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娟
安康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习作难,起步习作更难。因为习作是一个复杂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受学生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小学习作起步阶段的心理状态,它是习作课堂是否有效的金钥匙,它是奠定学生终身习作能力的基石,更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必经之路。下面,我将分析和思考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分析;对策
我在汉滨区五个学校抽样调研2000余名三年级学生,结果令人震惊:近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对于习作课堂存在着各种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只研究教师如何上好习作课远远不够,还需要研究学生在刚接受习作学习这项新任务伊时产生的畏难心理因素,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轻松迈好习作第一步,为未来的书面语言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心理障碍研究的现实意义
我们通过构建学生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激发表达欲望,引导个体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言语体验,锻炼语言能力,训练思维方式,提升言语品质和思维品质,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最高目标——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有自信的合格公民。因此,加强小学生作起步阶段心理障碍研究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层面:
一是教师层面。教师能更好地掌握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言发育特点,提高对三年级习作起步教学整体有序的统筹安排能力,寻找适合习作起步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尽可能降低因为习作教学不科学致使学生形成的心理障碍。
二是学生层面。教师在探索三年级习作起步教学策略的过程中,促使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个体最佳发展状态为主要目标。要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习作动机,就必须激发他们较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如交往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取得成就的需要,以唤醒学生真实的言语生命动机,从而促使他们真正的爱上习作,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
(一)习作时焦虑不安
约有29.5%的学生一听到习作就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习作时,一提笔就觉得心慌掉气,不知如何下笔,甚至半节课过去了还没写出一句话。14.8%的学生害怕写得不好被老师批评,罚重写的焦虑心理。
(二)习作时被动应付
约18.5%的学生迫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习作任务,胡编乱造、生搬硬套,敷衍了事。教师再不闻不问,致使这些学生多数在习作起步阶段会掉队,丧失习作的兴趣与信心。
(三)习作时依赖范文
这类学生习作课听讲认真、态度积极,也想把习作写好,但总是希望老师多读范文,自己“依着葫芦画瓢”。一旦独立习作不熟悉的题目时,头脑里一片空白,无处下笔。
(四)习作时自卑无助
本身个性内向且自卑的学生,再因语文成绩不好,长期被忽视冷落,从未获得过成功的喜悦,自卑无助的心理使得他们对刚接触的习作也会失去信心。
(五)习作时态度逆反
这类学生主要是语文成绩极差,情绪泛化导致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老师指导他们的习作,在他们看来是一文不值,于是干脆不写了。
二、有效克服习作起步阶段心理障碍的对策思考
(一)明确“为什么而写”,解决习作的动力问题
在调研结果中发现,只有不足20%的学生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习作,约80%的学生都是习作困难户,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写不具体、写不好等各种表象问题困扰着刚刚接触习作的学生。实质问题是学生习作的动力不足,不知道为什么而写的。当学生明确了自己“为什么而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习作动力的问题。
(二)树立习作信心,增加积极心理体验
1.巧用评价语激励
准确合理、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能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积极的状态。习作评价中教师尽力避免“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感情充沛”“很棒”“不错”等,太过笼统、指向不明的评价语是没法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
2.巧搭展示台激发
借助多种平台,定期推出优秀习作、进步习作展,鼓励学生踊跃投稿到各种报刊杂志。教室的“习作园地”、学校的微信公众平台、当地的报刊杂志等不同层级的展示平台,为每个学生提供习作展示的机会,不要把习作展示只集中在20%的学优生。
3.巧设习作集激趣
每学期可以出一本班级习作集,习作内容要求不限,每个学生拿出本学期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习作、日记、片段练习进行修改、誊抄,擅长美术的学生设计封面,最后汇总成册,在班级里进行传阅。
(三)运用合理奖励,重视健全人格塑造
我在实践中特别重视对学生的习作奖励。设立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都能拿到的奖励机制,如作家奖就会让学生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优秀奖奖励一个本子(一学年集齐5个本子,可兑换一本书。);进步奖(本子、儿童刊物一本);小小进步奖(我上习作讲评课随时身上装有糖果零食。我的一个拥抱也是算奖励。我在学生习作本上画一个笑脸、大拇指等,或者帮助他们回答一个疑惑也算奖励,我经常会给学生传递解惑的价值最高的奖励理念!于是出现很多学生问我能否不要书本子,问我一个困惑很久的事……)
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评价与奖励机制的实施就是希望通过心理暗示,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与自信心,促进学生习作兴趣的形成。同时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逐步养成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的良好人格品质。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克服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廖幼华.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成因及教学对策[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8,000(12):49.
【2】胡紫杰,王冰.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心理障碍的消解[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07):44-45.
【3】耿德超.消除习作心理障碍培养学生习作热情[J].成功(教育版),2013,000(0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