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萍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第三小学,浙江杭州,311241
摘要:提高整书阅读的深刻性,寻找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越来越成为教师需要考虑的阅读教学问题之一。对于整书阅读,笔者依托学习单,从分类摘抄重点、深化故事内涵、拓展故事形式三方面提高学生阅读的深刻性。
关键词:整书阅读;学习单;深刻性
一、研究缘起
1.改变整书阅读的尴尬现状
现状一:读而不入
在开展小学中段整书阅读活动时,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深入参与到活动中。有的学生习惯做角落里的“看客”,一言不发;有的总是雾里看人,不清不楚;有的在课上说得头头是道,课后忘得一干二净。整书阅读最后演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教师读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了无趣味。究其原因有很多,但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笔者在从事中段语文教学时,发现中段的学生萌生了个性思维,但是由于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清晰的逻辑思维,理解比较偏面、零碎,对自己喜欢的书籍空有一腔热情却读不持久,读不深入。
现状二:读而不融
整书阅读的意义是让学生在高品质的阅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在中外优秀文化的熏陶下学做人、学知识,不断塑造对生活、对学习的正确态度,为今后的成长添砖加瓦。然而现阶段的整书阅读还仅仅停留在读“一本书”,只了解故事情节却无法将书本内涵融于自己的内心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
面对此情此景,不得不让笔者思考:能否以学习单为依托,指导学生阅读整书并逐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2.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第二学段侧重考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课标中还指出,把“语文素养”中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可分为六个层次,其中第五层次就是要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修养”,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
二、概念界定及研究目标
学习单:指的是涉及到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学习过程的,可写可编可演形式多样的学习单。每一张学习单上都有准确的导向性,帮助学生理清作品,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让学生真正地走进书本,再带着对作品的理解走出作品拥抱生活。
整书阅读:主要指阅读传统的叙事性的儿童文学作品,体裁主要指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
深刻性:意在通过此项实践研究,探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丰富、充实学生的每一次阅读体验,让阅读变得精致有趣,让回味有迹可循。
三、研究内容与措施
基于利用学习单的形式,提升学生整书阅读的深刻性,笔者认为可以从“分类摘抄重点——巧搭故事框架”、“深化故事内涵——融入故事情境”、“拓展故事形式——延伸故事内涵”三个维度展开,做实做透学习单,切实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让整书阅读卓有成效。
1.分类摘抄重点——巧搭故事框架
传统叙事性的儿童文学作品包含了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多元或鲜明的故事主题,把各个要素掌握清楚并搭成故事框架是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基础。
(1)关注核心思想——定主题
《人鸦》这本书的故事内涵丰富,包括了男孩瑞夏德的性格转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处理、人性愚蠢与智慧的比较、外星球生物的造访等,每一个内涵背后都有值得深究的地方。在学生第一次读完本书之后,笔者在学习单上设计了两道题目。
问题一:读了本书,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感觉到瑞夏德一开始是一个非常懒惰、不爱学习的人,但是变成乌鸦之后他变得勤奋好学了,我也要向他学习。
生2:瑞夏德是一个人的时候喜欢飞,不喜欢算数,没有朋友,但是在乌鸦群体中他是一个讲故事能手,收获了很多朋友。
