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伟
山东省烟台莱州市沙河镇大王小学 261432
摘要: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讲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有效的落实了生本教育的理念,能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使教学的课堂充满活力,进而高效的完成了教学的目标。本文以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多种有效的策略,教学效果显著,旨在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道德与法治;应用策略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正在以迅猛的发展趋势改变人们的生活及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中,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以新鲜、生动的视觉体验,帮助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教学的质量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多元化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教材中枯燥、单一的文字内容借助鲜活、生动的图片、视频来展示,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感官体验,有效的达到了化繁为简的目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化了学生的感悟与理解能力,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水平及道德素养。同时小学道德与法治涉及的教学领域广泛,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拓宽了学生学习的视野,并同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将德育教育与法治的观念落实到了实处,实现了教学质量的高效提升与发展。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的动力一般取决于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快速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才能更高效的完成学习的目标。同时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还能有效的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促使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与探索,深入了解了教学的内容,提升了学习的效率。例如:在进行《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了调查的任务,让学生去了解秋天的节日有哪些,有什么习俗以及关于这些习俗的故事,还可以通过询问家长和身边的人,了解关于:中秋节与月亮的故事,并引导学生回想以前过中秋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学生展示中秋节街边的场景以及月亮的图片让学生观看。接着教师为学生播放关于中秋的诗歌让学生来欣赏,并以来让学生感受人们对于中秋节的情感。接着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课下搜集到的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及资料,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分享与总结,教师引导小组中推选一名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讲解,学生讲解完后,教师为学生展示在这个阖家欢乐的节日中,有不少人为了大家的安宁辛勤的付出,不能与家人团聚只能寄托于思念。教师为学生展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自古诗人用诗句来表达自己对于亲人的思念,对于中秋节的情感。教师为学生展示相关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赏析朗读,让学生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深厚,并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师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实现知识的最大化,并能使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实现了教学内容的高效运用。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尚未发育成熟,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理解的更透彻,学生也不能更好的学以致用。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给学生以全新的学习体验,并能对于教学中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审视,进而帮助学生对于教学的内容有深入的理解与掌握,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进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为帮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与义务,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经验与经历的回顾,从而深刻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提问:你们今年多大了?在你的成长中离不开谁的保护?除了父母亲人和老师,还有谁在一路保护着我们,伴随我们一路成长,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接着教师对学生说出:法律是国家规定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准则。有了法律的保护,我们才能更好的生活与学习。教师为学生出示板书“法律。”教师为学生播放法治教育宣传广告,并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法律。教师借助多媒体还为学生出示了:早上,父母送学生上学;马路上行人车辆有序前进;我在学校认真听讲学习;休息日能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生病了,父母送我去医院看病;学校组织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等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并让学生感受法律给生活带来的保护作用。同时教师为学生展示针对儿童这一特殊的人群制定的相关法律,使学生明白在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时,应该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教师为学生出示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借给其他学生的学习机,别人一直不还;生活中保姆将学生反锁在家里,以及有学生偷看他人的日记等,教师对学生讲解:财产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被侵犯后应该怎样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这种形式进行教学,以生动形象的法制教育宣传广告让学生的理解法律给生活带来的保护作用,并借助案例体会法律具体的表现形式,有效的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构建。
(三)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外,还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学中的一些具有难度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理解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借助信息技术来教学,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促使学生循序渐进的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为今后更深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进行《国家机构有哪些》一课的教学时,由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而言比较陌生,教师借助学校的部门为学生制作了思维导图,让学生观看,让学生明白负责学校事务领导及协调的部门(校长室)、负责教学的部门(教导处)、负责德育的部门(德育处)、负责学校后勤管理的部门(后勤处或总务处)等,让学生明白各部门的职责,各部门共同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保证学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接着教师为学生讲解国家的正常运转也离不开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教师为学生出示PPT,出示各个部门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后哪些属于国家的机构,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设置了连线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连线。学生完成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纠正与讲解。接着教师为学生出示“宪法”一书,并让学生观看“国家机构”一章,让学生对于国家机构有深入的认识。教师在课堂中教授完毕后,同时将本节课的内容制作成电子课件,发送至班级群中,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巩固,并将教学中的难点与疑问记录下来,由家长发送给教师,学生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在下次上课时给予学生讲解。教师借助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效率的高效提升,对于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了教学的资源,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小娟.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J].好家长,2018(66):43-43.
[2]石洪辉.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8(10):1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