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蕊徽
(全州县妇幼保健院儿科;广西桂林541500)
【摘要】目的:探析在小儿肺炎护理中实施针对性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小儿肺炎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的,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比组和护理组各47例,对比组实施常规性护理方法,护理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的各症状缓解时间用时均少于对比组(P<0.05);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护理中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可有效的缩短症状恢复用时,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小儿肺炎;针对性护理;应用价值
前言
小儿肺炎在儿科临床中属于常见疾病,也是多发性疾病之一,全年均可发病,尤其在换季和春冬两季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小儿患者因年龄较小,呼吸系统或者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患有肺炎的几率较高。为此在治疗中加强护理干预可帮助患儿康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进而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家属满意度[1]。同时在临床开展护理工作中,由于患儿的年龄跨度较大,造成患者的认知、理解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为此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更能够满足患儿的需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就针对性护理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现作以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区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选取94例在我院开展小儿肺炎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签字批准;患儿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院后经X线胸片确诊;存在发热、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部听诊有喘鸣音或者湿啰音。排除了合并消化系统疾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病变;交流障碍患儿。
按照随机双盲分为对比组(n=47)和护理组(n=47),对比组中男性和女性各27例、20例,年龄为2个月-6岁,年龄均值为(3.09±2.55);护理组中男性和女性各29例、18例,年龄为3个月-7岁,年龄均值为(3.63±2.41),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比组实施常规性护理方法,主要有止咳、平喘及吸氧等对症治疗,每日对患儿心率、体温及脉搏等指标进行检测,为患儿提供舒适化的环境,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等。
护理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方法:①护理技能培训,定期开展护理人员在护理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加强护理知识认知的深度,培养护理人员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为患儿提供有效性科学性的护理服务。心理疏导,肺炎患儿由于年龄较小,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性较大,加之治疗中的疼痛不适会增加应激反应的发生,为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可依据患儿的年龄、性格、病情情况及认知情况开展个体化心理引导,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中保持耐心,增加沟通交流取得家属的信任和配合性。为家属发放健康知识手册,让其对呼吸系统疾病建立正确的认知,并指导家属培养患儿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
②环境护理,因患儿免疫能力较差,为避免交叉感染,需要定时对病房开展消毒,保持良好的通风及室内温度。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对患儿心脏带来负担。3岁以下患儿输液速度控制在5-8滴/min;3岁以上患儿输液速度控制在10-15滴/min。部分患儿需要较长时间的补液,为防止多次穿刺引起哭闹抗拒现象,针对患儿的情况实施留置针穿刺。
③生活护理,饮食方面,母乳喂养患儿继续鼓励坚持母乳喂养,较大幼儿指导家属开展健康膳食,食用一些营养丰富且口味清淡的流质食物的,随着病情好转逐步过渡至半流质饮食。在治疗阶段结合患儿的年龄开展肺炎知识及治疗注意事项的讲解,告知家属以多按摩、安抚等方法增强患儿的安全感和生理舒适度。治疗期间密切展开患儿重要临床指标的监测,体位高于38.5℃患儿每隔1h检测一次心率、体温及脉搏等指标,指导家属以温水擦拭、冰敷等方法降温,鼓励患儿多饮水,及时更换贴身衣物;体温低于38.5℃患儿每隔3-4h检测一次,避免发生支气管扩张、心力衰竭等严重性并发症。做好呼吸道护理,保持患儿呼吸道畅通,可以面罩雾化吸入方法减轻患儿雾化治疗中的不适感,协助患儿取侧卧体位,雾化治疗后实施自下而上、由背部外侧向中间叩击排痰,婴幼儿取头低位借助地心引力促进排痰;年龄稍大患儿可示范咳痰动作,并指导其咳嗽的技巧帮助其有效排痰,无力排痰患儿给予吸氧后实施器械吸痰。
1.3护理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以自制调查问卷开闸调查,总分为100分,分为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70-90分)和不满意(70分以下)。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开展数据处理分析,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进行检验。护理满意度用率表示,以进行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护理组的临床症状中,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用时均少于对比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小儿肺炎因患儿自身年龄较小、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存在较大的治疗难度,为此在积极开展治疗阶段需要配合更优质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辅助性治疗[2]。常规性护理虽能够取得一定的护理成效,但是在改善预后质量及治疗效果提升方面并不理想。针对性护理干预作为新型的护理干预方法,在目前阶段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旨在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开展针对性的管理,进而提高整体性护理质量[3]。肺炎患儿的症状主要以呼吸系统方面表现,为此治疗及护理的中心应围绕呼吸系统为主,针对性的开展呼吸道管理,以雾化吸入、协助排痰等方法缓解症状,能够促进整体疗效的提升。治疗全过程中开展对患儿家属的疑问解答,协助患儿疏导不良情绪,在家属参与的配合下帮助患儿愉悦心情,提升了治疗的依从性[4]。结果显示,护理组的症状缓解时间用时均少于对比组(P<0.05);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比组(P<0.05),表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取的积极的成效,证实了上述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作用。
综上,针对性护理措施对小儿肺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和治疗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田金娟,虢晶晶.针对性护理措施对小儿肺炎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6):2232-2234.
[2]王宜玲.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2):54.
[3]陆林琴.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患者抗生素应用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04):674-676.
[4]高艳鸽,刘红锐,丁宁.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措施和对不良反应的影响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6):7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