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琦
舟山职业技术学校 浙江省舟山市316000
摘要:当前,学校的实训教学与企业的岗位技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为解决以上问题,适应中职学校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加速教材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本文依托舟山群岛新区的区域经济特点,对企业进行调研,根据本校自身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自行开发校本教材——《仓储作业实训》。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和企业调研,该校本教材以“对接实际工作流程,符合特定岗位技能,以企业真实任务为驱动,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最终形成三大实训项目,21项实训技能以及规范的实训评价体系。
关键词:技能提升;仓储作业实训;校本教材开发
一、教材开发背景
为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物流专业主动适应舟山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之上进行不断地完善。在走访调研和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我校实训课程存在教学目标单一,不同的实训课程却存在雷同的教学内容,实训教材与实际岗位工作脱节等问题。本文是基于以上情况提出来的,符合当前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要求,开发符合我校实际的《仓储作业实训》校本教材。本校本教材重点突出了对学生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我校物流专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仓储作业实训》校本教材开发的构思
《仓储作业实训》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为学生创设实训环境,设置实训任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以适应物流专业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1.能够与真实工作流程相一致
仓储企业的主要工作流程第一个项目是入库作业,即信息员对即将入库的货物进行订单处理,处理完毕后订单信息通过局域网络传输至仓管员的RFID手持中,仓管员根据显示对该批货物完成入库理货,理货验收完成后将货物搬运至指定区域,并利用仓储设备完成货物的入库上架;第二个项目是出库作业,出库作业包括整托出库作业、散托出库作业、补货作业、流通加工作业、电子分拣作业、小件分拣作业。信息员根据出库信息进行订单录入,仓管员根据录入信息对货物进行分拣、包装、加工、装配,做好出库前的准备工作;第三个项目是盘点作业,根据库房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盘点方法,对库房内的货物进行清仓盘查,及时了解库房动态。
2.能够与岗位所需技能相切合
物流专业实训教材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出发点,编写的教材要与企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立足岗位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操作,具备通用仓储作业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充分关注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个性品质,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3.能够满足学生操作心理需求
在本教材中,我们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渗透了真实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团队竞争,学生在团队PK中完成真实工作任务,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三、《仓储作业实训》校本教材开发的目标
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我们对仓储作业实训课程制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三级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对入库作业(入库订单、入库理货、入库搬运、入库上架)进行操作;
(2)能正确对出库作业(整托出库作业、散托出库作业、补货作业、流通加工作业、电子分拣作业、小件分拣作业)进行操作;
(3)能正确对盘点作业进行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课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信息素养,通过合作探究,角色分配,任务提升激发学习兴趣。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能力;体会规范操作和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明确物流人应该具备的专业职业素养。
四、《仓储作业实训》校本教材开发的内容设计
在教材设计时,通过分析企业工作流程,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
为学生创造真实工作环境,提出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实训要求,提供科学的实训评级依据,形成一任务一团队多角色一评价的标准。
在仓储作业实训课程中,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依次体验信息员、仓管员、仓库主管等不同的岗位角色,为学生提高不同的岗位角色,体验不同的岗位任务。根据岗位要求的不同,任务也产生了更加细致的划分,这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的能力。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思考、去完成实训任务就变成了关键环节。
《仓储作业实训》设计以创设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以进出库作业流程为主线,并借助仓储信息系统,全面讲授入库作业、整托出库作业、散托出库作业、补货作业、小件拣选作业、盘点作业、电子拣选作业的理论知识和具体操作方法。
五、《仓储作业实训》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
1.组建编写团队。确定编写教材的团队成员,确定编写方向。对教材开发下达总体任务和目标。
2.课程设计。
(1)整体设计,了解、认识、研讨阶段。教材编写团队合作,合理分工,由专人收集、整理与物流仓储作业相关的材料和书籍。再根据物流专业对人才及需求、本校教学实际以及新课程大纲的要求,制定校本教材的课程大纲、授课计划、学时分配和实训任务等。
(2)教材架构设计,提出方案。将教材从上到下进行分解,即可得到教材的架构,从而确定教材目录。
(3)教材项目分解,补充、分析、综合阶段。本教材采用项目化+任务驱动方式进行编写,在此阶段主要确定学习目标、项目背景、任务导入等方面的内容。并明确每一个任务的教学重难点。将各方面的资料进行汇总,并加以补充和完善。
3.形成文字性材料阶段。形成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
六、教材开发条件
1.学校支持。学校极大力度支持教师开发校本教材。校本教材与学校实际情况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教师条件。教师是校本教材开发的主体,使教师成为教材的生产者和设计者能够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七、教材使用的基本情况
《仓储作业实训》是我校物流专业(仓储方向)学生的一门限定性选修课程。本教材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相关实训技能,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教材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化的方式,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以创设的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设置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设施设备操作、货物进出库作业等多岗位职业能力的提升,使得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实训技能。在这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合作意识观念的培养。
八、取得的成效
1.加速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开发校本教材的这些日子里,我们开发团队上下齐心,将智慧集结,提升了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2.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特点,校本教材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中做有效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师生间的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课堂上,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在操作过程中,充分渗透职业素养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职业素质。
结束语:
《仓储作业实训》开发和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校本教材支持下的实训教学,不仅重视理论,也重视实践,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实现“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通过任务驱动、角色分工等方法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做中学,学中练,练中思。
参考文献:
[1]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物流专业教学[J].林雅护.商场现代化.2016(08).
[2]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物流专业教学方法研究[J].林莉娜.亚太教育.2015(09).
[3]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J].董楠.知识经济.2012(14).
[4]基于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群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李陶然.物流技术.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