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精精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中心路小学256300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增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能增加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语文素养,根据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特点,做好每一堂阅读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要求学生适当拓展课外阅读,分享阅读感悟,树立阅读自信心,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开阔学生视野的重要方式,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在过去的阅读课堂教学中,课堂的主角是教师,配角是学生,教学模式比较死板,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没有调动学生参与阅读课堂的积极性,课堂质量堪忧。阅读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中心思想的重要方式。在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下,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课上课后的阅读内容,深入研究阅读教学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观念片面化
素质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过于注重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过于重视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忽略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阅读习惯。阅读不是独立于语文学习之外的个体部分,而是和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密切的联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要充分认识到阅读学习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阅读教学方式单一
在实践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在进行灌输式教学方式,将主要的阅读技巧和阅读内容列出来,进行单独重点讲解,缺乏和学生的交流,侧重于让学生接受知识。在没有掌握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生硬、单一的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了阅读教学效率。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阅读交流,丰富学生阅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更愿意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
二、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课前阅读预习,提前掌握课文难点
教师经常布置课后预习课文的作业,但是,有的教师对预习的结果并不重视,也不检查预习情况,这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形式作业,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阅读预习跟课堂学习无关,也没有影响。其实,阅读预习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更容易接受课本的重难点,对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和学习能力有积极影响。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阅读教学,还要注重阅读预习,合理的布置阅读预习作业,逐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例如,学习《少年闰土》这一课,教师提前布置阅读预习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后生字词以及用查字典的方式自主阅读,并写一写,文中写了什么事,你认为的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本课会有初步的了解,会发现自身学习的难点在哪里,如此,在正式学习的时候没有很大的陌生感,能根据教师所讲更快速的吸收知识。教师在进行本课讲授的时候,可根据阅读布置的作业,让学生各自分享自己的答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同的理解能力,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自己阅读中的遗漏点,引导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巩固阅读基础,逐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引起学生疑问,调动学生阅读主动性
一个学生没有经过思考,并且生长出新的思想,那么他很难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也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思维、认识、兴趣爱好等方面有较快发展,求知欲很强,他们更倾向于有新鲜感、丰富多彩的课堂。因此,教师要深入落实并实践新课标理念,引起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阅读目标,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例如,学习《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的时候,教学开篇,教师可以展示关于宇宙的视频或者图片,浩瀚的宇宙容易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能引起小学生想学习宇宙的兴趣。在学生了解生字词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地球以外是否有生命的存在。小学生对未知的世界和神奇的宇宙兴趣度很高,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宇宙的看法,然后让学生带着兴趣和疑问去阅读课文。如此,既营造了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又能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阅读效率,进而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进行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知识的经验积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规律合理安排阅读教学活动。而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需要教师以引发学生阅读兴趣为阅读教学起点,再改革阅读教学模式,扩展学生思维,指导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去,如什么时候需要粗读,什么时候需要精读,如何在阅读中提取中文章主旨等等。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是实现有效阅读教学的重要条件。
例如,学习《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课,教师可以用情景教学法导入,用贴近实际生活的事物让学生了解速度的概念,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回答本课主题: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由于文中出现了很多事物的对比,还有不同的速度,学生分析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可以通过掌握关键词进行快速阅读全文,如“猎豹”、“最大速度”、“一百一十千米每小时”等,通过快速阅读找出正确答案。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阅读方式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阅读效率,进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开展课外阅读,增强互动交流
课上的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课文知识和阅读方式的主要途径,课外阅读活动则是学生拓宽视野、灵活运用阅读技巧的主要方式。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教师应当布置课外阅读作业,然后开展课外阅读交流课,进行师生、学生互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独立意识较强,敢发表与教师、父母不同的意见。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在开展互动交流的时候,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为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例如,学习《景阳冈》一课,本文选自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在学习本篇课文后,教师应当让学生在课后阅读《水浒传》的其他部分,让学生加深对本篇课文的理解,然后在课堂上开展“水浒传阅读交流”活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分享各自的读后感,然后主动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读的是水浒传的哪部分,有什么精彩的情节,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在不同的交流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拓展,让学生深刻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深刻感知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分享阅读体验,交流阅读心得,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下,增强阅读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利于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重视日常的阅读教学活动,要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高年级阅读的有效性,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强化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运用,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阶段特点,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从而为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强大助力。
参考文献:
[1]王铁虎.提高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53).
[2]刘燕.浅谈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思考[J].知识文库,2018,(1).
[3]郑玫玲.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教师,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