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建花
广西来宾市第六中学 546100
【摘要】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农村、小城镇与城市收入差距不断加大, 出现了一大批农村、小城镇富余劳动力进入城市谋求生活的现状,在现实中造成了家长与孩子的分离,留守少年的人数不断增多。由于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少年的心理不能健康发展,留守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峻。这种现象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品德养成、学习极为不利,同时也给看护人或监护人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和困难,以及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增加了新的困惑。留守少年需要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因此,分析留守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出现的原因,提出加强留守少年心理教育的相关对策及其重要。
【关键词】留守少年 心理问题 对策
一、留守少年心理问题分析
(一)留守少年不良心理现状
1.寄人篱下,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家长外出打工,有的把孩子托给爷爷奶奶,有的把孩子托给叔伯、姑姨辈,甚至有的家长把孩子托给社会教育机构中心(简称“全托”)。长期不在父母身边,孩子容易产生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导致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差,恐惧、自卑心较强。
2. 缺乏亲情,容易产生心理异常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留守少年长期处在亲情缺失的状态中,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或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对人冷漠。
3. 隔代教养,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在隔代教养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龄比较大,他们的认知和思想相对比较落后,缺乏有效沟通,不能很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无法指导甚至无法过问孩子的学习。对于长辈的教导,孩子听而不从,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孩子我行我素,纪律散漫,唯我独尊,不重视学习,容易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
4. 缺乏约束,容易做出违纪违法的事情
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是其他人无可替代的。在留守少年中,由于受不住各种诱惑,很多孩子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助长了他们的虚荣心,有的出现价值观扭曲、目标模糊等心理问题,玩网络游戏,结交不良朋友,进网吧、酒吧、KTV等少儿不宜的场所,抽烟、喝酒、早恋、打架,有的离家出走,甚至出现违纪违法行为。
(二)看护人的难言之隐
由于留守少年不是自己的孩子,看护人在监管上不能放手地进行管教,严格点又担心别人说长道短、误认为有歧视虐待,放松点又怕他人说放纵自由、娇纵孩子,让看护人在看护过程中出现诸多矛盾心理。再加上看护人自身的体力、文化水平、家庭状况等因素,使得大部分留守少年的看护工作局限于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真正监管、教育责任,缺乏与孩子和教师的有效沟通。
(三)家长的认知缺陷
外出务工家长常年在外,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内心对孩子的愧疚感就想用钱来弥补,导致孩子虚荣心、攀比心暴涨。
加上家长自身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水平有限,没办法很好地教育和引导孩子,让孩子放任自由,导致孩子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得过且过,虚度年华。
(四)教育的现状
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学校过分地追求“升学率”,教师更注重对“优生”、“尖子生”的培养,而忽视了这些在情感上缺失的弱势群体的留守少年问题学生。
二、留守少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一)强化学校的德育管理
1.学校对留守少年进行品德教育时应重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掌握本领提供精神动力,在动机、情感意志、兴趣等方面进行有目的的教育。平时可通过主题班会、晨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品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教育环境。
2.班级应建立留守少年帮扶机制,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班干部组成一个帮扶团队,定期对留守少年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进行帮扶,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激发留守少年爱上班级,爱上学校,爱上学习,热爱生活,形成积极上进的品质。
3.留守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的严重问题,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对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学校心理咨询师应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辅导,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让他们少走弯路。班级可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感恩和励志等教育。学校可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和素质拓展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填补他们心灵的空白,让他们觉得学校生活充实而美好,激发他们积极奋进的斗志。
4. 加强对留守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法制观念。由于大多数留守少年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产生矛盾而打架。学校应通过集队、国旗下讲话、知识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班主任可利用每周的法制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通过视频和案例分析教给学生法律法规知识,同时教给学生自我保护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加强与看护人和外出务工父母的联系沟通
班级应通过创建班级家长QQ群或微信群,及时把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发布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便于形成教育合力。教师还可以经常给家长发布相关的成功教育案例,给家长传授育儿经验,让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帮助家长提高育儿水平。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家长会等形式与看护人或孩子的父母进行交流和沟通,指导他们如何与留守少年进行有效沟通,共同引导孩子的心理朝正常、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争取家庭、学校、社会形成管理合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是直接影响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三个关键性因素,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联手,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各方面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为留守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面对留守少年这个特殊群体,愿我们多一份责任,少一分放任;多一分鼓励,少一分训斥;多一份关爱,少一分随意。我们把阳光洒进每一名留守少年的心田,相信他们能还我们一片灿烂。愿我们的关爱,让所有的留守少年拥有快乐与幸福,让他们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