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学前教育课程的信息化建设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李春蕾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模式被运用到越来越多的模式,很多领域都希望乘着“互联网+”这股东风,实现自身产业的升级。
        李春蕾
        福建省德化职业技术学校3625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模式被运用到越来越多的模式,很多领域都希望乘着“互联网+”这股东风,实现自身产业的升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攀升,学前教育得到越来越多家庭和社会人士的关心,如何突破原有模式瓶颈,在“互联网+”视域下学前教育课程能取得新成就,加快学前教育课程的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 学前教育 信息化
        【正文】如今,教育逐渐向智慧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学前教育关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为未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是幼儿第一次接触系统化的教育,因此,我国社会各界人士都非常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制定了相关的措施促进学前教育的茁壮发展。“互联网+”被视为一个新的突破点,在学前教育领域引进“互联网+”将有效改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信息差,教师水平差异化等问题。
        一、“互联网+”视域下学前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互联网+”视域下,信息化逐步渗入课堂,将有效丰富课堂形式,各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模式将被引进,传统课堂模式将受到冲击,陈旧的学前教育思想也会得到改变。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落后的地方教育发展不起来,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该地区的落后面貌,从而导致落后的地方一直落后,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停滞不前的恶性循环。而当“互联网+”和学前教育结合以后,这一状况将大大的得到改善,利用网络的优势和特点,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不同地区教师教学心得之间的交流,为经济发展水平受限起去的幼儿提供一个扩充视野的窗口。通过互联网高度的信息化,更能实现教师和家长的有效沟通,家长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幼儿在校的情况,架起家校沟通的无障碍桥梁,共同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二、完善“互联网+”视域下学前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2.1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各地区教育资源均衡
        运用互联网构建网络平台,将区域内的教育资源联动起来,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互联网的发展为学前教育课堂教学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手段,与此同时,教育内容也不能落后,学前教育不能空有其表,光有华丽的外壳和高大的噱头,要切实有效利用互联网,将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做到有机结合,真正落实学期教育课程的信息化建设。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设备,录制一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视频,视频的时长和内容都要符合幼儿的心理,视频时长不可过长,最好保证在十分钟以内,视频要是太长的话,不利于幼儿对知识的吸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反而白白浪费了教学资源和学生的时间。其次,视频内容要多样化,动静结合,切记一味的灌输知识,对于幼儿来说,学习知识反倒是次要的,在幼儿阶段重要的是启发幼儿的思维。贫困地区的幼儿受地域经济水平的限制,幼儿们不能走出自己的家乡,接受到的教育资源都比较落后,知识和眼界水平有限,教师通过在网络上下载资讯,利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最前沿的教育资源送达到贫困落后地区,开拓贫困地区幼儿的视野,实现各地区教育资源的均衡。


        2.2组织培训,提升教师运用信息化设备的能力
        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后,要得到有效利用,切实将教育资源利用起来,不能将花费了精力和资金引进的信息化设备束之高阁,当作一个好看的摆设,要发挥应有的价值。一些地方的教师,由于自身教学水平有限,对信息化设备比较陌生,无法熟练掌握信息化设备,针对这种情况,要对教师进行信息化培训,使教师熟练运用和掌握现代信息化技术,将其运用到日常教学活动当中,在完善教学硬件设施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相应的软件设施也要同步抓紧。
        例如,定期为教师组织信息化培训课程,让教师思考如何将“智慧课堂”切实落实到日常教学,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基础的动画制作能力,教师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作属于自己班级的小动画,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此外,在培训后,实施考核的形式,了解教师对信息化设备运用的掌握程度,从中评选出优秀突出人才,让这些优秀教师开展信息化设备走入课堂的相关经验分享,录制课堂教学视频,供其他教师学习,形成幼师业内互相观摩学习的良好风气。通过培训,教师可以自行录制,剪辑和上传课程小视频,能够运用信息化设备构建课堂情景,让幼儿沉浸其中,乐于学习。
        2.3完善信息管理模式,提升信息管理水平
        信息化设备都是重金购买的,要爱惜这些设备,学校和教师要制定科学全面的的管理制度。除了教师要倍加珍惜信息化教学设备外,教师也要正确引导幼儿,去爱惜和呵护信息化设备,在幼儿的心里,从小埋下爱护公物和集体责任感的种子。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设备时,也要教会幼儿如何正确使用,避免幼儿因为错误的使用方法造成对幼儿自身和设备的伤害。充分有效的利用信息化设备,完善相关管理模式和提升管理水平,确保信息化设备发挥应有的价值,使“互联网+”视域下的学前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迈向新阶段。
        例如,加强线上和线下的双线管理,线上管理时,教师要定期对学习资料进行更新,在课堂上使用最前沿的教学信息,对教学资源定期进行审核,及时删除已经淘汰的知识点,教师也可以为幼儿上传一些可以供幼儿自主娱乐学习的学习资料,比如,一些儿歌视频,益智类动画片等等。线下管理时,学校应该建设一支专门的设备安装检修管理部门,完善信息化管理模式和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要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如果在上课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教师就可以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检修,及时的检修,不会造成课时的延误,保证教学任务的及时完成。
        【结束语】综上所述,“互联网+”是大势所趋,但由于学前教育课程刚刚接触互联网信息技术,所以难免出现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不能因此丧失信心,相信在全体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关心幼儿教育发展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学前教育课程实现信息化,各地区实现教育资源互补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赵鑫."《幼儿文学》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探析——以《幼儿戏剧》模块为例."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06(2020):152-155. doi:10.16140/j.cnki.1671-5330.2020.06.031.
        [6]林锦忠."“互联网+”视域下学前教育课程的信息化建设." 林区教学 .06(2020):118-121. doi:.
注:本文为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课题“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行动研究”(2015LXB0151)的阶段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