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3期   作者:洪素文
[导读] 作文在高考语文中占的分数比重较大,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之一
       
        洪素文
        泉州师院附属鹏峰中学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作文在高考语文中占的分数比重较大,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之一,而高中作文课堂的有效性与学生写作能力是否能提高有密切关系。长期以来,作文一直是教师和学生的“痛点”,学生写作效果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针对目前作文教学中的问题,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作文教学和学生发展,积极开展作文教学实践活动,构建高效、有效的写作教学模式,提高整体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字:高中写作;写作教学;有效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日渐凸显。作文是高中语文中的基础部分,也是难点部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十分注重有效的作文教学,提高自身专业教学水平,采用各种丰富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写作方面的指导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现理想的作文教学效果。但是,在目前的作文教学课堂上还有些许问题,阻碍了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明显进步。本文就当前高中作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提高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以下分析。
        一、高中作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要求生硬
        高中的材料作文居多,针对同一篇材料,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进行观察、分析、联想,会有不同的写作切入点和立意。但是,部分教师的要求过于死板,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学生容易写出千篇一律的作文,虽然没有严重跑题的现象,但是内容缺乏创新,不够新颖丰富。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兴趣将大打折扣,写作思维模式容易僵化,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致使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学生忽视平时积累
        由于繁重的课业压力,高中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课本和各种题海中,少有时间阅读课外书籍,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的普及,学生阅读的范围更多倾向于放松类文字,缺乏深厚的文化积累,不重视生活感悟,导致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反复使用一些常见的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缺乏新鲜感和时代的活力,使文章显得陈旧老套,不吸引人。
        (三)评价不规范
        由于作文难改以及作文数量较多等原因,语文教师无法一一去批改作文,很多教师用“分数”或是“优”“良”代替点评,不注重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和整体作文中的共性问题,学生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更不知道自己如何改进。如此,作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停滞不前。
        二、提高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开放写作空间
        要提高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作文教学的重视度较低,且大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效率较低。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为基础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高考作文是对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等多方面的考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应只重分析写作材料,传授写作技巧,这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写作是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和内心想法的文字表现,而且每个学生的文字表达方式和能力都不同,教师要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其探究思考能力。例如,给学生布置一段材料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在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一种最能展示自己才华的文体,进行写作。

不拘泥于课上的有限时间,让学生在家庭、社会等各个空间进行充分的情感体验,放飞学生心灵,获取真实的写作材料,达到理想的写作效果。
        (二)注重生活感悟,重视情感表达
        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注重联系实际生活,缺乏生活体验和感悟。而且很多高中生对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比较害羞,在作文中不愿意体现。针对此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观察现实生活,在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增强生活感知,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为实现有效的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素养奠定情感基础。
        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一篇题为《爱》的作文,让学生通过回想跟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进行写作。有些学生可能觉得下笔无言,不知从何写起,教师可以列举问题进行引导,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和父母相处是什么模式,父母什么举动令自己最感动,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等等,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生活感受,抒发真实情感。在这种结合生活实际的作文指导和练习方式中,既能增强学生主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积极性,积累生活素材,又能使其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用真情实感的文章打动人心。
        (三)拓宽学生阅读量,丰富写作素材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作时才能更流畅的写出精彩纷呈的文章。很多学生在写作时用的事例重复度很高,不新颖,且无味,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阅读,缺乏素材积累,没有发现适合用于写作的素材。在当前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拓宽阅读量,从中挖掘素材并积累,提高其写作内容的丰富性,逐步实现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每周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摘抄其中的好词佳句,或是根据阅读内容写一篇读后感,文体不限,引导学生合理的运用积累的素材,让文章内容更丰满,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所学内容进行阅读书籍推荐,避免学生盲目的选择。阅读与写作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适当增加阅读量,慢慢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在阅读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提高写作水平做好素材基础。
        (四)注重写作指导,丰富评价模式
        教师的写作指导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助力,教师评价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动力。有些学生在写作时,不知道从哪入手,对材料的分析不够全面,需要教师进行专业的分析和指导。作文是学生的脑力劳动,一篇优秀的作文,凝聚着学生的心血,学生渴望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得到认可,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评价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无论是独特见解,亦或文章构思,都要给予肯定,进行鼓励,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逐步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对于一段材料作文,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用辩证法分析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写作。习作后,教师要针对整体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在课堂上重点讲解,然后选取几篇典型的作文,分析其中的优势与不足,并肯定学生写作的进步,让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意识到自己写作能力欠缺的同时,也能增强写作的动力,帮助学生树立写作自信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对作文教学的重视度,以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和学生的发展。运用各种方式,提高自身作文教学水平,在日常作文教学中,科学指导学生写作,认真批阅学生写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积极研究作文教学,进行作文教学反思,不断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旺.提高高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7).
        [2]林甜甜.高中作文有效教学指导策略和原则[J].散文百家,2018(4).
        [3]王耀兰.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手段与途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