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夏敏
(苏州市姑苏区平江街道娄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哮喘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本社区的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调研,本次调研时间在2018.09-2020.01。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均分得30例。对比组采用常规管理。研究组给予病人全科医生门诊管理。分析两组最终管理结果。结果:(1)对比组管理满意评分结果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2)对比组病人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高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3)对比组管理满意评分结果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病人社区管理中,全科医生门诊管理模式应作为首选,此方案可改善病人空腹血糖水平与餐后血糖水平,此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关键词】全科医生门诊;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具有终身性。目前临床没有明显的治疗方式,只能通过服药、注射胰岛素、控制饮食等方法来降低血糖、调节血脂,来保证病人生命安全[1]。糖尿病的主要发病主要因素是糖、脂肪、蛋白质、电解质代谢的紊乱造成的综合症状,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以高血糖。严重的患者很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因病程较长的因素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并发症的出现。糖尿病在临床治疗中以对症治疗为主,但为了提升治疗效果,我科室采用了不同管理模式,在文中进行对比,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60例本社区的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调研,本次调研时间在2018.09-2020.01。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均分得30例。对比组:参与本次调查病人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4例与16例,年龄最低为39岁,最高为62岁,中位年龄为50.61岁。研究组:参与本次调查病人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5例与15例,年龄最低为40岁,最高为63岁,中位年龄为50.72岁。两组病人一般资料经对比资料证实,均无差异,P值>0.05。
1.2方法
对比组采用常规管理。
研究组给予病人全科医生门诊管理,具体如下:(1)组建管理团队:团队人员包含我社区工作人员以及护理、社区公共医生、全科医生;(2)管理干预:在团队组建完成以后对小组所有成员进行整体培训,提升全体工作人员对于糖尿病疾病常识掌握与知晓程度,提高与病人、病人家属的沟通技能,并掌握良好的沟通方式;(3)制定管理方案:小组成员在制定护理方案中要充分的结合病人实际病人、自身情况、文化程度、工作情况再制定糖尿病管理方案,每30天要开展为期一次的糖尿病知识普及讲座,告知病人、病人家属定期复查血压与血糖的重要性,每六个月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1次;在条件允许情况下组建交流会,让病人与病人之间能够交流运动与饮食,并在全科医生指导下如何科学的预防并发症、如何进行科学锻炼、如何进行科学饮食。
1.3观察指标
分析护理结果:(1)血糖水平改善情况分析: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方面进行分析。 (2)管理满意度:采用评分方式进行,此评分问卷为我院自设问卷,总得分值为一百分,得分越高证明病人对于本次管理的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软件(22.0版本),计数资料(率)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时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空腹血糖水平对比
对比组:参与本次调查的30例病人中,空腹血糖水平为7.64±0.09mmol/L;研究组:参与本次调查的30例病人中,空腹血糖水平为6.19±0.02mmol/L,对比组病人空腹血糖水平较研究组相比明显较高,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
2.2餐后血糖水平对比
对比组:参与本次调查的30例病人中,餐后2h血糖水平为9.51±1.31mmol/L;研究组:参与本次调查的30例病人中,餐后2h血糖水平为8.39±0.20mmol/L,对比组病人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高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
2.3管理满意度
对比组:参与本次调查的30例病人对于本次管理均表示满意,护理满意评分结果为75.61±3.61分;研究组:参与本次调查的30例病人对于本次管理均表示满意,护理满意评分结果为90.61±4.21分,对比组管理满意评分结果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
3讨论
糖尿病在该种疾病临床中是一种多发病,目前没有很好的有效的办法治疗。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糖尿病的患者也逐年增加[2]。糖尿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发病机制上不明确,不同的病因发病的机制也是截然不同的[3]。糖尿病在临床治疗中,以口服或注射药物为主,但由于糖尿病存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且治疗时间漫长,多数病人在临床治疗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应,部分病人甚至私自增加或减少用药剂量、还有部分病人出现了不科学饮食等情况,上述情况不仅降低了治疗效果同时也影响了自身身体健康[4-5]。为此,要给予针对性管理。在以往管理中,常用管理方式为对症管理,即为告知病人科学饮食与运动的重要性,这种管理方式为填鸭式管理,虽然有效,但效果一般。为了提升管理效果,我科室采用了社区全科医生管理模式。社区全科医师团队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属于新型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模式在实施中,通过组建管理团队,可提升小组团队人员对于疾病的掌握情况,同时可提升与病人沟通、传授知识的方法,提升自身职业技能与素养;通过管理干预,以健康教育方式为主,使病人能够掌握按时、按需的复查,避免疾病出现加重或是诱发并发症情况。通过制定管理方案,使病人能够知晓如何正确、科学的饮食以及运动,提高疾病康复效果与治疗效果。
本文证实:(1)对比组管理满意评分结果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由此结果可以证实研究组所采用的管理方案更佳,可提升管理满意度;(2)对比组病人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高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3)对比组管理满意评分结果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由此结果可以证实研究组所采用的管理方案更佳,可改善病人血糖水平。
综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病人社区管理中,全科医生门诊管理模式应作为首选,此方案可改善病人空腹血糖水平与餐后血糖水平,此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参考文献
[1]张莉.社区全科医生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规范管理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1):165-167.
[2]李燕嫦,杨小剑,李碧欢.社区全科医生对糖尿病规范管理效果探讨[J].智慧健康,2020,6(9):160-161.
[3]张华.社区全科医生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规范管理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20):83.
[4]杜栩名.以社区全科医生为主导的糖尿病慢性病规范化管理 对糖尿病控制达标率的影响[J].健康大视野,2019,(18):290.
[5]付文,刘庆敏,裘欣, 等.全科医生指导下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的效果评价[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0,14(5):43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