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侧改革视域的教师培训行动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3期   作者:姜秀丽
[导读] 教师培训是帮助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姜秀丽
        吉林省通榆县教师进修学校 137200
        
        摘要:教师培训是帮助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虽然目前的教师培训工作已经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也出现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即不合理的培训方案、课程设置和管理方式频出,严重阻碍教师培训的前进脚步。为此,在供给侧改革的视域下教师培训工作的相关负责部门应该积极探索教师培训的科学方式,用完善的创新培训体系更好的为教师培训工作和教育发展服务,以最好的方式满足教师各种各样的成长需求。鉴于此,本文基于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教师培训行动路径进行探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交流。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教师培训;有效策略
        1.引言
        新常态发展的态势在经济行业逐步的显现,但教育行业,尤其是教育教师培训逐渐的落后于当前已经进行转型的要求,就目前来说,在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新时代的教师队伍培训有了新的变化。专业科学的培训设计让教师的素质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尤其是信息化的今天教师培训的方式更是丰富多彩。因而教师的培训工作取得明显的进步,部分地区的教师培训已经做到国家示范级别。但是在这如火如荼的教师培训身后却隐藏着培训质量差、教师获益微等诸多不堪的问题,这些问题让培训部门重新开始思考和探究教师培训的方法。那么如何更好的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就成为当下培训部门首要解决的问题。
        2.当前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2.1培训方案不合理
        许多年的教育经验,教育者往往更注重需求侧,也就是教师的需要,但对于教师的培训,却迟迟跟不上。教师需要的供给跟不上教师的真正需要,也无法针对性解决当前存在的培训问题。要真正通过教师培训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根据每个教师不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式,所面临的不同问题,区别对待培训方案的设置。但是目前很多培训方案中的培训内容都很普遍和统一,没有认真的报告分析,没有针对性的培养设计方向,很难满足教师的问题需求。而且培训方案整个流程的设计都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模式,是不是在教师的接受范围内还是一个问题。这种没有付出过心血的方案设计和过多渗透共性问题的培训方案千篇一律,往往起不到很好的培训作用,相反还让教师的培训热情降低。更让人费解的是现下的教师培训活动仍然只是机械的理论讲述,教师只是被动的走流程,整个培训方案设计上教师没有话语权,也没有选择权。因此教师只把培训当任务完成,并没有从中获得收益。
        2.2课程设置不成熟
        培训部门要根据教师教学的问题设置相关的培训课程,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师教学的个性以及教师专业所需,按照不同性质的教师给予不同课程设置和培训指南。一般的普通校本培训和县级培训基本以实践放在第一位为主,培训的主讲人都是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而讲述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教师自身总结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感受,非常实用。但是这样缺乏理论依据,教师难以从中得到教学反思。而在省级和国家级的教师培训中满足理论培训,培训方只重视培训层次的高大上,聘请知名的专家授课。但这些专家没有一线工作经验,不了解教师的实际情况,很大程度上只是讲授自己的理想化教育理念,这种空洞的纯理论培训更容易让培训教师厌烦。除此之外,培训设置多倾向于学科知识,缺乏教育教学中的专业发展理念,缺乏对于教师道德,教师专业素养的关注,更多的课程内容流于形式,且课程安排的时间往往多在寒暑假,占据了教师原本的假期时间,使得教师失去了原本合理的休息时间,从而也消耗了教师对于培训的期望和热情。


        2.3管理服务不完善
        供给侧改革要求教师培训的服务管理必须适时创新,但是当下教师培训管理服务连最基本的完善都没有做好,除了服务本身不够细化,不能满足生活需求,就连培训过程中的课程管理和教学条件也非常落后,甚至食宿条件和项目水平都做得非常不尽人意。尤其在高层次的教师培训中学院的服务保障和学习保障都很难满足,大大降低了教师对培训的期待。
        3.供给侧改革视角下优化教师培训的有效策略
        3.1完善培训制度
        培训部门要着力完善培训制度,将培训的各个目标贯彻落实。第一,调研制度完善,培训团队组织专人进行培训前期调研,做好调研分析和报告整理,以及提出教师培训意见。第二,方案制度完善。培训方案由培训团队通过严密的需求分析后设计,要事无巨细,从培训主题、课程、形式、预期、管理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第三,质量评估制度。教师的培训结束后质量评估部门根据教师的培训数据进行总结反思,形成专门的培训经验。第四,保障服务制度。主要是后期服务项目的专业化,包括为教师准备教学设备、培训资料以及培训食宿安排。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完善制度保证制度监督,注重培训效益的提升,例如培训经费,要提高其使用的效率,要保证高质量,优秀的培训平台,和各地之间的优质资源整合。其次,在培训的组织形式上,要更加注重培训的方便和效率,在以往,培训往往在培训者所在地设置培训点,每次参加培训,教师作为学员就要面对课程调整和长途奔波了旅途劳累,众多学员来到培训地,还要考虑其旅途花费,饮食住宿等需求,繁琐而复杂,而如今的培训地点,多设置在需要参加培训的教师所在的学校,学员不需要长途跋涉,可以在所在地参与培训,或在空余时间在网上的学习平台进行培训,大大缩减了不必要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提高了培训效率。
        3.2强化培训队伍
        培训队伍的专业化是培训质量的保障。培训团队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建设,要有计划地组织团队的培训人才进修、学习,加快培训队伍的素质和专业提升,还要聘请优质的专家为培训团队的人员教学,形成强有力的培训人才资源库。不仅如此,还要开展培训科研,打造有质量的培训教学,研究培训过程中的问题,形成优秀的培训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培训团队各个人员的培训规范和培训管理意识,让培训变得更加专业,培训的质量才会提升。培训者要改变培训的理念,要将培训的关注点从“教”转变为“学”,从以往从业者专注于教授,而转变为关注学员“学”的过程,关注于学员之间的互动,让教师在培训中有效地参与进来,加强其合作的深度,能够充满热情,有积极的意愿来参加培训。在培训时,要不时地要求培训人员多发言,多交流,不同的学员之间,多分享自己在培训中的所思所想,实现头脑风暴,加强思想交流碰撞。
        5.结束语
        总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培训对当前教育改革的现实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教育教学改革进程,更为关键的是为我国的教育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教育人才,各个高校及教师培训学校,应当肩负起这个责任,满足教师的多元化需求,实现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培训团队应该立足于培训实践,致力于解决教师培训中的各个难题,用最专业、最高效的培训服务满足教师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利民.基于供给侧改革视域的教师培训行动路径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7(5):75-77.
        [2]陈超.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的教师培训路径探析[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0):67-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