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婷
河北省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燕大附中 066004
摘要:课程改革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有效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即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方式,它是指教师通过提出合理问题,调动学生的疑惑思维,让学生探析、思考、整合、推断知识,它有助于学生深入化学世界进行知识学习,也能够从侧面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文章也将从问题情境的创设入手,探析具体教学对策。以带领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深入探究”,实现有效学习。
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情境;创设对策
化学学科是高中学段的重要学科,是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学生对化学“闻之变色,听之头疼”,在被动式参与化学学科学习下能动性不高、体验不佳。为了改变化学课堂学生参与化学学习这一现状,优化教学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高中化学教师就必须认识“问题情境”创设这一积极作用,要从问题情境出发,深化教学,带领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探析感受情境,进而以问题情境助力,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那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呢?
一、设计导学问题,课前引导,初步感知化学
设计问题情境,可以抓住导学这一重要阶段,让学生们在课前精心预习。教师针对学生的预习活动设计导学问题,创设导学情境,以导学问题的提出指引学生们有方向的进行预习活动[1]。学生们能够基于问题的探究、思考,实现对化学知识的初步感知、认识,既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学习,又能够为后续学生跟随教师步伐,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如在学习“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时,教师可设计如下导学问题:
(1)什么是有机物?有机物的组成元素是什么?
(2)什么是甲烷?甲烷的分子结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空间构型)
(3)甲烷具有什么样的物理性质?
(4)甲烷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取代反应)
上述问题学生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就能够简单掌握,能够初步形成该章节知识的知识框架,实现化学初步感知。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弱化知识难度
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实际之间并不是割裂存在的,二者之间有所联系、紧密关联。高中化学教师要从生活实际入手创设问题情境,将生活化气息带入到高中化学课堂上。这样一方面能够从相对具象的角度帮助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中突出化学知识的实用性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化学知识,从生活化问题的角度弱化化学知识的难度[2]。
如在学习“O3”时,高中化学教师就可以借助一个生活常识,即在下雨过后周边的空气会变得异常的清新、舒适,周边的环境也会变得更加的透彻、明亮。教师可以先基于这样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适当的辅助动画展示让学生仿佛真正处于雨天后让学生思考原因。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延伸出化学原理,即下雨过后,空气中存在的氧气会变成臭氧,抽样能够对空气有效消毒、杀菌,所以会使得空气变得更加新鲜。
三、鼓励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引导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教学法是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该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公地位,能够让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公。同样学生们也获得了足够自主、自由的空间,能够相互交流思路、思想,分享自己的观点、看法进行合作性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推进开展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从更深、更广的角度进行化学知识的思考与学习,能够辅助问题情境创设更有效开展。
教师要注意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时精心设计小组成员、合理设计合作问题。
如在学习“分子的立体结构”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合作学习任务:
(1)小组合作探析,同为三原子分子,C02和H20分子的空间结构却不同,什么原因?
(2)小组合作探析,同为四原子分子,CH20和NH3分子的空间结构也不同,什么原因?
这样的问题具有可讨论性,且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们集中在一起,集思广益进行知识学习。高中化学教师提出上述问题,符合“跳一跳,摘桃子”的理念,能够让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之中漫入问题情境,实现对问题的合作思考、合作探究、合作学习。
四、立足实验活动,问题营造,学思双向结合
实验是高中化学课堂的重要内容,同样实验也是学生参与活动,进行化学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过去的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上,演示实验占据主要模式[3]。这样的实验模式虽然能够让学生们按部就班的完成试验活动,正确掌握实验的各个步骤。但实际上,它也导致学生在实验课堂上的被动性,学生的思维实际上是僵硬的。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想让实验课堂“活”过来,就要立足实验活动,通过问题营造的方式,引导学生做实验探究,在实验课堂集合学与思。
如在进行“乙酸乙酯”实验时,教材中利用饱和Na2CO3溶液收集该物质,完成实验活动。很多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其他的物质不能够收集乙酸乙酯?
实际上,这就是学生思维发散的表现,教师要抓住这一关键思维点,立足实验活动提出问题即“通过实验,探析为什么用饱和Na2CO3溶液收集乙酸乙酯”。既能够让学生们通过假设——实验——探究——总结的方式去获得结果,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问题情境中,实现有效化学学习。
五、教师适当介入,整合问题,突出重点难点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虽然尊重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主体性,要求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4]。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就要处于附庸地位,完全不介入学生的化学学习。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方向错误,在问题思考的过程中效率低下,反而不利于化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因此,教师要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上及时的介入学生,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做点拨、做引导,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能够在教师师的提醒之下进行化学知识再学习。
同样,教师也要在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整合学生的问题思考实际情况,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进行二次突出讲解。这样能够深化问题情境的创设,让问题情境的创设更具有意义。二次突出讲解做知识整合的方式可以是思维导图,也可以是集中指导。
如在学习“糖类知识”时,就问题“淀粉在稀H2SO4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并在其中加入Cu(OH)2溶液,并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什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做出回答,让学生思考所学的醛类知识进行探索,适当介入,突出难点,引导学生有效思考。
六、有效鼓励支持,提升自信,深化情境创设
高中化学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进行化学提问、化学思考,调动学生参与问题情境的积极性。
很多高中学生他们不愿意回答问题、不愿意参与化学情境,是因为他们的自信心不够,害怕出错、害怕批评,对问题望而却步。教师可以适当的鼓励学生,支持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做出假设。对学生的思路予以肯定,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夸奖。这样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能够深化情境创设,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学习能力。
结束语:
总之,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让高中化学课堂不再单一、不再单调。它能够让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化学知识之间产生互动性,对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化学学习体验有着重要作用。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注重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要从上述几个角度入手,创设有价值且多元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问题情境的教学辅助作用,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亮.论高中化学有效提问之必要性与策略[J].科教文汇,2020(10):136-137.
[2]陈广坤.论高中化学有效提问之必要性与策略[J].读天下(综合).2020(25):32-32.
[3]张利利.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09):6-6.
[4]宋丰明.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提问[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05):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