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珍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义乌小学322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素质教育在我国小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已经成为一线教师重点探究的问题之一。在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中,STEAM的教学理念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比较快速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将围绕STEAM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STEAM教育;小学科学课;应用;方法
前言:
STEAM教学理念在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能够起到比较有效的推动作用。一方面,这种教学理念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小学阶段采用有效且创新的教学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严谨态度,培养科学人才。
一、利用本土优质资源,融入小学科学知识
最近几年我国的基础教育工作虽然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但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小学中仍然存在教育资源不够平衡的现象。也因此在践行STEAM教育理念的过程中,会出现因为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而无法顺利开展教学任务的现象。为了弥补这种差距,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路,积极利用本土优质的教学资源,融入小学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科学。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科学教材二年级上册《土壤——动植物的乐园》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积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知识的精髓。每个地区都有自己比较有特色的培植型土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本地的土壤资源来引导学生完成科学知识方面的探究。比如在教学本节课知识之前,教师可以提前3到5天的时间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土壤类型在本地区有哪些常见的土壤,可以在家中找一些废弃小药瓶等容器进行土壤收集。当正式上课时,学生可以将日常生活中收集到的土壤,拿到课堂上在小组范围内进行讨论,通过对比不同学生收集到的土壤来判别本地区的土壤类型是属于哪一种?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参与感,二年级阶段学生学习经常处于被动的状态,教师填鸭式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依托本土资源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来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重视实验课程开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不同于语数英等文本性较强的学科,科学本身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这门学科的学习离不开实验课的进行。为此,很多教师在如何引导学生完成试验这方面也下足了功夫,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更加发现了实验课的重要性,每一个小学科学教师都应当重视实验课程的开展,提高小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水能溶解多少物质》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就需要注意教材上给学生提供了很多不同的案例,理论上来讲,学生通过翻看教材背诵记忆,或者听从教师口头上的讲解,也能够学会90%以上的知识。但是这样的教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也无法满足学生未来的学习需要。因此,在STEAM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需要重视实验课堂的开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动手能力。比如在讲解完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自己动手操作实验的平台和时间。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提出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比如100克的水能够溶解多少克的盐?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有了明确的问题之后,学生的实验过程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一部分思维比较灵活的学生,或许可以想到试着溶解更具有创新性的物质。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科学实验方面,学生的保守心理大于创新能力,很多学生更愿意听从教师一步步的指导。为了满足学生这样的学习心理,教师就需要在备课阶段提前准备好多种教学策略,以便于丰富课堂实验内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参与课堂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到实验的乐趣,从而爱上科学这门学科。通过重视实验课程的开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整体的综合素质。
三、巧妙利用先进技术,弥补教学资源不足
在新课改的推动之下,我国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基础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科技时代蓬勃发展的今天,教师已经可以利用很多先进的技术来弥补教育资源上的不平衡,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课堂内容。
例如:在讲解二年级下册《发现生长》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就需要注意,小学阶段在课程安排上科学课程的排课量并不多,在教学很多课程的时候都缺乏一定的连贯性。学生上一节课学习的知识,到了下一节课就会产生部分遗忘的情况,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科学课程的教学。在STEAM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学工作的开展,可以利用先进技术来弥补教育资源以及课程安排上的不足。教学本节课的知识本身是一个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的过程,而在小学阶段,根据绝大多数小学课程的安排,学生显然没有这样的学习时间去观察生长发生的细节。而为了引导学生完成学习,教师可以事先在网络上搜索下载相应的教学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香艳的影片来感受生长的发生。这样在几分钟之内,学生就能够看到生长发生的过程,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得到培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巧妙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长发生前后的对比照片,这样更能够直观的让学生感受生长前后的差别。在一些条件充足的学校中,学生可以通过做实验等多种方法来完成这一节知识的学习,而教师可以通过录制网课或为学生剪辑观察类型的纪录片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两种教学形式,虽然在教学方法上有一些不同,但是最终得到的教学效果却是相差无几的,都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建立多元评价标准,培养学生学习信心
STEAM教育理念在现代小学科学的贯彻落实中,除了彰显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还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小学教育强调的是应试能力,学生只要能考出好成绩,就代表是擅长学习的好学生。而这种单一的教学评价标准,已经不再适用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为了更好地培养科学人才,教师也要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例如: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建立一个以“预习表现”、“课堂表现”、“课后表现”、“考试成绩”四个维度为主的评价体系。主要的评价方法就是通过考察学生在这四个方面的表现情况来判断该学生是否在学习科学这门学科的过程中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当然,努力是一个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应当学会了解学生的性格,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来制定特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对于性格腼腆的学生而言,上课主动回答一次问题,就已经是最大的突破,而对于性格活泼的学生而言,课后能够及时对课上的知识进行认真复习,也算是取得了学习上的重大突破,除了以上这些,教师也应当判断该学生的学习天赋究竟在哪一个方面。将学生在日常学习科学学科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班主任以及家长,家校联合共同培育好学生。
总结: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日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STEAM教育理念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适用于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朋.将 STEAM 理念巧妙结合于小学科学中[J].南北桥,2020,(4):83.
[2]钟月婵.STEAM理念下小学科学教育模式探析[J].中外交流,2020,27(1):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