生3:瑞夏德经历了很多事情,他帮助了很多小动物和乌鸦头领罗高,他成了一个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人。
生4:瑞夏德变成了一个有勇气的人,因为罗高说:“不要恐惧,朝着嘴巴的方向超前飞”,它没有恐惧,成功变回了人。
······
问题二:你认为瑞夏德该不该变回人?说说你的理由。
生1:该,因为人是人,乌鸦是乌鸦,瑞夏德有自己的生活,他要过人的生活。
生2:应该,他在做乌鸦期间改正了身上的很多缺点,还帮助了朋友。后来,他也在朋友的帮助下变回了小男孩。
生3:不该,因为它可能成为乌鸦首领,乌鸦需要他。
生4:应该,因为他想回家。
生5:应该,因为他每天都在背变形的口诀,说明他很想变回人。
······
从答案中可以得出:学生们普遍对男孩瑞夏德的性格转变感兴趣且印象深刻,但是对男孩性格转变之后的认识过于片面、欠深刻,因此本书的探讨主题定为“改变、重生”,以此为切入口重点研究。
(2)整理故事要素——理脉络
经过讨论探究之后,发现瑞夏德刚开始变成乌鸦时还带有人的“本性”,并没有发生性格的转变,所以他才会感到不适应。“人鸦”本就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状态,身份的转换是次要的,人物灵魂的重塑才最重要。于是笔者把瑞夏德四种心理状态的变化历程简化,更具直观性:
起初 有价值 最终
优点 缺点 ①拯救乌鸦头领罗高
②帮助辨别稻草人
③讲故事能手
④帮迷失的小鹿找到妈妈
⑤拯救蝴蝶、小山雀
⑥赶走狐狸,救下小矮人
珍惜友谊
助人为乐、有爱心、善良
有坚定的信念
坚强、勇敢
谦虚
机智
有担当、有责任心
永不言弃
积极上进
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好奇心强
写作能力强
会讲故事
厌学
不喜欢数学
自由散漫
我行我素
懒惰
贪玩
孤僻
懦弱
人物评分 分数偏低 人物评分 分数高
直观性的表格串联起了整个故事的内容框架,更简单也更具象化,为第三步的仿写奠基。
(3)对比绘本故事——写简介
《人鸦》讲述了一头金发、鼻子上有几粒雀斑的小男孩瑞夏德竟然变成了一只乌鸦。变成了乌鸦之后的瑞夏德经历了拯救大头领罗高、拯救蝴蝶和小山雀、帮助鸦群辨别稻草人、讲故事能手等一系列事情之后,逐渐在鸦群中找寻到了自身的价值,成功踏上了一条找寻自我的道路。这个故事主题和绘本《小猪变形记》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笔者让学生仿写故事简介:
在直观性表格梳理中,学生对瑞夏德的“前世今生”有了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这种潜在的意识最终在学习单的仿写中落地,从而让学生对作品有了更准确清晰的理解。
2.深化故事内涵——融入故事情境
对作品的理解需要借助质疑、联想、比较、练笔等形式才能更深刻,只有多角度、多形式地与作品、生活和作者对话,才能不断丰盈读者的阅读感受,充实阅读体验。
(1)聚焦质疑——通过释疑提升思考力
《人鸦》是作者埃迪特.施莱伯尔-维克幻想文学“乌鸦系列”的代表作,它的内涵丰富,极具哲理又富有思辨性。笔者分成了几个小组,让组内成员之间质疑释疑,并最终合作完成了人鸦的解疑学习单。
(2)聚焦联系——通过比较加深理解力
本次《人鸦》的阅读主题是“改变、重生”,关于这类母题的文学作品有很多,结合学生的兴趣及阅读经历,笔者把《人鸦》与绘本故事《小猪变形计》、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窗边的小豆豆》三本书设计在一张学习单上,让学生在比较中找出三本书的共同点与不同之处,达到对作品更直观深刻的认识。
(3)聚焦练笔——通过习作引起共鸣性
一切的口头语言只有落实到书面才能形成更强烈的共鸣,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围绕《人鸦》,笔者设计了三项练笔学习单,分给三个不同的小组,并让小组派代表交流,在全班形成了一股浓厚的《人鸦》学习氛围。
①评人物
瑞夏德是一个立体丰富的人物形象,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奇幻色彩,信息量十分丰富。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瑞夏德的精神力量,本次学习单通过“外形、”“性格(转变)”、“人物评价”、“社会身份”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摘抄、叙述或概括,从多角度勾勒瑞夏德的人物形象。
②品故事
《人鸦》的故事在人类群体中也有引领与启发,在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生命的成长、个人的特长展示、勇气与担当、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处理等方面都有深刻的借鉴。笔者设计了一份“我与《人鸦》有个约定”练笔单,让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并在班中进行展示交流。虽然瑞夏德的变身经历我们无法效仿,但穿行在瑞夏德的鸦群冒险之旅中,学生们也看到了自己在生活中的影子,或是因为一个事件触发了自己的勇气,或是领悟了亲情的可贵,学会了承担责任,一张张练笔单留下了阅读的痕迹,也记录了学生心灵的成长!
