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梅
南京市六合区马鞍中心小学 江苏 南京211525
摘要:新课改提出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在小学校园中,实现素质教育也成为了教师的重要课题。实现素质教育,就是在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课之外,也需要重视音乐、美术等常常被传统教育忽视的课程,使学生通过音乐、美术的教育浸染在美的环境中,树立美的意识,以期塑造良好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达成学生的多角度综合发展。童声合唱训练作为践行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现在的校园中,很多时候合唱团的组织者和训练者,仅仅是出于对合唱的爱好,缺乏专业的知识,导致童声合唱团显现出了一些他们难以察觉的问题,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本文依据作者的教学经验,首先简要说明了开展童声合唱的意义,接下来基于教学实践,指出了童声合唱排练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为广大小学的合唱团排练发挥参考作用。
关键词:童声合唱;合唱排练;音乐教学
引言
童声合唱起源于西方的宗教唱诗班。早在中世纪的欧洲,教堂为凸显宗教的圣洁和神秘,就组建了由未变声的少年儿童组成的合唱队。后来,童声合唱从宗教中脱离,以其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受到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喜爱。改革开放后,童声合唱团逐渐在我国校园中普及,但是在其中,真正掌握了合唱技巧,在学生教育中发挥出童声合唱真正的作用的合唱团却寥寥无几。很多合唱团的教师缺乏专业素养,对于合唱团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再加上疏于指导,长此以往,合唱活动就会渐渐走向荒废。更有甚者,由于缺少科学的发声指导,学生声带被破坏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作为教师,理应运用专业的方法,对学生开展科学的指导,合理的训练,发挥出童声合唱育人的真正效用。
一 童声合唱的意义
1 童声合唱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童声合唱主要以多声部的人声演唱形式呈现。参与合唱的每一名学生都需要接触认知乐曲的旋律、和声,精确掌握音高、音准等音乐基础,这对于学生的音准感觉、旋律感觉、节奏感觉等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合唱训练中,学生不仅需要把握好自己的声部,还需要和其他声部进行完美配合,锻炼了学生的声音协调能力,对音量、音色的控制能力,以及对音色各异的乐曲风格的理解能力,大大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2 童声和合唱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容易使学生在情感上形成共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或是对人格的歌颂;或是对自然的赞美;或是抒发了对亲人爱人的思念,或是饱含着爱国的热情,都具有着极其浓厚的人文素养。通过这些音乐作品的歌颂,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不知不觉间增进了自己的思想情操。另一方面,合唱是一项极其看重合作的活动,各个声部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完成演唱,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明确了合作共赢的思想,这对于今天的校园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 童声合唱排练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对策
1 作品选择不合适
歌曲作品是合唱的基石,合唱发挥的水平极其依靠于合唱团成员对于歌曲作品的把握和认知程度。但是很多时候,合唱团的指导教师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选择了不适宜这个年龄段的作品,使合唱无法顺利展开。
小学生处在思维的形成阶段,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假如面对着学生不感兴趣的作品,学生在演唱时就会情绪低落,导致合唱发挥不出效果。还有的教师忽略了小学生的身体特点,选取了极其考验发声技巧的作品,使得小学生被迫随着歌曲大声喊唱,极其容易导致学生声带的损伤。长此以往,学生丢失了对于歌唱的兴趣,发出的声音也丢失了童声合唱的单纯。
作为合唱团的指导者,教师在选择作品时一定需要随时谨记合唱团的团员是成长中的小学生,遵循小学生的发展规律,“量体裁衣”,选择符合学生目前能力的作品。当然,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素养,选择精神健康的作品,使学生通过合唱实现美好情操的塑造。
2 歌唱过程中无法运用气息
歌唱的基础是呼吸,学会运用呼吸,歌唱时才能收放自如。但是不少合唱团的训练教师仅仅追求声音的和谐统一,忽视了气息运用的重要性;还有的教师虽然意识到了气息的重要性,却没有对学生的呼吸做出针对性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歌唱时容易感到气力不足,影响了合唱的效果。
在训练时,教师可以有意地训练学生运用气息的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做一次深呼吸,将气吸入丹田,再通过喉咙下的软口盖呼出。接下来可以开展不同速度的吸气、呼气训练,通过改变吸气呼气的速度,使得学生增强对气息的控制力,在歌唱时也会熟练应用。当然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充分,在讲解吸气呼气方法时,教师一定要首先示范,并且向学生指明“丹田”“软口盖”的位置,辅助学生理解。
3 歌唱音准节奏难以把握
从各大童声合唱竞赛中,我们不难发现,决定成绩的关键因素是对于音准和节奏的把握。在实际校园中,训练学生对音准和节奏的把握也是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没有良好的音准和节奏,音乐的平衡感和融合感就会被打破,作品的艺术美更加无从谈起。诚然,对于理解表达能力尚属初期的小学生来说,提高他们对音准和节奏的感知能力绝非易事。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思考,借助多种方法提升学生对音准节奏的把握能力。
要想优秀地把握音准和音符,最重要的方法无外乎“听”,教师应当耐心引导,使得学生用最原始的方法感知音乐的魅力。在听的过程中,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形成对于音符的认知,这时教师可以加以点拨,从全音 阶、半音阶的关系开始,让学生逐步了解与掌握音节的关系。接下来,教师可以与教材结合,对学生系统地实施视唱的训练。而对于节奏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节拍法图示法等方法使学生对节奏形成初步的印象,接下来带领学生分解解读乐谱,进行系统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实现对于音准和节奏的内化,并自然的在合唱中体现出来。
三 总结
虽然我国的童声合唱团历经多年演变,迎来了今天如雨后春笋般的飞速发展,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童声合唱的训练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要求教师需要认真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转变教学方法,以期更好的辅导学生,还需要教师放眼世界,积极参考国外的成熟方案,取长补短,基于教学现状设计出适合当今小学校园的排练策略。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合唱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缓慢过程,对于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培养他们的能力,实现合唱水平的提升固然很好;但是最重要的是,通过合唱的方式,使得学生从成长期开始浸染在美的熏陶中,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增进他们的文化底蕴,帮助他们塑造优秀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最大限度的发挥童声合唱的社会文化价值,才是每一名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并积极践行的义务。
参考文献
[1]胡春蓉,王玉芬. 浅谈合唱中音色的和谐与统一[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学校管理与教学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193-195.
[2]王明珠. 浅谈如何提升小学合唱团训练中的童声质量[C]. 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全国科研理论学术研究成果汇编.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105-110.
[3]陈浩. 有关合唱团的几个常见问题[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十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15.