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寻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期   作者:吴艳茹
[导读] 分层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更加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吴艳茹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庄里小学 711711
        摘要:分层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更加注重教学的实效性,由于不同需求和个体差异,能够使每名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中有所收获。分层教学法特有的优势,使其成为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受到了普遍关注。
关键词:基于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分层教学 策略探寻
引言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一刀切”教学方法,所有的学生教学内容及方法相同,做同样的练习,提同样的问题,导致上层学生“吃不饱”,下层学生“不能理解”的情况。因此,教师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认真分析学生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行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使数学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由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构成的班级中,教师必须正确、科学地面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合理应用分层教学法,统一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学的整体性,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分层教学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应该从多角度分析分层教学法的优势和劣势,不断完善、创新应用分层教学法,真正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小学数学教学。
        (二)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思想
        分层教学法将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作为突破点,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实现全体统一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发展进行针对性教学,对于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正确、科学地了解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实施合理的区别对待,使数学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不仅能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性格和个性,化解学生之间的学习矛盾。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一)根据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
        由于认知能力、知识储备、性格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无法避免,要求教师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在经过全面分析后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需要注意的是,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平等原则,不过分重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不能忽视基础薄弱的学生,要给予学生不断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的机会。同时,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教师不能吝啬自己的支持,必须适时、适当的给予学生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不断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在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之后,教师要根据该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到本节课知识的实际内容与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所提出的要求,还要充分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让学生在完成该目标的过程中增进自身能力的提高。在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的差异性,将二者充分结合。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整体难度较小,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部分比较复杂、相对难理解的内容。在教学相对简单的知识时,教师要将班级内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完全掌握比较简单的知识,此时,教师就应该制定一个统一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比较难的知识时,考虑到教学效率与每一个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则要留给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目标,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过程中,学习能力不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不同的学生往往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展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运算公式的讲解,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公式,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则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方式。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只需要反复练习混合运算,将公式与运算法则进行反复运用即可,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要关注实际问题,将混合运算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三)在核心素养下,数学问题合理分层
        教师要根据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分层设置数学问题,让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分别做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提问:“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区别?”“如何由长方形面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呢?”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可以将平行四边形沿着高进行平移得出长方形,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是沿着高平移呢?”在通过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中,找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教师为了巩固知识,提出问题:有两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底是4米,高是3米,另一个底是6米,高是多少米?这就需要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能将面积公式灵活运用,很快学生算出高是2米。上述案例,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入课程,并将问题由浅到深逐层深入,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找到知识的根源,并能灵活应用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总之,分层教学模式相比其他的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学生之间的差异,要求教师能够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并合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得差异化教学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小学数学的分层教学机制,需要教师从备课、讲课、评课等方面照顾学生的特殊性,以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致力于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红梅.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A3):93-94.
[2]范满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索[J].读写算,2020(25):74.
[3]张艳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小学时代,2020(06):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