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旅游服务专业茶艺课程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的探索-----以河池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为例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   作者:韦洪卷
[导读] 本文基于中职旅游服务专业茶艺课程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功能定位、和主要思路进行相关探索和研究,并以河池巴马国际养生旅游为例,对旅游专业茶艺课程教学资源进行重新组织和规划,以促进茶艺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应用,创新茶艺课程教学模式和旅游服务行业茶艺人才的培养模式。
        韦洪卷
        广西河池市河池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  547500
        摘要: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的通知》精神,明确指出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以应用为先导,加快开发支撑职业教育教学、实训、实习、科研和管理等关键业务的优质数字化资源,着力构建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本文基于中职旅游服务专业茶艺课程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功能定位、和主要思路进行相关探索和研究,并以河池巴马国际养生旅游为例,对旅游专业茶艺课程教学资源进行重新组织和规划,以促进茶艺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应用,创新茶艺课程教学模式和旅游服务行业茶艺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茶艺课程;教学资源库
        1.中职旅游专业茶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逐步融合,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都开始构建媒体课堂教学一体化的平台,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各类教学资源是职业学校展示和推广本校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平台,也是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具有促进协作式、主动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的作用,也是形成高效、开放的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就中职旅游服务专业茶艺课程而言,大部分优质的茶艺课程教学资源集中在高职院校,中职学校的课程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且大部分的教学资源局限于自制 PPT、电子教案、试题、习题库等等,教学资源建设存在内容不全,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且利用率较低等问题,这就要求中职学校茶艺教师充分地去挖掘、搜集、整理、归纳以及自我开发的各类教学资源,补充和完善现有教学资源。同时通过教学实践,反复推敲、调整、实践,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库,让其成为有价值的教学手段,辅助和补充课堂教学内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
2.中职旅游专业茶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功能定位
2.1建设背景
        茶艺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它本身有着广泛的发展市场和发展空间,你可以把它当作一种职业来发展,也可以当作一种兴趣爱好来培养,而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对茶艺课程的定位应该是介于两者之间,既不是作为茶学专业人才来培养,也不是仅仅作为兴趣爱好来学习,而是作为旅游专业服务能力之一来培养[2]。现在的旅游不仅仅是风景旅游,还包括文化旅游。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今后势必会成为茶文化旅游大国。目前全国各地的茶楼,茶艺馆、茶会所也应运而生,还有各大星级酒店也开始将茶事服务列入服务范围,旅游业对懂茶、了解茶文化、会茶事服务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为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进一步推进旅游业的发展,丰富旅游服务内容,不少中职学校在旅游专业中增设茶艺课程,甚至把茶艺列为专业必修课,以适应旅游业发展。中职旅游服务专业茶艺课程教学资源库以“辅助教学+拓展学习+能力提升+文化传承”为原则,致力于完善课程体系,创建精品课程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旅游服务行业茶艺人才,提升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文化内涵和职业能力,促进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3]。
2.2功能定位
        根据2019年1月9日国家最新颁发的茶艺师职业技能服等级划分标准,并结合河池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学情和实训室条件,目前将中职旅游服务专业茶艺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定位为四大模块:一是针对所有学生开发的基础茶艺教学资源库,满足中职旅游服务专业学生的对茶艺技能的学习需求,二是专门针对一些对茶艺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开发高级茶艺教学资源库,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茶艺技能的学习需求;三是针对热衷于参加各种茶艺比赛的学生建设茶艺竞技教学资源库,旨在提升学生的茶艺竞技能力;四是从优秀的民间、民俗茶事活动中,选择一批突出茶业特色、符合制度规范的民间茶艺,建设各类民间茶艺课程资源库,将职业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在提高职业技能的过程中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4]。
3.中职旅游专业茶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主要思路
3.1充分利用兄弟院校或网络上优质的茶艺课程资源。


        教师充分利用兄弟院校或各大网络平台现有的优质资源,广泛吸纳同行和专业人士设计制作的特色单元和配套教学资源,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中华茶文化各项目化课程,按照系统化、结构化、颗粒化资源的原则,重新整合和开发适用于电脑、手机等平台的系列化微课、视频、动画、文本等资源, 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相关课程的学习,有针对性地提高茶文化知识与技能,从而实现茶艺课程教学资源库“辅助教学、拓展学习、能力提升”的基础功能定位[5]。
3.2根据当地实情、学校学情和实训室条件,开发符合地方特色的校本茶艺课程教学资源库。
(1) 从需求出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确保课程的有效性。在充分了解区域行业人才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基础上,系统设计课程的教学和培训内容与岗位实际工作要紧密相关。以教学课程为纽带,构建与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环境密切相关的专业教学资源,保证教学资源的有效性[6]。
        (2) 注重教学实施的可行性,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资源的价值在于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其利用效果是资源的生命。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必须以日常教学为基础,是教师备课、上课、指导、教研、反思乃至开展研究的综合服务平台。教学过程中尽量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设计“做中学”互动模式,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列分析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融和信息技术,形成职业体验式,教、学、做、训、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学和用统一起来。并以此为出发点,推动茶艺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3.3多元合作,使茶艺课程资源库具有延展性和可持续性。
        前期进行资源库的集中建设,完成教学资源库的框架建设和内容建设,首先建立相应的建设队伍,按照章节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建立课程体系资源,完成专业教学资源和教材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生产;建立资格认证平台和职业技能竞赛平台,并扩展服务功能模块的体系结构。
        同时,与业内知名企业、示范院校合作共建共享,充分吸纳企业优质资源,形成优质专业课程,合作开发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课程,满足教师教学需求,学生自主学习、在职培训和社会学习者全面学习[7]。构建智能化、数字化平台为基础的新型培训模式,使我校职业教育变成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从而更好地促进校企融和、产教融合,更有助于搭建横向融通、纵向贯通、开放灵活的终身“学习桥”。
        
结语:
        《职教20条》中提到“三个对接”:“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衔接,实行产教结合;课程内容与专业标准相衔接,实行校企合作;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衔接,工学结合就会到位。”任何一所职业院校只要实现‘三个对接’,办学质量肯定不低。而课程资源库建设是实现三个对接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新时代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未来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于伟赞.教学资源库课程建设与应用浅析[J].北京政法职业 学院学报,2017,3(4):116-118.
[2]刘永福.基于中华茶文化教学资源库的平台课程建设探索  高教学刊,2020,20(35):58-61.
[3]曾萍.中职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教育观察,2019,3(15):139-141
[4]曾萍. 中职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以"中华茶艺"课程为例[J]. 教育观察, 2019,199(15):141-143.
[5]董玲瑜. 关于中职茶艺课程教学探索与思考[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20(027):95.
[6]齐晓霏. 关于航空服务类专业开设茶艺及茶文化课程的必要性及课程建设的探讨[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 6(024):140-141.
[7]侯翰康. 茶艺课在酒店管理专业中的作用——以靖西职校高星级酒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 161(23):302-3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