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分析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   作者:谢静
[导读] 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高中学生关于历史的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并探讨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策略,阐述了高中生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重大意义。
        谢静
        娄底四中 417000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高中学生关于历史的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并探讨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策略,阐述了高中生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历史教学;历史核心素养

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在这种空前繁荣的时代背景下,一些弊端往往是不可忽视的。当代的高中生的思想已经趋于成熟,是非观已经初步完善,但是,在现在网络上游戏、电影、电视剧的影响下,当代高中生并没有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历史观念和素养,然而这些都是促进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所以培养高中生历史的核心素养与正确历史观念成为了高中教育中的 重中之重。通过培养高中生历史的核心素养,为高中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是本文所讨论的主要话题。
一、培养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中国历史的魅力早已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外国人对中国历史产生兴趣的同时,对中国历史的正史进行各种各样的演义,近到日本、韩国、越南等国,远至美国、英国、欧洲其他各个国家,五花八门的游戏、电影层出不穷。而我国高中生,由于没有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所以受到了这些文化的不同的影响。
        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核心素养有助于高中生学习古代中国人的智慧,能够提高高中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如何提升高中生历史的核心素养逐渐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为基本目标,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革与调整,彰显人文性,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学习历史的意义和目的,科学的整合各学科的只是,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要在对相应历史知识的讲解完毕后,引导学生对史实进行辩证、客观的剖析,对历史事件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对其归纳总结,从而深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解读,有利于贯彻对人文修养的教学理念,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二、传统高中历史教育的弊端
        我国传统的历史教育往往采用“灌输式”教育法,教师告诉学生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具体时间,并没有告诉学生当时的历史背景,即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由于好多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都差不多,以至于学生死记硬背的不准确,教师没有在讲解历史背景就让学生死记硬背,造成学生只是机械式的学习,历史课由此晦涩难懂,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法不仅会让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厌恶感,也不会提高历史的成绩。
        另一方面,学生自己也不太注重历史这一方面,觉得历史不重要,对历史没有兴趣,从来不在课外接触关于历史的课外读物,把《三国演义》当成正史的笑话层出不穷。学生应当在平时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积极与教师及同学互相探讨,增加历史知识,培养对历史的兴趣。


三、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教师应该首先从自己本身的课堂上着手,对授课模式进行科学的、系统化的改革,以此来增加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对历史产生兴趣了之后,才可以谈及历史成绩与建立正确的历史观。笔者通过多年的历史教师从业经验,总结出了一下几种方式:
(一)兴趣引导法
        教师通过多媒体软件,向同学推荐一些优秀的,人民喜闻乐见的和历史有关的影视作品和课外读物,比如最近在央视热映的《大秦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播放这个影视作品的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光是影视作品,还有舞台剧也可以推荐给同学,但是前提条件是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课堂进度来推荐。
        另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们推荐一些电视上有关历史的节目,比如《百家讲坛》,节目中的教授会通过幽默严谨的语言,全方位的对电视机前的观众讲解历史,这非常适合学生们观看。
        教师还可以推荐同学们看一些有关于历史的书籍。当课程进度进行到明朝历史时,教师可以推荐同学们看《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来为读者讲述几百年的王朝兴衰,非常适合激发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
        关于兴趣引导法相关的方法还有很多,笔者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兴趣引导法要求教师拥有非常过硬的专业素养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这对我国广大历史教师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它既保证了我国教育界中历史教师的专业性,又激发了高中学习历史的兴趣与主观能动性。
(二)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要求历史教师有着一定的文学素养,这对于历史教师来说是一次极大地挑战。情景教学就是把教材上致命的历史事件,通过改编,变成小剧本,比如:我国战国时期的著名历史事件“荆轲刺秦”,教师通过改编,把这段历史事件转化为剧本,通过挑选班级中的同学,来将这段历史事件演绎出来。
        通过同学们的完美演绎,观看的同学们也逐步了解到了“荆轲刺秦”的历史背景,并且增加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变得会主动地了解更多的战国时期的历史。教师从中要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并且对学生们观看短剧之后所产生的疑问进行答疑。
        这样的教学方法增加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了课堂主体,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不再做成绩的附庸,有效的保障了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与正确历史观念的培养,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绩的有效保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学校与教师的正确的教育,才能为高中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是保证我们伟大民族繁荣昌盛的根本。“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国的高中生是建设伟大祖国未来的生力军,正确的历史观念可以为高中生建立正确的导向,不再受国外人眼中的中国历史所迷惑。上下五千年的泱泱华夏,多得是古老的智慧等待着人们的发觉,当代高中生应当学好历史,建立好正确的核心素养和历史观念,使中国立于强国之林,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助力。
参考文献:
[1]金宁宁,杨译.生本课堂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研究——以吉林省W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为例[J].现代交际,2020(21):168-170.
[2]李卿.蔡楠.刘天弘.回归历史学科本质  凸显历史育人价值——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思路、体例结构及教学建议[J].中国民族教育,2020(11):4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