算的数字。 借助今天的计算机, 我们知道了具体的结果, 可见发明者的高超智慧。 通过有趣的故事加上让学生自己操作,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 进而引出所要学习的数列概念, 为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五、结语
        学生的解题能力同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关,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进行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能够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中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兰晓军.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 教育, 2015, 000(003):246-246.
[2]梁坤.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02):80-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