③续故事
猜测、想象是阅读作品通常会用到的方式,让孩子大胆地猜测瑞夏德变身回人之后的生活无疑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于是笔者让学生续画人物经历线路图并写作。
作者给了我们一个看似完整实则留有悬念的故事结尾,如何让瑞夏德的生活真正地走向正轨,需要读者大胆地猜测、想象,这就是读者和作者在创作上的二度合作。
3.拓展故事形式——延伸故事内涵
基于《人鸦》这部作品对话多、语言通俗、人物特点鲜明、故事哲理深刻等特点,笔者还设计了剧本改编学习单,鼓励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改编成剧本,再进行表演交流。
(1)剧本改编
很多优秀的作品都会吸引人们以各种形式进行二度创作,或编剧或表演,笔者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学们在共同创作的过程中锤炼语言,并再次体会《人鸦》的深刻意义且赋予它新的内涵。
初入鸦群的日子【剧本】
第一幕
编剧:第二小组全体成员
人物:瑞夏德、保安乌鸦拉尔夫和鲁迪、乌鸦发言人、放哨乌鸦、A乌鸦、B乌鸦
地点:一棵黑压压罗满乌鸦的大树跟前
时间:瑞夏德变成乌鸦之后的第一天下午
旁白:瑞夏德被保安乌鸦拉尔夫和鲁迪“挟持”着飞到了一棵黑压压落满乌鸦的大树跟前。瑞夏德从未见到过这么多的乌鸦。他们刚准备在树枝上落脚儿,一只放哨乌鸦的严厉喝问先发制人,打破了沉默。
放哨乌鸦:口令?(一脸严肃、面无表情)
拉尔夫和鲁迪(齐声):克罗克!一个新来的!
旁白:话音刚落,所有的乌鸦都转过身来,用它们好奇的黑眼睛打量着瑞夏德。
A乌鸦(响亮严肃):听着!从现在起,你就是我们之中的一员,就得承担某一项义务。说说你的强项!
旁白:瑞夏德思考着。折纸飞机?画画?讲故事说故事?可这些在这儿压根儿派不上用场啊!
瑞夏德:我在学校里就最烦写作业了,现在我成了一只乌鸦了,我最多只想学习和演练飞行技术,其他什么都不想。
旁白:乌鸦们齐刷刷地望着瑞夏德,个个显出不理解的神色。
乌鸦发言人(摇了摇头、掷地有声):这里容不下我行我素的乌鸦!你需要群体,群体也需要你!
瑞夏德(继续辩驳):可是,我并不是一只真正的乌鸦呀!
乌鸦发言人(厌烦):什么叫真正的?你看上去像一只乌鸦,说话像一只乌鸦,那你就是一只乌鸦。明天一早和你的同伴们一起外出,去寻找刚撒过种子的土地!往下,我们看看再说。
旁白:当了乌鸦的第一天晚上,瑞夏德睡得很不踏实,他梦见了自己忘记了如何飞行,只能无助地在地面上蹦来蹦去,梦见了自家的猫没有认出他,朝自己猛扑过去。这注定是一个难忘的夜晚。
(2)剧本表演
每一个小组创作的剧本都是不同场景的故事,这些故事被一个个搬上舞台,生动呈现了瑞夏德的心路历程。在小演员们惟妙惟肖、入情入境的表演中,观众们收获了欢笑与感动,享受了一场珍贵的视听盛宴,而小演员们也在排练中一次次地熟悉人物,不断地感受《人鸦》故事角色们当时的心境,创造出了一个个独一无二的鲜活人物形象。
后记:加强整书阅读的深刻性,让整书阅读真正落到实处是当前阅读活动中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笔者借助学习单,从分类摘抄、深度理解、拓展形式三个维度,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加强对作品的理解。期待学习单能起到抛钻引钰的作用,让孩子们不断习得阅读整书的正确方法,以读透一本好书为起点,找寻更多优秀的作品,让阅读真正滋养孩子们的心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参考文献
[1]张文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阅读.写作版),2019(37)
[2]黄雪晶.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以小学中年段为例【J】教育观察,2018(7)
[3]蔡玲.学习单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